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议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311565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议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专题:议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专题:议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专题:议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专题:议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议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议知识点归纳(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知识点归纳议论文是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主张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论证的主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它的本质特征是说理性,即以理服人。议论文具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阅读议论文,要理清作者思路,明确论点与论据。在理解二者的内在联系中搞清论证过程,掌握论证方法。一、 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把握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怎样把握论点呢?1、 分清论题和论点。例如:九年级上册谈读书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前者是议论的问题,后者是议论的观点。所以,阅读议论文,要纵观全文,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发议论的,然后再看作者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2、 注意论点的位置。有时文章标题就是论点。

2、例如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点有时在文章的开头,例如: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在文章的中间。当然,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须自己概括。3、 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4可以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二、论据:论据一般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

3、据、可靠的史实等。例如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举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例子。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例如九年级上册不求甚解中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的语录。事实论据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运用论据的作用,都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发读者深入思考。使论证更充分、全面,利于突出论点的正确性和普遍性。三、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立论的论证方法通常是摆事实讲道理,但根据文章具体内容或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或比喻论证等。驳论文则由驳

4、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A、举例论证: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典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应首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一个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然后再把我举例论证法的特殊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作者列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B道理论证:是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引用的内容具有权威性,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就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5、。分析道理论证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C.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地比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如谈读书中:“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D.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因对比鲜明,所以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更深刻鲜明的印象。如:谈读书中,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分析对比论证法的作用,首先分辨文中用什么和什么作对比,然后分析这样对比实施为了证明什么论点

6、的,最后,把握对比论证法的特殊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关于驳论文的反驳方法通常有三种:一是反驳论点,而是反驳论据,三是反驳论证。不管哪一种方法,最终都是为了驳倒对方论点,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丛驳斥对方的论证入手,驳斥其论据,从而达到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目的。四、议论文的结构、层次: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1、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2、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充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3、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

7、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也可以把议论文的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总分式结构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进行论述,最后进行总结。总分式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和“总分总”这三种基本形式。至于驳论文章,一般结构形式是树靶子揭实质论危害作结论(正面论点)。语段阅读:(一)成功是一种感受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

8、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该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需旁人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

9、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了一步,对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成功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挫折 ( ) 汲取 ( ) 2、 “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的“这”指代什么? 答:_3、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第2段中划线句的作用。答:内容_ _ 结构_ _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的? 答:_ _5、本文

10、提出论点后又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答:_ _ _ _ 6、下列四句名言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A“你努力了,尽力了,即使摘不到诱人的金苹果,也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享受到人生的快乐”。B“成功的关键不在成功的结局上,而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C“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出发,每一种结果都是人生的体验,都是一首耐唱的歌”。D“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7、结合自身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成功的?答: 参考答案:1、cu j2、 “这”指代上述三种错误认识3、对上述说法的否定,引出话题(提出中心论点),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4、成功是一种感受。(或在后加“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

11、),是在否定错误认识的基础上提出5、(1)从取得进步的角度来感受成功 (2)遭受挫折后提高了认识也是一种成功。 6、D本题是阅读和写作的综合题,要理解本文的意思,知道“观点和材料统一”的道理7、从每一点(或“微小的”)进步中,品味到成功的快乐。即使失败,只要从中受到教益,同样是一种成功。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二)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脑科学及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的神经系统高度分化,人类的智慧具有多元性。现代心理学有一种提法,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在现行的学校教

12、育和教育评价中,往往只偏重于前三种智能,不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都必须具有多重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正是一些地方、学校和教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涌现的好思想。掌握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

13、容,但不是评价的重点,更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在改革考试的同时,还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使评价者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有益于发扬成绩,矫正问题。对学生来说,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责任感的重要方法。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应当形成一种交互式的评价网络,形成各主体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改的群体关系,各方共同进步。此外,评价主体还应包括家长和社会部门,使评价系统更为开放,从而为学生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1、本文所要阐明的观点是: 2、“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纸笔工具”? 答: 3、第段加点的“此”指代什么内容? 答 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