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2019年文档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321671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2019年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2019年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2019年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2019年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2019年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2019年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2019年文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一、个人信息概述(一)内涵个人信息在理论上存在着如下几种定义:关联型、隐私型及 识别型。关联型定义学说认为:个人信息并不仅限于与个人之人 格或私生活有关者,个人社会文化生活及作为团体组织成员之活 动,以及其他与个人信息有关联之信息,全部包括在内;隐私 型学说认为个人信息指多数人所不愿意向外透漏或不希望他人 知道的相对敏感的信息;识别型学说认为个人信息是指个人的姓 名、住址、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医疗记录、人事记录、照片 等单独或与其他信息比照可以识别的特定的个人信息。综合以上的论述,我更倾向于识别型定义,理由如下:个人 资料是代表人、事、时、地的一种序列符号(不以文字为限)。

2、 相比于个人信息,个人数据显得过于客观,忽略了个人信息的主 观要素;个人隐私的外延界定只是个人信息中不愿意他人知道的 那部分,若在我国的立法上采用此种定义不利于个人信息的有效 利用。(二)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目前学界对于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一般有以下三种观点: “隐私权客体说”、“人格权客体说”以及“基本人权客体 说”。笔者赞同“人格权客体说”因为所有权客体说混淆了人格 权利益与财产利益,个人信息从其本质来说仍然属于人格权益, 具有财产属性的个人信息不能划入物的范围内。隐私权客体说的 个人隐私缩小了个人信息的外延。而人格权客体说把个人信息的 主观性与客观性结合起来,科学地阐述了个人信息的属性。二、

3、信息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 由于篇幅所限,此处的信息主体仅指自然人。(一)查阅权 信息查询权是重要的当事人权利,除非因公益或保密之需 要,任何机关不得任意剥夺。查阅权的方式包括两种:信息主 体申请、信息管理者公告。这种权利可以让其充分了解自己的个 人信息使用情况,对信息的使用者进行监督。(二)知情权 知情权指个人信息主体有知悉本人的信息被何种主体以何种方式在什么时间的情况下使用及处理的权利。因为个人信息的 处理者是直接或间接收集到信息的,在间接收集到的情况下个人 信息很可能在某一个环节被不法窃取。知情权就是对这些利益的 保护手段之一。(三)获得救济权获得救济权是一种兜底性权利。一旦个人信息遭到了泄

4、露, 就要及时弥补所造成的损失。对于公共部门,信息主体可以采用 投诉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对于非公共部门,起诉可以有 效的阻止当事人继续侵害并且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三、我国对于个人信息民事立法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个人信息界定不明目前,我国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分散于一些部门法的相关法 律规范中,还没有形成一部统一的、完善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 法律。对个人信息的界定不清,使得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相当薄弱, 也无法规范政府以及其他组织的行为,而只能寄希望于行业自 律,使得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处于一种缺乏约束的状态之下,这 也导致了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公民对于自己个人信息 被非法使用的情况毫

5、无知觉,同时行政机关也在对相关人的管理 中无故收集、传递了很多不必要的信息。(二)信息主体享有的权利规定不明确目前我国的立法仅仅对名誉权、隐私权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因此当肖像权等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将其划入哪种权利就会很难 处理。(三)对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范围过窄随着个人信息内容的不断丰富,其蕴含的经济利益也日渐增 长,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也应随之加大。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 的法律属性倾向“隐私权客体”。但隐私权不同于个人信息,它 属于个人信息的一部分,采用此种立法保护模式会缩小对个人信 息的保护范围。四、对我国个人信息民事法律保护的建议(一)统一立法出台一部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界定个人信息

6、的 定义及范围,完善相关立法体系。相对应的立法模式应采用识别 型来界定个人信息。同时还应规定个人信息遭到侵害时的归责原 则,从根本上遏制个人信息的非法利用。(二)建立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执法部门如果只是依靠法律的规制,不仅会造成高昂的费用支出,还 会达不到法律预期的效果。因此执法层面上要有一个系统的法律 运转监督机构,强化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大对执法人员的考核, 保证执法队伍的高效率执法。(三)公民自身应提高法律知识储备与维权意识 公民个人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同 时应增加相关法律知识的储备,在自己的个人信息受到不法侵害 时懂得如何在第一时间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注释 齐爱民.美德个人资料保护立法之比较一一兼论我国个人 资料保护立法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立场J.甘肃社会科学,2004 (3). 周汉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 齐爱民.个人资料保护法原理及其跨国的流通法律问题之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社,2004.3. 齐爱民.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J.苏州大学学报,200503). 朱永华.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