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3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316806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3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篇 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1 我村位于xx乡西北部,距乡政府约15公里,辖1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87亩,人均耕地.3亩,以种植玉米、马铃薯、谷子等农作物为主。全村45户29人,常住户6户、5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60人,202年脱贫,202年整村脱贫出列,现有未脱贫户0户0人。通过落实各项扶贫政策,xx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维修村“两委”活动室4间,新建文化活动中心2间、书屋1间、卫生室3间,安装太阳能路灯43盏,村内街道全部硬化,人均收入已超过脱贫标准,大家切实感受到脱贫攻坚

2、带来的效果。 一、政策引领、帮扶助力,多轮驱动形成聚力攻坚的推动力 (一)惠民政策“当”主力 1.农业种植补贴。xx村实施了优质马铃薯种植产业项目,惠及到全体贫困户,每亩补贴0元,加上马铃薯收成带来的收入,成为贫困户年度总收入的一部分。 .增设公益岗位。在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当中,选聘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工资性收入300元。 社会保障兜底。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申请低保或五保,低保补贴每人每年820元,五保补贴每人每年6000元。该项成为大部分贫困户主要收入组成部分。 4.医疗保险保障。全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帮助有长期慢性病的贫困户申请了慢病卡,使村民们看病有了保障,大幅降低村民

3、家庭负担。 5.其他补贴政策。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教育补贴、产业入股分红、养老金补贴、残疾补贴等政策,进一步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二)设施项目“帮”助力 我村获得东西部扶贫计划项目支持,新建村民活动中心、硬化村内主干道,安装路灯,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驻村帮扶“添”动力 1.派出单位后盾作用。河北工业大学为驻村帮扶工作提供了多方面支持与帮助,目前共拨付帮扶资金45万元,支持方家梁村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工程。 2.工作队尽职尽责。工作队发挥生力军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xx村脱贫出列奠定了基础。尤其是通过校友帮助,积极争取到上级扶贫资金560万元,

4、完成14公里通村道路修建工程,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人才短缺、基础薄弱,多重因素成为巩固成效的制动力 1年龄偏大动力不足。目前,在村常住户大多年龄偏大、体弱多病,平均年龄70岁左右,劳动力明显不足,仅仅依靠自身能力,勉强维持生活。 2种植单一增值不足。该村主要种植玉米、谷子、马铃薯等低附加值农作物,除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外,增加收入很难。 3.思想保守信心不足。在村常住人员多为小学文化,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文盲,思想保守,难以接受新事物,“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带头致富信心和能力。 4.基础薄弱收入不足。该村除每年上级拨付的三万多元公益林补偿基金外,无其他集体经济收入,难以汇聚村民力量,更谈不

5、上集体发展能力。 5文化较低能力不足。村“两委”干部文化水平低,学习和接受能力差,落实上级政策能力较弱,不会现代化办公,脱贫攻坚结束工作队撤离后,村“两委”很难保持现有的工作水平。 6.党员外出聚力不足。方家梁村现有党员33名,在村常住9人,都为老年人,另外24名党员常年在外务工。这种现状,致使组织生活难开展,党员作用难发挥,村”两委”凝聚人心、领富带富的能力受到限制。 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 贫困县完成脱贫“摘帽”以后,工作重心应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等工作上来。定边县于02年通过国家扶贫专项验收,全县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92户34159人实现脱贫

6、,贫困发生率从02X年底的.9,降至20X年底的68%。摘帽以后,全县坚持“四个不摘”政策,夯实责任、强化帮扶,创新举措、巩固提升,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通过集中调研走访,结合平时的工作思考,就全县下一步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形成以下总体思路。 一、目前巩固提升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过去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在享受政策上的区别,导致现在出现了新的不平衡。二是农业发展所需的水资源、优质耕地还比较缺乏,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还不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整体上来说,全县农业产业化、集群化、机械化、品牌化和智能化发展程度还不够高。三是群众主动

7、脱贫的内生动力还不强,个别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四是一些干部出现了“厌战”情绪,个别干部工作作风还不实。五是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一些党员干部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上谋划较少,工作成效不明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 二、破“五难”,解决要素制约 第一,破解缺水难。注重收集“天上水”,大力新修和扩建集雨场、集雨池、水窖等,并做好饮用水安全环保工作。开展流域治理,在南部山区机修宽排梯田,实现蓄水防洪减灾。注重保护“地下水”,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做好马莲滩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水资源勘探工程,寻找合适的后备水源地。加快推进“引黄水”,保障陡沟调蓄池及管线建设,推进八条支线进村入

