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中国的耶鲁基金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302092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将成为中国的耶鲁基金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谁将成为中国的耶鲁基金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谁将成为中国的耶鲁基金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谁将成为中国的耶鲁基金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谁将成为中国的耶鲁基金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谁将成为中国的耶鲁基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将成为中国的耶鲁基金(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谁将成为中国的耶鲁基金 拥有丰富智慧资源的深圳,可谓是投资创业的沃土。 月日,中大创投的“中创一号”基金在深圳进行了一次路演。该基金由原中山大学岭南商学院院长舒元担任委派代表,依托中山大学岭南商学院多年在商业人才培养上的积累,一手募集资金,一手寻找项目。 成立创投基金的大学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不止这一家。月16日,中欧商学院的法维纳斯中欧创业投资基金成立,并完成了其投资项目的初选。而早在几年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也曾联合组建北大招商创业投资管理公司。 由高校成立创业投资基金并运作,靠谱吗。可别小看这股力量,在海外,大学基金在业界的地位并不低于其学术地位。比如耶鲁基金,因为有耶鲁的人才做后盾,是世界

2、上长期业绩最好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在国内,已经成立的大学基金几乎都有雄厚的背景,谁将成为中国的“耶鲁基金”。 “中创一号”基金落户深圳 资金主要用于“两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六新”(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新服务、新农业、新商业模式)范畴的企业 5月2日,在深圳福田中心区的国际商会大厦里,中大创投的“中创一号”基金首次与在深圳的投资者见面,小小的会议室里挤满了校友。 据介绍,这支基金计划募集资本2亿元,存续期年,必要时增加2年,采取创投行业比较常见的“”模式,资金主要用于“两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六新”(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新服务、新农业、新商业模式)范畴的企业,认缴的投资者

3、出资门槛必须在500万元以上。 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由机构加上20名个人合伙人组成。“我们之前在广州已经有了十几人加入,每个投资者的出资额均在1000万元以上。基金目前已经募集到了1个亿多一点。”该基金经理姚敏表示。 基金募集完成之后,将在深圳进行工商注册。中大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副总监胡海波表示,“主要是看中深圳优良的投资环境、优秀的创业环境,以及丰富的校友资源。”据悉,去年7月及12月,深圳市政府为了鼓励创投行业在深圳的聚集和成长,尤其是为鼓励资本投资于深圳本地的企业,相继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及关于进一步支持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两大政策,对创

4、投企业给予“两免三减半”的政策,吸引了不少创投将注册地迁入深圳。 在收益分配上,基金采取“有收益即分配,投资项目推出一个分配一个”的做法,“如果投资项目顺利上市,投资者有可能在存续期内就拿回本金。” 目标:成为中国的“耶鲁基金” “大学的商学院既掌握着学术资源、人才资源,又拥有庞大的校友资源,横跨政商两界,做起创业投资来自然更容易”。 世界上长期业绩最好的机构投资者中,就有大学基金的身影。作为机构投资界的泰斗,耶鲁大学基金是全球大学基金的楷模。由于有耶鲁的人才和人脉做后盾,其整个团队的管理能力和投资分析能力都很强,每年的收益大幅超越市场,尤其是其私募业务,投资回报率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在国内,

5、目前已经有依托于中山大学岭南商学院成立的中大创业投资基金,依托于上海交大中欧国际商学院的法维纳斯中欧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建的北大招商创业投资管理公司,这些基金和机构都在积极挖掘高校的人才、人脉以及影响力,以盘活教学资源和商业资源。 “中国的耶鲁基金一定会出现,这是我们的目标。”中大创投管理层对大学基金的未来颇有信心。在介绍中,该创投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将重点考虑如何将中大创投的平台资源注入给企业,为企业创造新的附加价值。所谓平台价值,一部分是指对中大校友力量的发掘和整合。目前,中大在珠三角的校友遍布各行各业,不少人身居企业和政府要职。“整个过程为,寻找靠谱的生意增值运营发展壮

