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养生之道.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29551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2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传佛教养生之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藏传佛教养生之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藏传佛教养生之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藏传佛教养生之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藏传佛教养生之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藏传佛教养生之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传佛教养生之道.doc(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藏传佛教养生之道-序言-藏传佛教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古代文明特色的宗教,藏传密宗一直是神秘而高深的,藏密修持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心口相传,不立文字的。二十世纪后,藏密逐渐被散入世界各地的喇嘛传入西方发达国家,并为世界各国许许多多的佛教徒和有志于养生的人们所修持和喜爱。藏传密宗认为人体有很多奥秘和潜能,只要通过各种密宗法门的不断修炼,就可以天人一体,即身成佛。而世界各国的藏密修持者的实践证明,密宗修炼对于养生延年,强身健体确实有独到的方法。“三密加持”是藏传密宗的基础法门,三密即身、语、意密。身密是一种神秘的特殊功法,主要通过结手印、坐姿势,以及修气、脉、明点和拙火等方法来达到即身成佛的目的。语密是诵读

2、和修持特殊的“咒语”、“真言”,在语密中最重要的是“嗡、阿、吽”,最常见的是“嗡、嘛、呢、呗、吽”六个字,语密通过声波的震动来达到修持的目的。意密就是运用意念去观想,观想是为了入定,入定在梵文中称为三摩地、三昧地。所以,修禅入定是藏传密宗用于修证的主要途径之一。本书从养生健身的角度,分别编辑了“三密”修持方法,并结合藏地僧人实际生活论述了藏传佛教徒的其他健身养生方法。雪域民族宗教的古老养生方法正在被今天的人们所掌握,藏密的修持养生理论和方法也一定会造福众生,给人民带来健康长寿。任修瑾编者-藏传佛教养生综述-藏传佛教是流行在中国西藏地区有着浓郁地域特色和玄妙修证方法的宗教,千百年来以其特有的神秘

3、、神奇、神圣而名扬中外。又因其地理及自然气候的原因,促成了藏传佛教在养生长寿领域的广博宏深、独领风骚。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喇嘛,意译为上师,也就是有至德之人,后来演变成对一般僧侣的统称。因藏传佛教极为重视上师传承,所以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作喇嘛教。藏传佛教在解释人体的奥秘、养生、强身、保健等方面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方法。藏传佛教密宗(简称藏密)其义理是为了一种高远的目标通过某种修习途径,使灵魂和肉体臻于一种高尚的境界。喇嘛们认为修习“藏密”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强身、健身、长生不老的层次之上,修持者还要真正领悟佛法的内涵、进而最终获得正果。密宗被确定为“只向少数有根器的人秘密传授的真言密法”这

4、是极其重要的传承密宗的根本原则。然而,由于藏密的高僧们在世界各地弘法,藏密的这些心口相传的修炼法门也逐步地公开化了,这为有心学习藏密养生的人打开了方便之门。修习藏密的喇嘛们大多长寿健康,西藏的喇嘛所以长寿,绝不是由于生活优裕,或自然条件的特殊,相反,西藏恶劣的自然条件,给人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原气候的特点为大气压低、严寒缺氧、风大、干燥、紫外线强等。而且西藏的天气变幻莫测,正如民谣所说:“西藏气候变化大,一日须备四季装;山下鲜花山上雪,午秋烈日早防霜。”这种气候特点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大气压低,气体膨胀,容易出现腹部胀气;沸点低,食物不易煮熟,影响消化吸收;寒冷,易发生冻伤

5、或冻僵;风大,行路不便,身体散热多,代谢增高,需氧增加,加重缺氧和冻伤;干燥,嘴唇易干裂,足跟皮肤易干裂出血;蒸发快,体内易脱水;紫外线强,易发生皮炎和雪盲;氧分压低,易发生高原适应不全症。在诸多不利健康的方面,缺氧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最大。在生存条件如此恶劣的背景下,藏传佛教的高僧们生活又极其淡泊艰苦,反而能够长寿,其中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呢?-喇嘛长寿的秘诀(1)-在西藏,修习密法的人一般都会有两个显著成果:一是年寿很高,身体轻健,面如童子;二是临终虹化(死亡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在藏密修炼者的传说或传记中都有许多长寿的例子。据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索朗顿珠对四十例宁玛派学者的虹化的统计,其中年

