2023届黑龙江省肇源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337390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黑龙江省肇源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届黑龙江省肇源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届黑龙江省肇源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届黑龙江省肇源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届黑龙江省肇源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黑龙江省肇源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黑龙江省肇源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关

2、系的是A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C足量的锌、铁放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中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3下列实验能用下图表示的是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人类利用金属的年代由先到后:Cu Fe AlB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 Fe2O3 Fe3O4C碳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CH4 CO C60D常温常压下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Cl2 CO CO25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爆炸原理为:3C+S+2KNO3X+N2+3CO2,则X的化学式为AK2SBH2

3、OCSO2DK2SO4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A+yB=mC+nD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Cx+y=m+nD若A和B的质量都为ag,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2ag7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B氧气C金刚石D硫酸铜8下列成语或诗句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抽丝剥茧B百步穿杨C铁杵磨成针D朱门酒肉臭92019年北京世园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A排放未达标的工业废水B露天焚烧树叶、秸秆C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D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氧气中

4、剧烈燃烧,发出红光C镁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氧化镁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出现红色固体,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11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选项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置换反应AABBCCDD12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一组物质是A干冰、空气B食醋、加碘食盐C甲烷、烧碱D汽水、冰水共存物13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由6个碳原子 和6个氢原子构成B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gC苯中C、H元素质量比为12:1D苯分子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14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都正确

5、,但不符合实际的是A实验室加热氯酸钾(MnO2作催化剂)制氧气:B用适量稀盐酸除去水垢中的Mg(OH)2:C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D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易产生白膜:15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某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人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也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ASO3BSO2CH2SO4DH2SO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请结合A、B、C、D、E五个与课本有关的实验,回答问题:(1)B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2)C、D、 E实验中体现出金属的化学性质有: 与氧气反应、与某些盐

6、溶液反应、与_反应;(3)D实验采用适量的盐酸在工业上可用于除铁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向100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里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Cu(OH)2质量 g。(2)计算所用硫酸铜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18(8分)为测定某过氧化钠样品的纯度,将2g该样品与足量水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g。(2)列式计算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四、

7、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现在实验室需要配制52克的5%的氯化钠溶液,乐乐同学的实验操作步骤示意图如下,(1)D中瓶塞倒置的原因是_。(2)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_;的作用是_。(3)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_,若指针偏右,此时操作为_。(4)应选量筒的规格为_(“10”“50”“100”“500”)mL。(5)实验操作顺序的正确标号为_。(6)实验操作,最后一步是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7)计算配制10%的稀硫酸200克。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每毫升的硫,浓硫酸的体积_。(列式并计算)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8、)1、B【详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构成品红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B、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B错误;C、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C正确;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水分子的体积非常小,故D正确;故选:B。【点睛】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变化,大小也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隔,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2、C【解析】A、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加入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比不加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相等质量的氯酸钾分解,两种情况下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A选

9、项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图像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元素守恒可知水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图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为2:1,B选项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锌的活泼性比铁的活泼性强,与相同的盐酸反应,锌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比铁快,锌、铁足量的情况下,盐酸的量相同且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锌先达到最大质量,铁后达到最大质量,C选项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图像关系正确,符合题意;D、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固体的质量不断地减小,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固体的质量

10、不再变化,不会减小到0,D选项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图像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不能用该图表示,因为铜的相对原子量大于铁的相对原子量,故溶液的质量减小;B选项不能用该图表示,因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C选项不能用该图表示,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钙,故溶液中的溶剂要减小;D选项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能用该图表示;故答案选择D。考点:图像题4、A【详解】A、金属越活泼,人类利用的年代越晚,故人类利用金属的年代由先到后:Cu、Fe、Al,符合题意;B、FeO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Fe3O4中铁元

11、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为:FeO、Fe3O4、Fe2O3,不符合题意; C、氢元素通常为+1价,设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4=0,x=-4,氧元素通常为-2价,设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y,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y+(-2)=0,y=+2,C60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碳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CO、C60、CH4,不符合题意;D、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气体的密度越大,故常温常压下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Cl2、CO2、CO,不符合题意。故选A。5、A【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12、,故X的化学式为K2S。故本题选A。6、D【详解】A、该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但不能确定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之和;故选项错误;C、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间 可能符合x+y=m+n没有关系;故选项错误;D、若A和B的质量都为ag,若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质的总质量为2ag;若不能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的总质量2ag;故选项正确;故选:D。7、C【详解】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

13、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8、D【解析】A、成语“抽丝剥茧”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的是物理变化,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成语“百步穿杨”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的是物理变化,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铁杵磨成针”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的是物理变化,C选项不正确,不符

14、合题意;D、“朱门酒肉臭”中有物质的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包含了化学变化,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9、D【解析】A、排放未达标的工业废水,会污染水体,不值得提倡,故A不正确;B、露天焚烧树叶、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等会污染空气,不值得提倡,故B不正确;C、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和白色污染,不值得提倡,故C不正确;D、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能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等,值得提倡,故D正确。故选D。10、D【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因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不是产生白雾,雾是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生成氧化镁是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得到红色单质铜和氯化亚铁溶液,现象为铁钉上出现红色固体,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