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四中2013届高三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318482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四中2013届高三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襄阳四中2013届高三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襄阳四中2013届高三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四中2013届高三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襄阳四中2013届高三测试题(二)语文参考答案1D【A项称心(chn);B项螳臂当车(dng);C项胡诌(zhu)。】2A【B项应为“晶莹剔透”;C项应为“紫砂壶”;D项应为“磨砺”。】 3C【A项应为“观照”,“关照”指关心照顾,“观照”指仔细观察,审视;B项应为“径自”,“径直”指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径自”指表示自己直接行动;C项“惺惺相惜”指聪明人怜惜聪明人,泛指性格、才能或境遇等相同的人相互爱重、同情;D项“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4D【A项语义重复,“公诸于众”中“诸”相当于“之于”和“于

2、”重复;B项成分残缺,应该为“与和徐州发展关系密切的”;C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凝聚汗水”。】5. C【C项应为“繁漪揭示出各人错综复杂的关系”。】 6B【A项“全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错,原文第2段是说“小区除了周边三座风力机组提供能源外,最主要是5万多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能”;C项“城中居民白天使用任何电器都会免费”错,原文第3段是说“大多数清晨,太阳能电池板开始工作,直到晚上7点左右停止,这段时间我们使用任何电器都免费”;D项范围扩大,荷兰目前还未实现太阳能大规模应用。】7C【A项理解有误,“就要直接降低自身发电的现有价格”错,原文第5段提到“太阳能发电何时能够赢得更多市场,将取决于何

3、时能够获得真正的技术突破”,先取得技术突破,才能够降低太阳能发电的现有价格;B项理解错误。原文第7段的意思是路面越透明,越能获得更多太阳光,虽然越透明意味着越光滑;但这并不代表路面越光滑,越能获得更多太阳光。因为光滑不一定透明;D项说法绝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错,原文最后一段只说是“重要组成部分”。】8D【A项推断因果关系不成立。“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让荷兰能够大力发展太阳能”错。荷兰阳光贫瘠,阴雨天气多,本身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并不利于发展太阳能,但荷兰的太阳能技术却走在世界前列;B项推断太绝对。“必然”和“完全代替”错;C项推断无依据,“太阳光的受光面积”和“阳光的反射率”二者无直接

4、联系。】9B【 附和,赞同,动词】10C【一些人对从事职权范围的错误认识。追究原因。明确蔡君日后升官应尽的责任。】11C【推导刚好相反,原文针对的是州从事,此题针对的却是公卿大夫】12(1)好发议论的人不推究这种情势,认为州里的政事应当全部由太守一人作出决定。【采分点:议者,原其势,一出于守。】(3分)(2)从事对本州的政事表示赞成或反对,这是他的职责。【采分点:可,否,职也】(3分)(3)那怎么是另立政治标准呢?那又怎么是侵犯长官权限呢?(可见),好发议论的人并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啊。【采分点:孰,宾语前置句,句意通顺各1分】(3分)13.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

5、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14(1)“丝丝”这一叠词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1分)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1分)起句重复出现“丝丝”这一叠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1分)也暗含主人公愁绪万缕千丝,(1分)使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另外,从音韵上讲,此叠词的运用使词的音律和谐,和畅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音乐艺术美感。(1分)【答对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2)拟物。(1分)作者把抽象的“愁”,比拟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愁思的深重。(2分)拟人。(1分)作者赋予“天”人的情感,天“怜”客子

6、,把花借与诗人用来消遣,(1分)更加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愁苦之情。(2分)反衬(乐景衬哀情)。(1分)词人羁旅已久,心境黯然,欲赏花遣愁,眼前是竞相吐艳的海棠临栏,红绿相映,景色绚丽,然而美丽的景色却难以驱散诗人的愁绪,(1分)乐景衬托之下,倍显作者心中的客居他乡的孤寂伤愁。(2分)【答对其中1条即可得满分】15(1)士不可以不弘毅(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丛菊两开他日泪(5)休说鲈鱼堪脍 (6)栗深林兮惊层巅 (7)岩扉松径长寂寥 (8)登东皋以舒啸16B D【解题思路】A项,岳大婶与岳青吵架的原因,小说中没有交代。C项“胆小怕事的人们却幻想完全置身事

7、外。”不符合实际,不一定是所有人的内心真实想法。E项“一个懦弱的民族”说法不准确。另外,小说的深层用意也不是“指明方向”。17【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文中反复写到茶楼这一地点,首先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的环境,接着还要考虑它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具体人物(岳青)和主要情节(金四节对岳青的“较真儿”来组织语言)。【答案示例】茶楼是岳青能够找到自己“将门之后”尊严的地方;茶楼里金四爷对岳青的“较真儿”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茶楼能够容纳各色人等,为小说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典型的环境。(能够从“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角度答题,言之成理即可)18.【解题

