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公民新闻-的发展初探-新闻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30227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融合背景下-公民新闻-的发展初探-新闻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媒介融合背景下-公民新闻-的发展初探-新闻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媒介融合背景下-公民新闻-的发展初探-新闻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媒介融合背景下-公民新闻-的发展初探-新闻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媒介融合背景下-公民新闻-的发展初探-新闻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媒介融合背景下-公民新闻-的发展初探-新闻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融合背景下-公民新闻-的发展初探-新闻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 西 大 学毕 业 设 计(论 文)题目:媒介融合背景下“公民新闻”的发展初探 学 院: 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 新闻学专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05月23日 目 录前言一、 “公民新闻”涵义发展概述1 (一)、传统媒体背景下“为人民的新闻”1 1、传统媒介话语垄断,被动响应1 2、传统媒体媒体“富”,民主“穷”2 (二)、新媒体背景下“人民的新闻”2 1、网络媒体的低成本投入:成就“私人媒介”2 2、网络媒体的“去中心化”:让言论相对自由3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公民新闻”的利弊分析3 (一)、媒介融合的技术创新3 1、打造更广阔的信息分享平台4 2、打造多

2、元化的传输终端4(二)、对“公民新闻”新闻报道层面的有利处4 1、使信息采集加快42、 使传播面更广泛5(三) 、对“公民新闻”媒介环境层面的有利处51、使传播环境更“草根”52、实现“专”与“非专”的结合6(四)、对“公民新闻”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无利处61、易引发内容同一化72、市场垄断易“挤压”公民权利7 结语注释参考文献致谢前 言1988年,老布什在与民主党人杜凯吉斯的竞选战中以“负面竞选术”赢得胜利。在竞选最后阶段,完全支持共和党的华盛顿时报,以造谣杜凯吉斯有家族遗传精神病,扭转了老布什将欲赴败的局势。这个事件成为美国盛行于今的“公共新闻运动”的导火索,也是学术界及业界汲汲探索“公民新闻

3、”的最初源动力。在理论探索的二十年里,“公民新闻”(Civic Journalism)从“为人民的新闻”发展到了“人民的新闻”。现在,它不仅是专业新闻工作者的重要阵地,同时还承载了公众(非专业工作者)实现“话语权”的永恒渴望。至今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连这一运动的早期发起人都拒绝用任何固定的语句对它下定义。因为他们认为无论哪种框架、何种定义都会限制“公民新闻”的发展。而如今在媒介融合背景之下,“公民新闻”的理论架构和深层涵义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从微观层面来说,媒介融合会不会改进“公民新闻”的报道过程?再从宏观层面说,媒介融合会不会打破非专业记者与专业记者之间的界限,而共同占领与引领的“公民新闻”

4、领域又将走向何处?这些都可以从“公民新闻”的纵向发展过程中和现今技术的创新中探析出来。一、 “公民新闻”涵义发展概述 (一)传统媒体背景下“为人民的新闻”公共新闻运动兴盛的前十年,“公民新闻”虽未形成清晰的概念,但已达到某些方面的共识。这十年,传统媒体正努力地实践“公民新闻”的核心理念,诸如,改变专业记者的工作方式,以实现“为人民”的专业理想。只有接近受众,才能知道受众需要什么。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国都市报类里大批“线人”、“爆料人”的诞生就得益于此。Arthur Charity认为,“公共新闻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是,它对人报纸的读者或电波媒体的受众的关注,将他们作为报道什么、如何报道的决定性来

5、源。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公共领域应建立在公民自己达成协议的基础上,所以公共新闻记者已探索出让美国人自己塑造人民论坛(National Debate)之道。” Arthur Charity:Public Jounalism for PeopleJ,National Civic Review,1996,vol85.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公民新闻”的核心理念“为人民”,减缓了“议程设置理论”对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咒骂”主宰人民信息世界和构建虚拟环境的“罪魁祸首”。但是传统媒体有着它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这些局限性又无法由它自身改进。1、 传统媒介话语垄断,被动响应 传统媒体,一般所指就是报纸、广播、电视

6、。报纸的出版经营,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广播、电视除大资金投入外,还需要专业的使用知识,如广播电台的发射接收,电视节目的剪辑制作。这些“物理特性”让个人“拥有”大众媒介变得不可能,以致“话语“被传统媒体垄断,甚至永远处于信息链的最末端。就中国而言,“爆料人”拓展了新闻线索的来源,但并没有参与新闻的制作过程(当然,就算“爆料人”想参与,也是不被传统媒体环境所允许的,新闻专业主义强调媒体人的职业标准,作为新闻把关人,事实选择还受诸多条件限制),新闻的个别事实仍在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精神下或去或留。而谈到“被动”一词,或许会想到读者信箱纸媒与受众互动的专栏。互动存在,但是严重滞后,受众难不被动。2、

