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309077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米报告玉米播种1. 玉米品种:郑单9582. 播种密度:4500株/亩 行距:60cm株距:(间苗最后株距3. 播种日期:2013年4月16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2C)4. 播种技术:a. 播深:56cmb. 播种距离:每隔大约5cm播种一粒,在生长过程中观察、间 苗最终形成株距25cm。5. 播种观察:1)播种第四天(2013年4月19日)观察时玉米尚未萌发,玉米种子无 明显变化。2)播种的第七天(2013年4月23日)玉米种子已经萌发,胚根长度约为种子长度的五分之四,今年春季气温较低种子萌发的速度较慢。6. 玉米发芽率观察:观察日期:2013年5月7日播种了5 4粒出苗5 1

2、棵,发芽率为5 1 / 5 4* 1 0 0%=% 。玉米幼苗性状考查1. 玉米幼苗的形态观察(2013 年5 月14 日)种表1:玉米幼苗的形态观察(2013年5月14 日)玉米幼苗地上部分形态玉米幼苗地下部分形态观察气生根;种子根恥芽鞘(JSJg)2. 玉米考苗记录表2:玉米考苗记录(2013年5月21日)考察项目根层数n-t业匚总根数株高(cm)真叶数生育期株1495拔节期株24155拔节期生长锥处于生长锥伸长期,生长锥长度大于宽度,伸长迅速表3:玉米考苗记录(2013年5月28 日)小穗分化期:生长锥基部出 现分支突起,中部出现小穗 裂片,每个小穗裂片又迅速 分裂为成对的两个小穗突 起

3、,其中大的一个在上,将 来发育为有柄的小穗;小的 一个在下,将来发育为无柄 小穗。小穗突起继续发育, 在其基部分化出两个颖片原 始体。与此同时,生长锥基部的分枝也迅速地发育为雄 穗的分枝,并按株轴的方式 分化出成对排列的小穗,此 时期一般持续57天,叶龄 指数在37左右。表4玉米考苗记录(2013年6月4日)生长锥:雄穗生长锥:雌穗整株幼苗情况3. 总结:从播种到玉米幼苗进入小花分化期对玉米的幼苗以及生长锥的动 态进行了连续的观察,观察过程中对玉米的生长动态有了详细的了解, 对玉米该生长阶段内的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也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 中还对玉米进行了间苗、中耕松土等实践操作,学到了一些实际

4、生产中 的重要弄湿操作。但是由于假期没能对玉米成熟前的生长动态有持续的 观察,对于这段观察的空白还要继续学习。在假期中,7月下旬到 8月 上旬是玉米授粉的高峰期,参与了玉米的授粉操作,对于玉米的花期和 成熟前期也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查记录。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1. 考查项目:1) 穗位高度:指乳熟期地面到植株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2) 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3) 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表4: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调査株高(cm)197节间长度(cm)节间1234567长度12节间891011121314长度1212茎粗(cm)单株有

5、效穗数1穗位高(cm)98穗位(着生的节数)15,16,17有效穗所在穗位(节数)17次生根层数5总叶片数21玉米经济性状考查1. 考查项目:果穗长度(cm):指最上部果穗去除苞叶后包括秃尖的长度。穗粗(cm):指果穗中部的最小直径。单株有效穗数:平均一株结实的穗数(每穗结实 30粒以下的不计)。果穗长度:果穗基部至顶端的距离(cm)。秃尖长度: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cm),并计算秃尖率(秃尖 长占果穗长度的百分数)。穗行数:数计果穗子粒行数。 行粒数:挑选粒数中等的一行数出这一行的籽粒数量。 穗粒数:每一果穗上的总粒数,由穗行数与行粒数相乘估算。果穗重:风干果穗的重量(g)

6、。穗粒重:果穗上全部子粒的风干重量(g),求平均数。穗轴率()=穗轴重/穗重X 100出籽率()二穗粒重/穗重X 100千粒重:分别数取两个1000粒(风干)称重。两次重量相差不能超过 4-5克。表5:玉米经济性状考查12345果 穗 性状穗长(cm)穗粗(cm)秃尖长(cm)穗型长筒形穗行数1414161418行粒数4046414039穗粒数560644656560702实测穗粒数534平均穗粒数624粒色黄色粒型半马齿型轴色白色千粒重(g)313、 313总重(g)1050轴重(g)101出籽率(%)玉米测产1. 产量计算:玉米产量二单位面积穗数X穗粒数X粒重种植密度(株/667m2)二一

7、株距-行距本次玉米种植的行距为,株距为种植密度(株/667m2)二一 0.25 一 0.6 = 4445 株/亩玉米产量=1 X 4445 X 624 一 1000 X 0.313 X 0.85 = 738Kg/亩2. 产量分析:测长得到的玉米的产量水平为738公斤每亩,达到普通的高产水平,测定的玉米经济性状中穗行数和穗粒数的水平都与郑单 958 的平均水平持平或略高,但是千粒重水平却低于郑单 958 的平均水平17g,这说明我们的产量还有提高的潜力,如果千粒重能达到郑单958的平均水平的话亩产会增加40Kg,如果是大面积种植的话,亩产提高这样的一个幅度由非常重要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千粒重低于郑单 958平均水平可能的原因是籽粒不够饱满,充实度不够,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玉米籽粒的充实度,提高粒重增加重要时期的田间管理,实现增 产。另外在考查玉米穗部性状的时候发现玉米有一定度的感染真菌性疾 病,这也可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所以防治病虫害也是保证产量的重要 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