6、龄最小者为多岁,年龄最大者达多岁,大多数在岁以上。这说明藏密的某些修炼方法对人类的健身长寿确实有显著功效。喇嘛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西藏宗教主要是藏传佛教。佛教从公元七世纪传入吐蕃,历经多年,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僧人喇嘛生活也较之其他宗教有很大差异。根据律经规定,小孩到达周岁时就可以出家。入寺时家人为孩子剃光头,只留下头顶上的一绺,由堪布亲自为其剃去,从此成为一名出家者。从剃度到岁之间,受沙弥戒。沙弥戒是出家人第一次受的戒,包括不偷盗、不杀生等戒。受戒时,由于地区的差别阿阇梨的人数有所不等,但不得少于位。比丘戒是佛家大戒,共有条戒律。受戒者必须年满岁,且必须受过沙弥戒。

7、受戒时和受沙弥戒一样不得少于位阿阇梨参加。茶是藏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寺院里更是如此。每天早晨,僧人们参加早祷仪式。在领经师的主持下,众僧共同诵经,然后喝酥油茶、吃糌粑。中午僧人聚集在寺院的各所属“扎仓”(僧院)的经堂里,边喝茶边持咒诵经,形式与早祷相同,但规模较小。到了晚上,僧人们聚在按所属地域划分的小组织“康村”内喝茶祷告,规模更小。藏语称为“康恰”。入寺小僧刚开始要学习藏语基本知识,同时背诵一些简单的颂词及祷文。有一定文学基础后,始入“曲热”(法苑)学习佛教经典。一般头三年要学习广、中、略三部摄类学,然后依次学习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律经等五部大论。从学制上来说,一般有十三级和十

8、五级两种。如拉萨三大寺中的色拉寺和甘丹寺分为十三级,而哲蚌寺分为十五级。总之,各扎仓(学经院)总体上学程要在多年至余年以上。学经过程重学习,更重辩经。学员每天到“曲热”,或听上师讲经、或进行辩论。一人立宗,一人攻宗,你问我答。每年冬夏两季,在桑普和热堆两地分别进行辩经活动。学僧通过一系列的诵经、学经、辩经活动之后,熟谙经典。此时方可参加所在寺的各级答辩会,通过考核者可逐渐参加拉萨大法会的辩经。藏传佛教学位分几个等级,各种学位总称为格西。其中一级格西叫拉让巴格西,是在拉萨传昭大法会上通过辩论考取的;二级格西叫措让巴格西,是藏历月传小昭法会考取的;三级格西叫多让巴格西,是在寺院内部进行答辩通过后获

9、取;四级格西叫林色格西,是在本寺院扎仓内通过答辩者。如果一个普通僧人想达到最高法座甘丹赤巴(法台)位置,必须具备已考取拉让巴格西的资格,另外还必须进入拉萨上下密宗院修习密宗,取得密宗“阿让巴”学位,然后担任一年或半年格贵,三年翁则,三年堪布,再转为堪苏。若为上密院的堪苏就等待甘丹寺夏孜法王的位置,若为下密院的堪苏就等待甘丹寺绛孜法王的位置,然后甘丹赤巴这个职位依次由夏孜和绛孜的候补人轮流交替递补担任。任期年,期满卸任。但达到此位的僧人几乎已到耄耋之年,可见佛学的深奥及获取学位的艰难。-喇嘛长寿的秘诀(2)-喇嘛的运动与静养现代人常说的养生两大命题,第一是“生命在于运动”,第二是“生命在于静养”