7、传统媒体媒体“富”,民主“穷” 从萌发到兴盛,从少量到膨胀,传统媒体似乎不再是稀有物,但是受众的媒体接近权仍然得不到充分实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资本主义传播制度极其复杂,而民众对于民主的追逐脚步却没有因此停驻。从自由主义媒介理论到社会责任理论,再到民主参与理论,这些规范理论都掺杂了民众对于接近权的渴望。 正如民主参与理论的提出背景一样,传媒界仍然面对“富媒体,穷民主”的尴尬境地。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这使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在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下,一般民众接近和使用传播媒介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民主参与理论就

8、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又缺乏可利用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P139. 因此,受到传统媒体自身局限性(对于民众而言,包括使用不便、无法接近等)的影响,传统媒体向民众下放部分近用权,这些尝试终究落入了尴尬境地。而此时的“公民新闻”只是专业新闻工作者所制作的“为人民的新闻”,这样的“公民新闻”仍然缺乏“民主”。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新闻”:“人民的新闻” 新媒体,一般所指就是网络媒体(第四媒体)、手机媒体(第五媒体)等等。“媒介即讯息”,网络媒体的兴盛,引领传媒走向崭新的发展方向和全新的开拓领域。

9、新兴的“第四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还建立了全新的传受关系。受众不再只是“五W”过程中的最后一环。BBS、博客、个人网站等传播形式的出现,让受众参与了信息的制作与传播过程。而从上可以看出:新媒体出现之前,媒体资源虽是在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基数庞大的人口来说,民主的、均衡的媒介接近权却仍然很难在普通民众中实现。而在新媒体出现后,民众有了自己的发声平台。在1988年,德拉吉博客网率先向全世界传播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内幕。“2001年9.11事件期间,博客成为关于事件发展的最广泛的报道来源。而德拉吉博客网的访问量超过今日美国网。在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民主党和共和党都破天荒地

10、给予博客记者和专业媒体记者同等的待遇”。 张羽、赵俊峰中、美、韩三国公民新闻的比较研究J,新闻知识(理论研究), 2006年11月这是传媒界跨时代的时刻,而这一刻完全打破了新闻专业主义固定的模式非专业新闻工作者首度获得新闻界的承认。新世纪初来,网络泡沫的破灭,媒体迎来了web2.0时代,于是网络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利用。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网络本身的特性。1、网络媒体的低成本投入:成就“私人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大资金运营,网络媒体可谓实现了低成本投入。你只要有一台电脑,连接上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信息,发布信息,成就一个小小的“私人媒介”。在这里,技术的发展,让民众接近媒介的渴望得到实现。200

11、2年2月22日,吴连镐创办了公民新闻网站“OhMynews”,并提出“每一个公民都是记者”的口号。刚创办时,OhMynews仅有727名公民记者,而到如今,在世界各地已经拥有了超过4万名公民记者,日平均访问量达150-200万人次。事实证明,网络造就了“公民媒介”的奇迹,这在传统媒体时代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2、网络媒体的“去中心化”:让言论相对自由“去中心化”是在web2.0时代出现的核心理念之一。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多点对多点来传播信息。这个传播方式解构了原有的单向文化,而转向多元双向文化的社会结构。“中心”意义没有完全消失,却已经被削弱。它是由高度集中控制向个体多元发展的转变,这改变了传统媒

12、体对话语权的垄断,民众的言论更为“自由”,信息世界更加多元。被称为“中国公民新闻第一人”的郭涛于2004年10月创办了CHINFEST,总部位于美国的亚利桑那州(ARIN),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公民新闻网站,也是中国内地即将大放异彩的一块上升空间“公民参与的新闻网站”。以“自由”和“活力”为诉求的CHINFEST,标榜希望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公民新闻网站,而目前可以算是中国内地表现出最符合“公民参与新闻”意义的一家网站。这里的公民参与新闻是希望通过集合众人的草根力量,将新闻议题传播出去,也就是面向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的读者提供中文新闻服务。CHINFEST是完全由社会公众的力量和贡献来建立的

13、独立公民新闻网站,公民提交的稿件不经任何加工处理,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公民是怎么写的,我们就怎么呈现,包括瑕疵、拼写错误等等。这样的理念便是希望不经过滤加工的新闻,能呈现该网站的独立性,不同于主流媒体,以提供人们更多元和不同视角的观点。”CHINFEST的诞生,打破了“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固定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群体在传播中的地位,传播者和受众群体不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在传播意义上还可以互换,实现了传播主体的重大改变。它的发展颠覆了“舆论一律”的传播格局,这是一种“民主化”的媒体形式。因为有了大众的参与和影响(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民主监督和鞭策),主流媒体(意指传统媒体)的报道将会变

14、得更加客观,更加理性。当将来,公民新闻让新闻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声音,这势必会带来新闻业的一场革命。 在这一阶段里,“公民新闻”成就了新的意义,非专业记者成为了“公民新闻”的另一个主体。按照大部分理解就是指:“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或者也可以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谭珂公民新闻对拟态环境的重构J,青年记者(理论视野),2009年10月中.自此,公民不再只是“爆料人”,他们还参与了新闻的制作与传播。 传统媒体面临了窘境,但幸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凭借无处不在的互联和便捷灵活的移动技术以及博客、聊天室的出现,那以改造传统媒体为主旨的公共新闻运动,已于2004年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