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白细胞检查.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313114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常白细胞检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异常白细胞检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异常白细胞检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异常白细胞检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异常白细胞检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异常白细胞检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常白细胞检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ABCD人民医院检验科 临检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ABCD-3-LJ-43版本/修订号:A/0主题内容异常白细胞检查生效日期:20060808 第 4 页 共5 页异常白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1. 实验原理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检查。2. 标本采集:2.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2.2 标本要求:2.2.1 抗凝剂采用EDTA K2抗凝。2.2.2 用手指末梢血作白细胞检验时,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用耳垂血。3. 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即推制成血涂片,并尽快送检。4. 标本运输:保持干燥,室温运输。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凝固标本不能

2、作测定。6. 实验材料:瑞氏血细胞染色液,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7. 实验仪器:7.1 仪器名称:OLYMPUS 显微镜7.2 仪器厂家:OLYMPUS7.3 仪器型号:OLYMPUS CH308. 操作步骤8.1 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8.2 瑞氏染色:将制好的干燥血涂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瑞氏染色液A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然后加瑞氏染色B液3-5滴,轻轻摇动玻片或用洗耳球吹气使A、B染液充分混匀,染色1-2分钟(气温低或涂片较厚时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用自来水冲去染液,待干。8.3 高倍镜(必要时油镜)观察白细胞形态。8

3、. 结果判断与分析9.1 核象变化。(1) 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2) 核右移:说明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化疗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尿毒症等。巨多核中性粒细胞:成熟中性细胞胞体增大,核分叶过多,常为5-9叶,甚至12-15叶。各叶大小差别很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此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3) 分叶过少:乳酸缺乏症,假性pelger-huet异常等。9.2 其他核异常环形或面包圈型核:见于慢粒,慢

4、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中性粒细胞形态变化9.3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1) 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2) 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有时颗粒很粗大,与嗜碱粒细胞易混淆;有时小而稀少,散杂在正常中性颗粒之中。含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应与嗜碱粒细胞区别,其要点:嗜碱粒细胞核较少分叶、染色较浅、颗粒较大、大小不均、着色更深、细胞边缘处常分布较多,可分布于核上,胞浆中常见小空泡。在血片染色偏碱或染色时间过长时,易将中性颗粒误认为中毒颗粒。但只要注意全片各种细胞的染色情况,则不难区别。含中毒颗粒细胞在中性

5、细胞中所占比值称为毒性指数。毒性指数愈大,提示中毒变性结果。3) 空泡: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的结果。4) Dohle体:是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为1-2m,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Dohle小体亦可见于单核细胞中,其意义相同。5) 退行性变:常见者有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等。如胞质破裂后消失,只剩胞膜,则成裸核或蓝状细胞,退行性变亦可见于衰老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为数极少。这些毒性变化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出

6、现。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毒性的变化,对估计疾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9.4 其它异常白细胞:1) Pelger-Huet畸形:表现为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弱。常为杆状和分两叶(其间难成细丝)。呈肾形或哑铃形。染色质聚集成小块或条索网状,其间有空折间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异常,一般无临床症状。但也可继发于某些严重感染、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肿瘤转移和某些药物(如水仙胺、磺基二甲基异恶唑)治疗后。2) Chediak-Higashi畸形:在Chediak-Higashi综合征患者骨髓和血液各期粒细胞中,含数个至数十个直径2-5m的包涵体,即异常巨大的紫蓝或紫红色颗粒。电镜观察和细胞化学显示,巨大

7、颗粒为异常溶酶体。患者容易感染,常伴白化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异常颗粒也偶见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3) Alder-Reilly畸形:其特点是在中性粒细胞中含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染深紫色。此异常颗粒与中毒颗粒的区别是颗粒较大,不伴有白细胞数增高、核象左移和空泡等其它毒性变化。患者常伴有脂肪软骨营养不良或的遗传性粘多糖代谢障碍。类似颗粒亦可见于其它白细胞中。4) May-Hegglin畸形:患者粒细胞终身含有淡蓝色包涵体。实验证明这种包涵体与前述常见于严重感染、中毒等所见Dohle体相同,但常较大而圆。除中性粒细胞外,其他粒细胞甚至巨核细胞内亦可见到。9.5 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1) 异

8、型淋巴细胞:在传染性单核增多症、病毒性肺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Downey将其按形态特征分为三型:I型(空泡型):最多见。胞体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圆形、肾形或分叶状、常偏位。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小块状,排列不规则。胞质丰富,染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型(幼稚型):胞体较大,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可见1-2个发生母细胞化的结果。型(不规则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数伪足。核形状及结构与I型相同或不同,染色质较粗糙致密。胞质量丰富,染色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

9、边缘处着色较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2) 受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放射生物学的研究以及对射线损伤病人观察,证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细胞。人体遭受较小剂量的电离辐射之后,虽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血中淋巴细胞的数量却已显著减少。若经较大剂量照射后,淋巴细胞迅速减少,剂量越大,减少得越严重以致衰竭,与此同时受损伤的淋巴细胞还出现形态学改变,如核固缩、核破坏、双核的淋巴细胞以及含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后者是指胞质中主核之旁出现小核也称微核,是射线损伤后较为特殊的所见。(3)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形态学变化:在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不但出现各阶段的原幼细胞,且处于各分阶段的白

10、血病的细胞都有特殊的形态变化。10. 质量控制:每30份样本,抽两份样本进行室内工作人员比对分析,要求差异在10以内。11. 变异的潜在来源11.1 取材不当。11.2 涂片过厚或过薄,影响形态观察。12. 操作注意事项:12.1 取材后,必须立即涂片。12.1 推好的血膜片应在空气中摇动,使其尽快干燥,以免细胞变形。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于37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12.3 根据血膜厚薄,细胞量多少及室内温度等把握好染色时间,使染色效果满意。12.4 镜检时循序检查,必要时用油镜确认;并注意整体情况。13.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5-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