6、大退出、获得回报。”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人士表示,在国内,大学的商学院既掌握着高校学术资源、人才资源,又拥有着庞大的校友资源,横跨政商两界,做起创业投资来也自然更容易。尤其是一些开了ma和ea课程的高校,光是用好手中的企业家资源已经是一笔财富。 如果说“产、学、研”是一条将高校与市场连接起来的传统路径,那么由商学院成立的创业投资基金,则是一条产学结合、互相促进的新路径。培育高级管理人才的商学院在这里走出课堂,让教学理论接受市场的检验。 大学基金在投资上更有耐心 在投资领域,当前的创投基金普遍热衷于投资前ipo项目。与此不同,大学基金偏向于对实体经济的中长期投资,在收回成本上显得更有耐心。 一群教

7、授干创投,能干得好吗。虽然刚从讲坛上走下,但是大学基金的管理成员多为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士,对投资和生意并不生涩。 例如,法维纳斯中欧创业投资基金,目前的合伙人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外,还包括锐通投资主席、天津滨海投资管理公司里的专业人士。在中大创投,其总裁郑贵辉也有在鼎辉等创投工作多年的经验。 在投资领域,当前的创投基金普遍热衷于投资前ipo项目,以便快速地退出,给投资人分红。与此不同,大学基金偏向于对实体经济的中长期投资,在收回成本上显得更有耐心。 法纳维斯基金旨在重点资助中欧创业者的风险投资项目,在资金上帮助由中欧学员或毕业生提出的具有前景的项目起步。需要申请的校友和学员参加学院对项目的初审和答

8、辩后,会由合伙人和律师前往企业进行尽职调查,调查结束之后,合伙人签署是否进行投资的初步意见,交由投资决策委员会最终决策。为了尽可能为更多中欧校友企业服务,该基金会在每一个项目上的投资上限为0万500万元。 如果说法纳维斯基金倾向于“种子期”的企业,中大创投则偏向于较成熟期企业的股权收购。“这个阶段的企业商业模式较为成熟,市场前景已经明朗,因此风险较为可控,但是它距离上市还有一段路要走,不至于有很多资金过来竞争。”投资副总监胡海波表示。 据悉,当前有不少创投的主要业务是对即将上市的企业股权洽购。据不完全统计,在202X年发生的3000亿元创投总额中,有8以上的资金涌向了前ip项目,导致一些项目进

9、入了上市辅导期后,前来洽购的资金互相竞争,给出的溢价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新进入的投资人再难看到企业的真实面目,风险骤然增高,而获利水平急剧下降。”胡海波表示,其实只要将投资前置一到两年,收益就会有大幅的提高。来源中国网) 第二篇:耶鲁大学校长为何炮轰中国大学耶鲁大学校长为何炮轰中国大学 耶鲁大学是世界顶尖大学,耶鲁校长更是金字塔顶端的绝对权威,但谁也没想到耶鲁大学的校长施密德特,最近竟然和中国大学搭上了关系,我们的欣喜其何如。 可是,耶鲁大学的校长不是褒扬中国,而是在耶鲁大学学报撰文炮轰中国大学。施密德特校长断言:红色中国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有十三亿人之多的孔孟之乡,没有一个教育家。 此

10、批评不可谓不狠辣,不可谓不激烈,不可谓不一针见血。 那么,施密德特如此大张旗鼓,大动肝火,大发雷霆,大放厥词,所为何来。 想想看,如果不是中国大学实在让他看不下去,温文尔雅的施密德特,应该不至于如此暴怒的吧。 且看施密德特是如何批评中国大学的。 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施密德特说:“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 很难说,老先生的批评没有道理。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反观近些年的中国大学,越来越心浮气躁。大楼越盖越高,设施越来越豪华,甚至有大学筹建高尔夫球场,进行斗富,可谓一掷千金,

