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变电站地概念及架构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30966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化变电站地概念及架构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智能化变电站地概念及架构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智能化变电站地概念及架构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智能化变电站地概念及架构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智能化变电站地概念及架构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化变电站地概念及架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化变电站地概念及架构(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智能化变电站的概念与架构前言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定义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开展的坚强电网为根底,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化电网。通过电力流、业务流、信息流的一体化融合,实现多元化电源和不同特征电力用户的灵活接入和方便使用,极大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幅提升电网的服务能力,带动电力行业与其他产业的技术升级,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要求涉与到电网发、输、配、售、用的各个环节。常用称谓是坚强智能电网,统一性、坚强网架、智能化的高度融合。目录一、智能化变电站的概念3二、智能化变电站的功能特

2、征3三、智能化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区别5四、智能化变电站架构61、数字化变电站的集成化62、智能化变电站综合集成化智能装置与其功能结构73、综合集成的智能化变电站的架构9五、智能化变电站的关键技术10l、智能化变电站技术体系、技术标准与技术规X研究。112、智能化一、二次设备智能化集成技术研究。113、智能化变电站全景信息采集与统一建模技术研究。114、智能化变电站系统和设备系统模型的自动重构技术研究。125、基于电力电子的智能化柔性电力设备的研发与其应用技术的研究。126、间歇性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的研究。137、智能化变电站广域协同控制保护技术研究。13六、五防系统在智能化变电站中应用分析

3、131、智能化变电站对五防的要求142、智能化变电站中一体化五防的特点143、网络化五防151、智能化变电站间隔层五防的GOOSE机制分析152、实现间隔层五防的方式153、实现间隔层五防GOOSE机制的优点164)、智能化变电站间隔层五防影响16一、 智能化变电站的概念智能化变电站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升级和开展,在数字化变电站的根底上,结合智能电网的需求,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展充实以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功能。从智能电网体系结构(图1)看,智能化变电站是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的关键。作为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智能化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中变换电压、承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

4、流向和调整电压的重要电力设施,是智能电网“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三流聚集的焦点,对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除了变压器、开关设备、输配电线路与其配套设备之外,智能化变电站在硬件上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大量新型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的应用,以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间歇性分布式清洁电源的接入。这两个变化,在提高变电站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复杂程度。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当增加对柔性交流输电设备和分布式电源接口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功能。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如此,智能化变电站是采用先进的传感器、信息、通信、控制、智能等技术,以一次设备参量数字化和标准化、规X化信息平台为根底,实现变电站

5、实时全景监测、自动运行控制、与站外系统协同互动等功能,达到提高变电可靠性、优化资产利用率、减少人工干预、支撑电网安全运行,可再生能源“即插即退等目标的变电站。其内涵为可靠、经济、兼容、自主、互动、协同,并具有一次设备智能化、信息交换标准化、系统高度集成化、运行控制自动化、保护控制协同化、分析决策在线化等技术特征。二、 智能化变电站的功能特征智能化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必须在智能电网的背景下进展,要满足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和开展的要求,表现我国智能电网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智能化变电站应当具有以下功能特征:1、严密联结全网。从智能化变电站在智能电网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看,智能化变电站

6、的建设,要有利于加强全网X围各个环节间联系的严密性,有利于表现智能电网的统一性,有利于互联电网对运行事故进展预防和紧急控制,实现在不同层次上的统一协调控制,成为形成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关节和纽带。智能化变电站的“全网意识更强,作为电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局部,其在电网整体中的功能和作用更加明显和突出。2、支撑智能电网。从智能化变电站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上看,智能化变电站的设计和运行水平,应与智能电网保持一致,满足智能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等运行性能的要求。在硬件装置上实现更高程度的集成和优化,软件功能实现更合理的区别和配合。应用FACTS技术,对系统电压和无功功率,电流和

7、潮流分布进展有效控制。3、高电压等级的智能化变电站满足特高压输电网架的要求。特高压输电线路将构成我国智能电网的骨干输电网架,必须面对大容量、高电压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问题。特高压变电站应能可靠地应对和解决在设备绝缘、断路开关等方面的问题,支持特高压输电网架的形成和有效发挥作用。4、中低压智能化变电站允许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在未来的智能电网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大量的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智能化变电站是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入口,从技术到管理,从硬件到软件都必须充分考虑并满足分布式电源并网的需求。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形成微网与配电网并网运行模式。这使得配电网从单一的由大型注入点单向供电的模式,

8、向大量使用受端分布式发电设备的多源多向模块化模式转变。与常规变电站相比,智能化变电站从继电保护到运行管理都应做出调整和改变,以满足更高水平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5、远程可视化。智能化变电站的状态监测与操作运行均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远程可视化与自动化,以实现变电站真正的无人值班,并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6、装备与设施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安装。智能化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进展高度的整合与集成,所有的装备具有统一的接口。建造新的智能化变电站时,所有集成化装备的一、二次功能,在出厂前完成模块化调试,运抵安装现场后只需进展联网、接线,无需大规模现场调试。一二次设备集成后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安装,对变电站的建造

9、和设备的安装环节而言是根本性的变革。可以保证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大量节省现场施工、调试工作量,使得任何一个同样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的建造变成简单的模块化的设备的联网、连接,因而可以实现变电站的“可复制性,大大简化变电站建造的过程,而提高了变电站的标准化程度和可靠性。出于以上需求的考虑,智能化变电站必须从硬件到软件,从结构到功能上完成一个飞越。三、 智能化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区别智能化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字化变电站是智能化变电站的前提和根底,是智能化变电站的初级阶段,智能化变电站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开展和升级。智能化变电站拥有数字化变电站的所有自动化功能和技术特征,二者的共同点无需