8、户工程;积极主动对接省水利厅,争取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水量分配,有效解决生产用水等困难。 第二,破解缺地难。围绕提升土地产出率,在南部山区重点建设高产基本农田,开展梯田新修工程,扩大山区可耕地面积。在北部风沙区实施林草田综合提升工程,加大植树种草力度,保护区内农田,同时防止土地沙化。积极寻求科研院所等技术支持,在中部盐碱滩地实施林灌田改造提升工程。 第三,破解缺技题。围绕“面向全国引进农牧业高端人才,面向社会需求培训提升现有人才,面向临聘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的工作思路,加强农牧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创建农牧业人才创业创新孵化基地。 第四,破解缺劳难。积极争取中省

9、市农机补贴资金,提高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方向转变。 第五,破解缺钱难。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力争将更多的农业项目纳入中省市项目盘子,提供更多的资金配套。出台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奖补政策,对投资农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 三、强“四力”,夯实基础保障 一是壮大产业实力。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南部深山区重点抓林牧业,发展林下经济;南部浅山区重点发展旱作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北部滩区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围绕荞麦、马铃薯、羊肉等,打

10、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延伸开发富硒荞麦、富硒杂粮等农产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围绕不同区域布局大型农副产品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农产品销售服务,畅通产品销售渠道。 二是增强干部活力。围绕不同层面的干部,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对县级领导层实行“周安排、月通报”制度,对职能部门实行“红黄旗月流动”制度。以贫困村为单位,对“四支队伍”实行“日报告、周通报、月点评、季奖罚”制度,每季度奖罚以现金方式进行,激活干部工作活力。 三是激发群众动力。开展“诚孝勤俭和”十星农户创建活动,对评选出的十星农户进行通报表彰、颁发奖牌。建立文明行为“红黑榜”制度,红榜正向激励,黑榜反向约束,让“等靠要”的贫困户从

11、“丢面子”向“争面子”转变。实施重点工作资金奖补制度,引导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四是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积极推进“一肩挑”,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动态掌握了解支部书记履职情况。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有效解决村(社区)信访矛盾突出、“两委”班子不团结等问题,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县上出台的关于鼓励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创业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3 为巩固提升我市精准扶贫成果,根据年度协商工作安排,市政协成立由副主席为组长,政协委员、专委会及专家组成的调研组,从5月份开始,对我市扶贫工作进行专项调研。调

12、研组通过查阅扶贫档案召开专题座谈会、与市政府职能部门深入交流,入户走访等方式,形成了本报告。 一、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作法 202X年14户精准扶贫户,共计4人,全部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完成8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巩固提升400人已脱贫人口的总体目标。主要作法是: (一)深刻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精准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到三亚扶贫总量虽然不高,但任务依然艰巨,“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贫困群众是心中的痛和最大的牵挂,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

13、性指标,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抓手,作为检验市、区、村三级干部政绩的重要尺度。3月2号召开全市扶贫攻坚动员大会,并下发展扶贫攻坚方案,五年扶贫攻坚全面启动。 (二)签订军令状,压实责任。我市扶贫工作实行市、区、村三级脱贫攻坚责任制。市级层面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双组长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49个,下设“三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处级)”,统抓全市扶贫工作。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包点包户,1家市直机关单位定点帮扶;全市下派别94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全职驻村,进行帮扶。区级层面,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双组长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区领导为包点包户包村领导、区各单位主官为包点包户包村的责任

14、人,村级层面,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其他村两委成员包点包户。 (三)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着力解决精准扶贫瓶颈问题。02X年共计投入使用财政资金251万元。一是扶贫专项资金939万元,用于扶持种养和农村基础建设。二是医疗资金投入15万多元。为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政府兜底和商业扶贫保险。三是教育扶贫资金投入181万多元,对1200名贫困户子女发放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四是危房改造资金投入86万元,共计完成259户危房改造,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 一年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投量大、投向准,对精准扶贫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提升精准扶贫“造血功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拓宽扶贫

15、路径,增强“造血”功能。 一是科技扶贫。202年组织期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培训,45名贫困人口参加常年蔬菜种植技术培训、芒果栽培管理等培训。 二是就业扶贫。市就业局和各区(生态区)积极开展就业扶贫招聘会,完成转移就业贫困人口13人。 三是电商扶贫。202X年指导个贫困村电商扶贫工作。天涯区抱前村和吉阳区罗蓬村的电商线上线下促销,解决了本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四是产业扶贫。22年,我市特色产业精准扶贫项目33个,开发“造血”功能,提高扶贫实效。引进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主要采用“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合作社”模式。其中育才生态区龙密村委会奶岭山蛋鸡养殖孵化基地栏舍建设工程、崖州区热带葡萄扶贫项目、三亚莲雾扶贫项目、天涯区香水莲花种植项目、吉阳区黑山羊养殖项目、山鸡养殖项目等15个“贫困户+合作社”模式的产业扶贫项目,采取扶贫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入股的形式,由专业管理公司托管,年底分红,增加了入股贫困户的“钱袋子”。 五是金融扶贫。实施三亚市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完成1户贫困户的小额信贷贷款。 六是电教扶贫。重在增强贫困户自主脱贫意识,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