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语文试题(含劝学).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329856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册语文试题(含劝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册语文试题(含劝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册语文试题(含劝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册语文试题(含劝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册语文试题(含劝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册语文试题(含劝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册语文试题(含劝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2006年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2*15=30分)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标调全都有误的一项是()A、篆文(zhun)噱头(xi)长喙(hu)褶皱(zh)B、潺潺(cn)紊乱(wi)氤氲(yn)婀娜(n)C、縆索(gng)崔嵬(wi)喑呜(w)贮存(zh)D、窔辽(yo)蔫耆(sh)懈怠(xi)熠熠(x)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众所周知(全)汗牛充栋(使出汗)毋庸置疑(不要)义愤填膺(胸)B、不言而喻(明白)错落有致(条理)薪火相传(柴)雅俗共赏(一同)C、相得益彰(清楚)精美绝伦(类)不求甚解(十分地)狂妄自大(无知)

2、D、巍峨壮观(景象)自惭形秽(惭愧)层峦叠嶂(山峰)适得其反(合适)3在(1)-(3)句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正确的是()(1)那时侯,行医是受人 的行业。(2)鲁迅先生说得好:“古埃及的奴隶们,有时候也会冷然一笑。这是 一切的笑。(3)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 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A轻视鄙视蔑视B蔑视鄙视藐视C藐视轻视鄙视D鄙视蔑视藐视4下列有关应用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专用书信同一般书信相比教,行文格式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B我国古代一般文字著作通称为“书”,古文中的“书信”二字,都可以解释为书信的意思。C撰写启事一般应遵循“一

3、事一文”的原则,事情重要或紧迫可以写“重要启事”、“紧急启事”。D常用的单据有借条、收条、领条、欠条等。5、下列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B、 着泪雨中的每一滴,都是万金难买的友谊的珍珠。C、 那一望无际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D、 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中翱翔。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足球比赛正紧张的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的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B成绩暂时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C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8.9”大火

4、。D母亲病危及后来病故,你都没顾得上回家,说明你耿耿于怀的石油事业高于一切。7、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介绍的顺序大致有三种: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例如从整体到部分介绍一事物就往往用逻辑顺序。B、 介绍的技巧就是要力求让对方了解所介绍的内容,力求说得准确,说得明白,说得有趣,说得有艺术性。C、 说话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因而说话人必须有较高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要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即思维反应能力、表情达意能力、灵活应变能力。D、 说话的技巧要做到四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得体。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

5、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次迎新会。C黄果树瀑布以豪迈而粗犷,雄浑而瑰丽的特点著称于世,真算得上瀑布中的伟丈夫。D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呵。9.下列作家作品连线有误的一项是()A.白鹭抒情散文郭沫若现代伟大的文学家诗人。B.树哲理散言赫尔曼黑塞俄国作家C.荷花淀小说孙犁现代作家D.不求甚解文艺随笔邓拓当代著名思想理论家散文家10.对下列引文,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引自孟子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引自杜甫望岳C“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自陶渊明

6、五柳先生传D“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默无言。”引自刘向世说新语11.与例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不久矣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与下列加点的词所涉及的人物,依次对应的一项是()“何时眼前突兀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金还复来。”“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李白杜甫廉颇蔺相如B、李白杜甫蔺相如廉颇C、杜甫李白廉颇蔺相如D杜甫李白蔺相如廉颇13、对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吾师(学习)道也师(

7、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决负(违背)约不偿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倚仗)赵C秦城恐不可得,徒(只是)见欺而蔺相如徒(白白地)以口舌为劳D其为惑(疑难问题)也,终不解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糊涂)矣14、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非能水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大王必欲急臣A、B、C、D、1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将进酒作者李白,诗人借饮酒放歌一吐胸中理想难以实现的郁闷,其中所显是的超凡脱俗、鄙薄富贵的精神气质,反映出李白独特人格魅力。诗经又名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

8、大家之首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二阅读题(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2*6=12分)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见灰蒙蒙的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做虬在湾:据说虬早被吕洞宾度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呜叱咤,似有千军

9、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16.画横线的句子,是从哪个视觉角度写泰山的()(两个答案)A局部景点B全景C仰视和平视D平视和俯视17.把水比喻为“黄锦”的原因是()A因为桥孔跃出的水大。B因为下雨,水从黄岘岭流下来,赤黄色的沙石使水变黄了。C泰山的水本来就是黄的。D黄锦是很随便想出来的一个比喻。18.加点动词的主语依次是()A七股大水黄锦黄锦水珠B虎山水库七股大水黄锦黄锦C七股大水七股大水七股大水水珠D七股大水黄锦黄锦黄锦19“站到坝桥上”为什么会看到“一边”“一边

10、”不同的景色()A 因为视点变化,景物也在变化。B 因为立足点变化,景物也在变化。C 因为视点变化,景物处在不同的位置。D 因为立足点变化,景物处在不同的位置。20“细纱”指什么?“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指什么?()A“细纱”指斜风细雨和水汽水花;“图案”指雨中的七股大水。B“细纱”指水汽;“图案”指泰山的景色。C“细纱”指斜风细雨;“图案”指坝桥两边的景观。D“细纱”指七股大水;“图案”指雨和水雾。21这段文字的出处和作者是:()A雨中登泰山碧野B天山景物记碧野C雨中登泰山李健吾D雨中登泰山朱光潜三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2*4=8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

11、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2、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积善成德。善:善行,好的行为。B、蟹六跪而二螯。跪:下跪。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23、文中有五句话现在已演化为成语,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青出于蓝而青于蓝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积土成山驽马十驾B、登高而招跬步千里驽马十驾积善成德锲而不舍

12、C、青出于蓝而青于蓝锲而不舍登高而招跬步千里驽马十驾D、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积善成德跬步千里驽马十驾坚持不懈24、下面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文中“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两个比喻引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结论,从正面说明了学习要靠积累。B、用“不积跬步”和“不积小流”两个比喻,意在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学习知识,永远也成不了才。C、用“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对比,意在说明只要坚持不懈学习,再困难也不怕,如果不是,就算再容易也学不成。D、有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设喻,两相对照,意在说明学习不能心急、烦躁,只要用心专一,就能成功。25、本段运用了几个论证方法,选出正确的一项()A、一个;比喻论证。B、两个;比喻论证,列数据论证。C、一个;对比论证。D、两个;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第二卷(非选择题70分)三填空(1*12=12分)2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作者()它是我国第一部以()为题材的长篇小说。27小说的三要素是()()()28、介绍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29文章的思路大致可以分为()和()两种。30荷花淀的作者(),当代作家。四根据所学诗文,填空(1*8=8分)31回当凌绝顶,()32安得广厦千万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