11、财大气粗。中国人本就有好“大”之风,此风所及,所向披靡。这种心态可能和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密切相关。中国企业不是“巨人”就是“恒大”,人家不是“微软”,就是“松下”,不但“微”,而且“软”,可谓谦虚到家了。奥运会、世界博览会、亚运会无不如此。 伴随着大楼高耸的,则是教育质量的急剧下滑。高校不断扩招,实际上就是多方圈钱,招了那么多的学生,原有的师资跟不上,就自我发展,拔苗助长,快速助长,难怪不少大学教授,都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叫兽”了。另一方面,大学缺少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切实调研,什么专业热门,就一哄而上,导致市场供大于求,大批学生毕业即失业,哪里能找到什么工作。但是高校却腰包硬起,大功告成,“钱到

12、之后,哪怕你洪水滔天。” 为了继续蒙骗下一届的学生,一些高校甚至还杜撰出“被就业”的谎言,在国际上传得沸沸扬扬。代表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人文之高标的一代大学,就这样轰然倒塌,粉身碎骨。这样的大学如何不被外国人耻笑。 对于大学校长和学者的价值取向,施密德特先生这样评价。“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而校长的退休,与官员的退休完全一样,他们必须在退休前利用自己权势为子女谋好出路。” “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力主宰一切。”中国的学者少有人坚持自己的学术良知和专业尊严,因而及容易成为买办。那些接受贿赂为房

13、地产添油加醋的,甚至为外国财团出谋划策、摇旗呐喊的,不知道有多少。最近的铁矿石间谍案就是一例。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知识来愚弄和误导社会舆论和善良的人民。 对此,朱永新有清醒的认识。“中国的教育行政化趋势非常突出,现在整个大学是行政化的,所有大学都是行政级别。好的教授最想做的就是当校长、当处长,他不是想做学问,这个就导致了我们一些优秀科学家过早丧失对学问的兴趣,这是导致我们人才数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行政化,校长官僚化,并且掌握了重要的行政支配权和资源决定权。失去了当年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教授治校的方针,教授的地位一落千丈。在一个大学中,决定你发言权的,以及社会地位的,不是你的学术水平,而是

14、 你的行政级别。这样的生态氛围,如何能促使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如何能吸引优秀人才的深入钻研。 有时候我在想,这些人的内心里一定也感到可悲。他们没有了专业的尊严,没有了人格的舒展,活在利益的法则之中,处于精神亚健康之下,背弃了当初的理想,这难道不是一种信仰的死去。 “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对于这个批评,我深为认同。我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中,有一段详细的论述。 中国现在最有思想、最有学问、最有才华的人都不当教师了。而在中国现代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家都曾经屹立在讲台上,给我们输送着最完整、最丰富、最鲜活、最有生长力的精神食粮。当然,我不怀疑现在中国有很多教育大师,但我怀疑这

15、些大师有多少人具有真正的教育情怀。所谓教育情怀,应该是一种痴迷,一种疯狂的热爱,一种执著,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精神。每个真正的教育者都要有这种姿态,这种品格,这种人文情怀。 教育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需要肉体的投入,灵魂的参与,精神生命的支撑。理想和信仰的死去,正是中国产生不了教育家的真正原因。那么,是什么使得他们的理想和信仰的萎缩,并且最终死去,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吗。鲁迅先生说,天才的有无,先要看看有没有培育天才的土壤,对于教育家的有无,我们也当作如是观。 对于通过中国政府或下属机构“排名”、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做法,施密德特引用基尔克加德的话说,它们在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他们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 在美国,许多学校坚持人文教育的理念,根本不愿接受市场化教育和商业化排行的摆布。 今年月16日,美国第一夫人米希尔奥巴马参加加州大学墨赛德分校作毕业典礼讲话。该校02X年建立,名不见经传,在大学排行榜上是排不上号的,但却以自己独特的个性深受美国民众的喜爱。 但我们却热衷于这样的排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