10、讨论。木文认为智能化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数字化变电站主要从满足变电站自身的需求出发,实现站内一、二次设备的数字化通信和控制,建立全站统一的数据通信平台,侧重于在统一通信平台的根底上提高变电站内设备与系统间的互操作性。而智能化变电站如此从满足智能电网运行要求出发,比数字化变电站更加注重变电站之间、变电站与调度中心之间的信息的统一与功能的层次化。需要建立全网统一的标准化信息平台,作为该平台的重要节点,提高其硬件与软件的标准化程度,以在全网X围内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为目标。2、数字化变电站己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设备集成和功能优化的概念,要求站内应用的所有智能电子装置

11、(IED)满足统一的标准,拥有统一的接口,以实现互操作性。IED分布安装于站内,其功能的整合以统一标准为纽带,利用网络通信实现。数字化变电站在以太网通信的根底上,模糊了一、二次设备的界限,实现了一、二次设备的初步融合。而智能化变电站设备集成化程度更高,可以实现一、二次设备的一体化、智能化整合和集成。3、智能电网拥有更大量新型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的应用,以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间歇式分布式清洁电源的接入,需要满足间歇性电源“即插即用的技术要求。四、 智能化变电站架构1、数字化变电站的集成化集成化总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开展方向和趋势。从常规变电站,到数字化变电站,再到智能化变电站的开展过程,是

12、变电站内的设备和系统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过程。数字化变电站用微机处理和光纤数字通信优化变电站层和间隔层的功能配置;控制、保护和运行支持系统通过局域网彼此互相连接,共享数据信息;简化单个系统的结构,同时保持各个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在此根底上更进一步,数字化变电站内的自动化系统可以进展集成,分为三个层次,过程层集成、间隔层集成和变电站层集成。变电站中每个控制和监视设备都需要从过程输入数据,然后输出控制命令到过程。过程接口将完成被监视和控制的开关场设备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连接。数字化变电站中,集成化的一个表现是过程接口被直接集成到了过程中,也就是开关设备中。包括用于测量电流和电压与气体密度的电子传感器

13、、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位置指示器和传动装置都安装在一个屏蔽的小盒子里,集成到一次设备中,即所谓的智能化一次设备。数字化变电站集成化的另一个表现是间隔层的集成化:构筑一个通用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即统一的多功能数字装置(UMD),将间隔内的控制、保护、测量等功能集成在这个通用的平台上,通过通用的硬件和软件采集各功能需要的数据和状态量,实现数据共享。原来控制、保护等功能不再需要专用的硬件装置和专用的输入、输出通道,而是由合理的软件设计来实现。间隔统一多功能装置集成了较多的功能,在设计时应按各功能响应时间要求进展分类,并确定优先级别。显然,继电保护、紧急控制等与保护相关的功能,需要响应速度快,处于最优先级别

14、,决不能被非保护功能所闭锁。测量变量的计算、故障录波、事件记录,虽然与保护过程同时发生,但可以延时或闭锁。监视、自我诊断、控制功能在正常和出现故障时都不允许闭锁保护功能。变电站层的集成是自动化需要在站级处理的各个功能通过站内通信网络组合在统一的系统中。变电站层和过程层的集成功能划分原如此是:但凡间隔层能够执行的功能不应由变电站层完成。数字化变电站在过程层、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三个层次应用的集成化技术,减少了变电站内组件的数量,提高了元件质量,增强自动化功能的协调水平,简化了站内接线,提高了运行与控制的可靠性。2、智能化变电站综合集成化智能装置与其功能结构数字化变电站在运用集成技术之后,全站X围内的

15、数据交互通过光纤以太网实现。变电站层与间隔层之间现场距离长,数据交换量大,实时性要求高,需要与外部电网互联互通。而间隔层与过程层之间数据交换,不同间隔之间的数据交换,都是局限于变电站内,数据交换多是点对点,瞬时性的。假如所有的间隔层设备与过程层设备之间的联系完全依赖于光纤网络,一旦光纤网络出现故障或受到干扰,间隔层与过程层之间的联系将非常不可靠,全站的所有自动化功能都可能因此受到影响而不能正常工作。为了进一步减少变电站内元件(节点)数量,降低间隔层自动化功能对光纤网络的依赖性,将间隔层与过程层之间的联系从对光纤网络的依赖中解放,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简化变电站的结构,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变电站内过程层与

16、间隔层一二次设备进展一体化、智能化综合集成的构想,并以此提出智能化变电站的架构体系。通过分析,认为该综合集成构想以与智能化变电站架构体系的实现,具有先进性,能够满足未来智能电网开展的要求。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一体化、智能化集成,指除了过程层的测量与控制执行等功能外,将目前变电站结构中间隔层的保护、控制、监视等功能也综合集成到过程高压设备现场,由就地安装的综合集成化智能装置(positive Integrated Intelligent Device,CIID)一方面直接作用于一次设备,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的接日并入全站唯一的光纤总线,进展各CIID之间,与CIID与变电站层的功能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优化协作。智能化现场测控装置(模块)承受全网统一的同步时钟信号,实现对一次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