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三章期末题.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29633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第三章期末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下第三章期末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下第三章期末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下第三章期末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下第三章期末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下第三章期末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第三章期末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上第三章期末题一、选择题2006-200716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土壤中只有微生物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液体两大类C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产物及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D我国幅员辽阔,有大量的土壤资源17荔枝树缺氮时,它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植株矮小,叶有褐斑B植株矮小,叶色发黄C叶色暗绿带红D只开花不结果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茎只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B叶片的下表皮有较多气孔C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含氮和钾过多19对右图中的茎和根系描述正确的是( )A直立茎、直根系B缠绕茎、直根系C攀援茎、须根系D缠绕茎、须根系2

2、0木质茎能逐年加粗生长的原因是木质茎结构中具有( )A树皮B形成层C木质部D髓21剥掉一颗树的主干树皮,树会慢慢死亡,原因是A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不能由导管向上运输给叶片B根吸收的养料不能由筛管向上运输给叶片C叶片制造的养料不能由导管向下运输给根部D叶片制造的养料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给根部22小兰同学养了一株花草,为了让它长得快一点,她每天为它施肥。结果没过几天,花草就萎蔫死亡了,原因是( )A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根周围细胞液的质量分数,根失水B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根周围细胞液的质量分数,根吸水C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根周围细胞液的质量分数,根失水D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大于根周围细胞液的质量分数,根吸水弹簧秤果树枝油水23张峰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右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200720081下列工具中适于观察土壤中生物的是( )A显微镜 B.望远镜C.放大镜D.电子显微镜2仔细观察所采集到的的土壤样品,在土壤中,最常见的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植物器官是( ) A.根B.种子C.茎D.果实3在根尖的结构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能够伸长,这些细胞位于(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根毛区4种植大白菜应多施(

4、 )A钾肥B氮肥C磷肥D都可以5我国南方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的说法。竹笋初钻出地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的结构中没有( )A韧皮部B形成层C木质部D髓6中午时分,强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会下降,原因是( )A. 温度过高,植物生命活动下降 B. 光过强,导致光合作用不能进行C. 蒸腾作用强,导致气孔关闭 D. 呼吸作用过强,影响了光合作用7无毒、无害、高营养的废液大量排入水中,时间久了鱼类会死亡,主要因为( )A水的成分发生了变化 B营养过多,中毒而死C有机物分解快,缺乏食物 D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最后导致水中过度缺氧8小明为了探究叶片中的输导组织功能,把芹菜叶片浸在红墨水溶液

5、中30分钟后,用眼睛仔细观察,发现呈红色部分的是( )A. 只有叶的边缘B. 整个叶片C. 叶脉D. 只有叶尖2008200923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是树木的是( )A木质部 B树皮 C韧皮部 D形成层24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会失水,以下与此原理不相符的是( )A盐渍咸肉能存放更长时间 B腌制蔬菜有利于保存C医务人员用浓盐水清洗病人的伤口 D发热病人可用酒精擦拭降温25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土壤结构 土壤肥力 光照强度 水分状况 通气状况A B. C. D.图126. 将某一植物插于装有黑色墨水的量筒中,如图1所示。1小时之后将茎横切,取一薄片置于显微镜

6、下观察,所观察到的图像,最可能是( ) ABCD27. 因为我们主食甘蔗的茎,因此对甘蔗应适当多施些( )A.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钙肥28.下列移栽植物所采取的措施中,不利于植物的成活的是( )带土移栽 移栽后过量施肥 剪掉部分枝叶 在强光下移栽 适量浇水A. B. C. D.2009-201026土壤中有蚯蚓和其它小动物在生活,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原因是( )A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B蚯蚓的粪便进入土壤C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D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7人们利用根系分布的特点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A绿化环境 B放牧生蓄

7、C增加经济效益 D保持水土28我们用糖拌西红柿时,盘子里会出现水,这水来自( )A糖 B盘子 C西红柿 D不能判定2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措施的是( )A使用无磷洗衣粉B合理使用化肥C注意不把生活垃圾倒入水中D小区内禁止机动车驶入30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这样可以增加坐果量,即俗话所说的“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其道理是( )A限制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B限制了水分向茎叶运输 C限制了有机物和无机物向根部运输 D防止了害虫的侵害二、填空与简答2006-200731(7分)右图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是 ,其功能是 ;

8、 (2)是 ,其功能是 (3)是 ,其功能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4)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路径是 。(填序号)A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B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C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D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玻璃管32(6分)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体散发出来的 凝结而成的,它是 _的结果。下午打开袋口,迅速伸一支将带火星的火柴棍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 较丰富,这是 的结果。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 较

9、丰富,这是 的结果。2007200836(3分)如右图所示的甲烧杯内注入浓蔗糖水溶液,乙烧杯内注入清水,并各放入同样大小的胡萝卜。在胡萝卜内插上同样大小的玻璃管,管内盛有等量清水。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图玻璃管内的液面 了(填“升高”或“降低”),这是由于 。 (2)经过一段时间后, (填“甲”或“乙”)图中的胡萝卜体积变大。2008200935.(5分)看图回答问题:(l)右图中的1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和 ,并把这些物质通过茎木质部的 运输到叶。(2)图中2表示叶片通过 (填结构名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来进行光合作用。(3)通过韧皮部中的 将光合作用产生

10、的 _运输到根。2009-201035.(4分)下图是根尖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 根部主要吸水的部位是 1 ;(2) 根细胞不断伸长的部位是 ;(3) 当根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123435题图 36题图 36.(6分)上图为某种树叶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1 、4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1 、2 。(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是2 。(4)物质1、2进出叶片的通道是 。2006-200737(5分)小华为了知道“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设计了如下

11、实验方案:他用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装等量的A、B、C三种土壤,在三只花盆中种植如下植物,三只花盆都放在相同位置。请你分析该实验方案后回答问题:种类性 状植物名称浇水量(mL)每天浇水次数A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万寿菊2001B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万寿菊1002C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郁金香2001(1)请你指出此设计方案的两个不合理之处: 、 。(2)改进方案后,你预计种在 类土壤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理由是 。2007200839(5分)某小组为测量土壤中空气所占的体积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l 步骤:长、宽、深

12、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指满刻度)和图甲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的水。l 实验记录:设计下表并填写数据土壤所占体积(cm3)往盛有铁块的烧杯中所加水的体积 土壤中空气的体积 500 l 讨论与交流:花盆编号土壤种类浇水量光照时间长短1壤土+2壤土+3沙土+4问题一:为什么要用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 问题二:同样体积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2008200940.(4分)课外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要求大家分组进行探究。某小组讨论后认为可能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说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号的数量表示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1)仔细分析1号与2号花盆的实验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