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课圆锥曲线方程.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335300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复习课圆锥曲线方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复习课圆锥曲线方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复习课圆锥曲线方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复习课圆锥曲线方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复习课圆锥曲线方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复习课圆锥曲线方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复习课圆锥曲线方程.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复习课圆锥曲线方程 高考试题中,解析几何试题的分值一般占20左右,而圆锥曲线的内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又一直稳定在14左右,选择、填空、解答三种题型均有选择、填空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运用;以圆锥曲线为载体的解答题设计中,重点是求曲线的方程和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讨论,它们是热中之热解答题的题型设计主要有三类:(1) 圆锥曲线的有关元素计算关系证明或范围的确定;(2) 涉及与圆锥曲线平移与对称变换、最值或位置关系的问题;(3) 求平面曲线(整体或部分)的方程或轨迹近年来,高考中解析几何综合题的难度有所下降随着高考的逐步完善,结合上述考题特点分析

2、,预测今后高考的命题趋势是:将加强对于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考查,加强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对圆锥曲线定义、性质、以及圆锥曲线基本量之间关系的掌握和灵活应用高考第二阶段的复习,应在继续作好知识结构调整的同时,抓好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方法的提炼,进行专题复习;做好“五个转化”,即从单一到综合、从分割到整体、从记忆到应用、从慢速摸仿到快速灵活、从纵向知识到横向方法.这一复习过程,要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分类要求的原则,内容的选取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密切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防止过分拔高,加重负担.因此,在圆锥曲线这

3、一章的复习中,设计了分类复习、分层复习、层层递进的复习步骤.二、基础知识梳理(一)概念及性质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第一定义、第二定义;标准方程(注意焦点在哪个轴上);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a、b、c、e的几何意义,准线方程,焦半径);椭圆的参数方程x=acos,y=bsin,当点P在椭圆上时,可用参数方程设点的坐标,把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2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定义、第二定义(注意与椭圆类比);标准方程(注意焦点在哪个轴上);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a、b、c、e的几何意义、准线方程、焦半径、渐近线).3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定义以及定义在解题中的灵活应用(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问题经常转

4、化为到准线的距离);标准方程(注意焦点在哪个轴上、开口方向、p的几何意义)四种形式;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焦点坐标、准线方程、与焦点有关的结论).(二)常见结论、题型归类及应对思路:1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Ax2+Bx21.2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为参数,0).3焦半径、焦点弦问题(1) 椭圆焦半径公式:在椭圆中,F、F分别左右焦点,P(x0,y0)是椭圆是一点,则:|PF1|=a+ex0 |PF2|=a-ex0 过椭圆(ab0)左焦点的焦点弦为AB,则,过右焦点的弦.(2)双曲线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双曲线(a0,b0)上任一点,焦点为F1(-c,0

5、),F2(c,0),则:当P点在右支上时,;当P点在左支上时,;(e为离心率)(3)抛物线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抛物线y2=2px(p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则;y2=2px (p0)的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为AB,A(x1,y1)、B(x2,y2),则有如下结论:x1+x2+p;y1y2=p2,x1x2=.(4)椭圆、双曲线的通径(最短弦)为,焦准距为p=,抛物线的通径为2p,焦准距为p; 双曲线(a0,b0)的焦点到渐进线的距离为b.4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时的一般弦长问题一般地,若斜率为k的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得的弦为AB, A、B两点分别为A(x1,y1)、B(x2,y2),则弦长

6、 ,这里体现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5中点弦问题处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中点问题常用代点相减法,设A(x1,y1)、B(x2,y2)为椭圆(ab0)上不同的两点,M(x0,y0)是AB的中点,则KABKOM=;对于双曲线(a0,b0),类似可得:KABKOM=;对于y2=2px(p0)抛物线有KAB;另外,也可以用韦达定理来处理.6求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直接通过建立x、y之间的关系,构成F(x,y)0,是求轨迹的最基本的方法;(2)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3)待定系数法:所求曲线是所学过的曲线

