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 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321366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文学: 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儿童文学: 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儿童文学: 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文学: 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文学: 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文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议论文阅 读专练及答案(2020常州中考试题)儿童文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陈思和 儿童文学必须突出儿童性,但是儿童与儿童文学的写作是分离 的。不像青春文学,作者多半是在读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或者是青年 作家。儿童文学是由成年人来写的,年龄上隔了一代,甚至隔了两代。 年龄跨界的人来表达儿童生命的感受,难度就比较大。所以,恰当的 创作原则是:儿童文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 儿童阶段的生命特征是儿童文学的母题所在。在外力帮助下逐 渐走向独立是儿童阶段的重要特征,这就构成儿童文学的一大母题 --爱和互相帮助。还有两个主题与此是相

2、辅相成的,一个是善恶, 一个是分享。 儿童阶段的另一个生命特征是环境视域的逐步扩大,这也是儿 童文学的重要母题。儿童文学最初关注的意象是床和房子,拓展开去, 于是就出现了离家外出旅行的主题,或者身体突然掉进另外一个空间, 由此开始了历险记。西方儿童文学名著小红帽木偶奇遇记都 是这个主题延伸出来的。 从生命原始状态到开始接受文明规范的教育是儿童生命的又 一重要特征。孩子的生命是赤裸裸诞生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原始形 态,也可以说这是一种野蛮形态。这个特征既强调了教育在儿童文学 中的地位-- ;人自身从“小野蛮”逐渐向着“小文明”的形态发展, 同时,也肯定了儿童生命的某种野蛮特点。 这里说的“

3、野蛮”是不带有贬义的,它揭示出生命形态中有很 多非文明规范的因素,它是自然产生的,是孩子生命形态的本然。电 影地雷战有一个细节,鬼子工兵挖地雷的时候,挖到了一个假地 雷,里面放的竟然是大便,日本工兵气得嗷嗷直叫。电影镜头马上切 换到两个孩子在哈哈大笑,一个悄悄告诉另一个:是臭耙耙!如果镜 头里表现的是成年人这么做,就会让人感到恶心,然而孩子的恶作剧 却让人解颐一笑。为什么?因为在这个细节里突然爆发了一种儿童生 命的蛮性特征,用在战争环境下特别恰当。 创作儿童文学,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途径还有 很多,比如“模仿”和“接近”,但是这属于外部行为。创作其实是 一种内心行为,作者需要从自身

4、的生命感受出发,通过童年记忆来挖 掘和激发自身具有的儿童生命因素,也许这种因素早已被成年人的种 种生命征象所遮蔽,但是仍然具有活力。通过记忆把自身生命的童年 因素激发出来并且复活,通过创作活动把它转化为文学形象,那是儿 童文学中最上乘的意象。 儿童文学不可避免地含有非儿童性的部分。如果说,儿童性的 部分更多地是从文学审美的功能上来呈现儿童文学,那么,非儿童性 的部分,则要从知识传播、成长教育等功能上来发挥儿童文学的特点。 儿童性与非儿童性的完美结合,才是优秀的儿童文学的最高境界。 但要注意,教育的内容可能不是儿童自己需要,而是长辈觉得 应该让儿童知道的。我们讲“瓢虫是害虫”“蜜蜂是益虫”,其实

5、这些 都是成年人的标准。哪个孩子不小心被蜜蜂刺了一下,他可能就会认 为蜜蜂才是害虫。这提示我们要有这个自觉,对于儿童文学中含有的 非儿童功能,要有一个“度”,太多就超过了儿童承受的能力,会使 儿童文学发生异化;但完全没有非儿童功能也做不到,那是乌托邦。 这是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摘自2019年9月23日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1. 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首段写青春文学,目的是与儿童文学创作形成对照,突出年 龄跨界表达儿童生命感受的难度,从而引出本文中心论点。B. 本文论证思路清晰严谨:首先提出论点,接着重点分析儿童 文学创作接近儿童生命本然状态的途径,最后补充论述

6、儿童文学的教 育功能。C. 孩子的生命是赤裸裸诞生的,是一种野蛮形态。这里的“野 蛮”表明了作者对儿童文学中“蛮性特征”内容的坚决否定。D. “异化”指变成不同的东西。“乌托邦”指难以实现的愿望。 文章结尾这两个词语的使用,表明了作者鲜明的创作态度。2. 下面的材料能否证明第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深受中国儿童的喜爱。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灭魔,西天取经之路的奇幻历险经历,唐僧师徒四人 一路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小读者们的心 灵。3. 请分析文章第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5. 请依据文本并结合自身阅读体验

7、,谈谈儿童文学创作怎样尽 可能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答案】1. C2. 可以证明。第段主要论述的是:构成儿童文学的一大母题 --;爱和互相帮助,材料与观点一致。3. 举例论证。列举小红帽和木偶奇遇记两个真实、可 靠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 “儿童阶段的另一个生命特征是环境视 域的逐步扩大”的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4. 对于儿童文学中含有非儿童功能,要有一个“度”太多就超 出了儿童的承受能力,会使儿童文学发生异化;但完全没有非儿童功 能也做不到,那是乌托邦。这是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所以, 儿童性与非儿童性的完美结合,才是优秀的儿童文学的最高境界。5. 成年人不可能绝对还原儿童的本然,我们应该通过观察生活、 接近儿童等途径,从自身的生命感受出发,通过童年记忆来再现儿童 性的问题,把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通过儿童文学创作发扬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