8、思路】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要在把握小说情节的基础上,抓住岳青的动作、语言等方面来体会,进而把握其性格特征。与金四爷的“较真儿”,体现出他以“将门之后”自居的怯懦、平和;与日本人的较量,表现他有血性,勇于捍卫国家尊严。整合之后,分点作答即可。【答案示例】以“将门之后”自居,但又时常表现出怯懦的一面;性格平和,但有中华儿女的血性;有悲悯之心,勇于捍卫国家尊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19.【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主要是比较小说中金四爷与岳青“较真儿”和岳青与日本军人同归于尽两个片段。解题时首先亮明观点,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

9、然后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特别是要答出具体的技巧,如细节描写、衬托手法、虚实结合、对比等,同时要答出相关的作用。【答案示例】示例一:金四爷与岳青“较真儿”的片段更精彩。描写了金四爷咄咄逼人的气势和岳青的甘受挑衅的巨大反差,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构成了主人公岳青捍卫“将门之后”尊严的英雄壮举的氛围和基础;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衬托手法等,真切地呈现了“较真儿”过程,生动形象。示例二:岳青与日本军人同归于尽的片段更精彩。展示了岳青勇于牺牲的英雄壮举,完成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作为小说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品讴歌中华儿女维护自身尊严和国家尊严的主题;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情

10、节一步步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示例三:两个片段同样精彩。都是小说的华彩段落,前者是铺垫,后者是高潮,共同完成了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二者相辅相成,通过“较真儿”的金四爷和“将门之后”的岳青形象的相互衬托,丰富并深化了主题;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和衬托等多种手法,精妙传神,画面感极强。20.示例:(翻开丹柯,丹柯说)英雄要懂奉献,即使我不被族人所理解,但当我剖心带领他们成功逃出黑森林时,我就是英雄。)(4分)21 【注意里面的关键词“当时”“同时”,紧密相连,因该放在前,谈到“衣着”承启后文,应放到最后,“此外”表明前面还有应用,只能是,谈论到美学,承启,应放在前,只能放在

11、开头,起总领作用。】22(1)整体为“家”字(1分)并在其中突出了“水”字(1分)。(2)有水才有家,无水便无家。(能从家与水的关系表述主题即可)(2分)23(1)审题角度:1. 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以此引申,可由物及人,由事及理。)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生2. 环境(外物)对人(事)的影响3. 适应、顺应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活出不同的精彩4. 凭借、依靠 ,(“露珠”在“枫叶”上“红红的闪烁”“露珠”在“荷花”上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风云变幻不忘“借”只因有你5. 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展示不同的美(露珠选择枫叶就“红红的闪烁”,这是一种阳光的美,选择了荷花就“有

12、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是一种伤感美。)6. 选择合适的位置(露珠选择枫叶就可以快乐地“红红的闪烁”,选择了荷花就只能“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的伤感)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8. 本质与现象,现象会或多或少的显现本质9. 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审题立意: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题目是“境”。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意象是枫叶和荷花。这首小诗的寓意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一、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

13、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二、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三、用人问题。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

14、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上”。(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心想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这不仅很累,而且不切合实际。二徒弟最终两手空空,就是因为他跌倒“完美”这个漂亮的陷阱中而无法自拔,以致一无所获。从这个角度来看,可立意为“残缺也是美”,“不要因追求完美而使自己陷入困境”。人世间的许多悲剧,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缥缈的最完美树叶,而忽略了平时的生活。平淡也是完美,只要我们是在努力追求。所以,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从“平淡与完美”、“追求与完美”这两个角度立意也不错。真正完

15、美的树叶没有,可是真正完美的机会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一伸手就能握住这美好而平淡的幸福!与其盲目找寻,不如珍惜那些触手可及的美丽。所以,要找寻完美的树叶,我们必须正确给自己定位,如果好高骛远,那么,最后我们可能连“完整的树叶”也会错过。“从追求与定位”的角度立意也是可以的。此文比较适合写议论文。补充资料:【文言文翻译】古代的州从事,都是由州太守自己聘请读书人担任,读书人也可以自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所以上下级关系是很融洽的。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离开他的上司也是可以的。现在的州从事,全部由朝廷任命,不仅太守不能选择读书人,读书人也不能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上下级之间怎么能相处融洽呢!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也不能立即离开。因此太守把地方治理好了,从事就无事可干;如果太守治理得不好,从事只得把政事掌管起来,这也是形势所迫啊,(不得不)这样。好发议论的人不推究这种形势,认为一州的政事应当由太守一人作出决定;如果从事把政事掌管起来,那就是另立政治标准,侵犯长官的权限。唉!从事对本州的政事表示赞成或反对,这是他的职责,不应该只是附和太守所赞同的意见。那么,放弃自己的正确意见,而只求与太守的意见保持一致,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一州没有治理好,太守不承担自己的责任,(而这个作从事的),自己也不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那么,从事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怎么是另立政治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