7、:如直线,圆锥曲线等,可先根据条件列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代回所列的方程即可;(4)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若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1,y1)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x1,y1)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y的代数式表示x1、y1,再将x1、y1带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5)参数法:当动点P(x,y)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y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 圆锥曲线的概念、性质难点 圆锥曲线的概念、性质等的综合应用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圆锥曲线的概念、性质类问

8、题第二课时 直线和圆锥曲线关系类问题第三课时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轨迹类问题说明:问题的类别、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课时分类也不是绝对的.五、分课时讲解例题第一课时 圆锥曲线概念、性质类问题例1.(02北京)已知椭圆和双曲线有公共的焦点,那么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即椭圆、双曲线焦点求法和双曲线渐近线方程求法.由双曲线方程判断出公共焦点在x轴上,椭圆焦点,双曲线焦点,又双曲线渐近线为.代入,得,选D.例2(02全国文11)设,则二次曲线x2cot-y2tan=1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三角函数和二次曲线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推理计算

9、技能.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大.解一:因为,所以cot0,tan0,方程所表示的二次曲线是双曲线,离心率必然大于1.从而排除A、B、C,得D.解二:依题设知二次曲线是双曲线,半实轴长a和半虚轴长b分别为,.所以半焦距,离心率为,因为,所以e的取值范围为,选D.第二课时 直线和圆锥曲线关系类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高考中多以高档题、压轴题出现.主要涉及弦长、弦中点、对称、参量的取值范围、求曲线方程等问题.解题中要充分重视韦达定理和判别式的应用,解题的主要规律可以概括为“联立方程求交点,韦达定理求弦长,根的分布找范围,曲线定义不能忘”.突出考查了数形结合、分

10、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要求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较高,起到了拉开考生“档次”,有利于选拔的功能.例3 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它的短轴长为,相应于焦点F(c,0)()的准线与x轴相交于点A,|OF|=2|FA|,过点A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Q两点. (1)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2)若,求直线PQ的方程;(3理工类考生做)设(),过点P且平行于准线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证明.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直线方程,平面向量的计算,曲线和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I)解:由题意,可设椭圆的方程为 由已知得 解得 所以椭圆

11、的方程为,离心率 (II)解: 由(I)可得设直线PQ的方程为由方程组 得 依题意 得 设 则 由直线PQ的方程得 于是 由得从而所以直线PQ的方程为 或(III)证明:由已知得方程组 注意解得 因故 而所以 例4已知双曲线G的中心在原点,它的渐近线与圆相切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使得和交于两点,和轴交于点,并且点在线段上,又满足()求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方程;()求双曲线的方程;()椭圆的中心在原点,它的短轴是的实轴如果中垂直于的平行弦的中点的轨迹恰好是的渐近线截在内的部分,求椭圆的方程讲解:()设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方程为:,则由渐近线与圆相切可得: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方程为:()由()可设双曲线的

12、方程为:把直线的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得则 () ,共线且在线段上, ,即:,整理得:将()代入上式可解得: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由题可设椭圆的方程为:下面我们来求出中垂直于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设弦的两个端点分别为,的中点为,则两式作差得:由于,所以,所以,垂直于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为直线截在椭圆S内的部分又由题,这个轨迹恰好是的渐近线截在内的部分,所以,所以,椭圆S的方程为:点评: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时,把直线投影到坐标轴上(也即化线段的关系为横坐标(或纵坐标)之间的关系)是常用的简化问题的手段;有关弦中点的问题,常常用到“设而不求”的方法;判别式和韦达定理是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常用

13、工具)第三课时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轨迹类问题解析几何主要研究两大类问题:一是根据题设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二是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这类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同学们的一大难点.解答轨迹问题时,若能充分挖掘几何关系,则往往可以简化解题过程例5(2004. 福建理)(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P是抛物线C:y=x2上一点,直线l过点P且与抛物线C交于另一点Q.()若直线l与过点P的切线垂直,求线段PQ中点M的轨迹方程;()若直线l不过原点且与x轴交于点S,与y轴交于点T,试求的取值范围.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抛物线、不等式等基础知识,求轨迹方程的方法,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解:()设P(x1,y1),Q(x2,y2),M(x0,y0),依题意x10,y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