10、。前者偏重于外在的、生理的强化;后者偏重于内在的、心理的涵养。所谓“动形健身”、“静神养心”,两者都有道理,不可偏废。佛教修行以禅定为核心,养生自然以静养见长,但对于运动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视的。密宗经典大毗婆沙论上说:“若有于寿,恒作、恒转、受作、受转、时行、处行;修梵行,食所宜,食应量,生者应熟,熟者弃之,于宜非宜能审观察;服医药,用医言;避灾厄远凶戏。由此等故,寿不中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长寿之道在于经常做些必要的运动和劳动。佛教子弟认为运动和静养要做到:()经常做些主动的和集体要求的运动和劳动;()出行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路程和目的地;()要断除不正当的淫欲;()饮食要适宜、适量,避免过生

11、或过熟,要仔细盘算适宜不适宜;()有病要服医生之药,照医生的话做;()要避开灾害、厄难之事;()要远离凶险的戏乐活动。佛教的戒律中也贯彻了这些原则,因此绝大多数虔诚奉行戒律的僧俗信徒基本上都“乐其天年而不中夭”,获得健康长寿。佛教的在家信徒虽不能完全像僧人那样生活,但也不混同于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按照佛经上的规定,在家的信徒要于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这三个月,另外于全年每月的六个斋日受持八戒,称为“八关斋戒”。这八戒中和生活有关的是素食(不杀生)、过午不食、不饮酒、不淫四戒。每月六斋日的安排基本上和现在的七天一周相同,不过以夏历为推算的标准,即第一个周末素食并少吃一顿晚饭(持斋),第二个周末连续

12、两天持斋,第三个周末又是一天,第四个周末(月底)又连续两天。一个人常年都能如此平均五日一小修,四个月一大修。这个“修”不是放任自流,懒散纵欲的“休息”,而是净化、调整全部身心的“修炼”。它以素食、节食、禁酒、净身、清心、断欲、凝神、静思为要求,对于保持身心健康是有很大益处的。僧侣们能够年年如此,终生不懈,自然可以延年益寿。调五事不但佛教徒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健康长寿,而且他们还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促进身心健康的经验,这就是佛教的“调五事”。所谓“调五事”,即调食、调睡、调身、调息和调心。)调饮食坛经说:“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就是说调饮食可以使人健康

13、长寿。人身譬如机器,机器转动必须加油加煤,人身运动就必须饮食。饮食先经过口腔的咀嚼,与唾沫混和,再由胃液的消化变为糜粥状,转入小肠,所有各种食物,必须在小肠里消化完毕,方变成乳状的养分,入于血液,以供全身的利用,可知饮食与生命有重大关系。然而吃的东西若过多,胃肠不能尽量消化、吸收,反要把未消化的余物排泄于体外,使胃肠加倍工作,结果必致气急身满,静坐不得安宁;又吃的东西若太少,就有营养不足,身体衰弱的顾虑,也于静坐不相宜,所以饮食必需调匀。我们的习惯,总喜欢多吃,最不相宜。应该在进食以后,略有饱感,即可停止。古人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这句话极有意味。又食物不宜过于厚味,能够蔬食更好。凡在吃饱

14、的时候,不宣静坐,通常要在食后经过两小时,方可入坐。早晨起来,盥洗以后,但饮开水,空腹入坐,也最适宜。藏密养生学家们十分重视调饮食,这与修禅异曲同工。在食物选择上,喇嘛们认为那些对健康有害的东西绝对不能食用。如不能吸烟、饮酒以及各种毒品;不能食用刺激兴奋的醋、辛辣类食物;不能食用葱、韭、蒜及动物血肉等秽浊和容易腐烂的东西;少食油炸等坚硬粗涩不易消化的食品;不食油腻、霉变和不新鲜的食品;宜选用蔬菜、豆制品等新鲜、干净、清淡的食物。)调睡眠藏密修持者认为,人们劳力、劳心以后,必须有休息的时间,以恢复其体力,睡眠乃是最长久的休息。常人以睡眠小时为度,过多就会精神困昧,于静坐极不相宜;过少则体力没有完

15、全恢复,心境虚恍,也于静坐不宜。所以睡眠必须有定时,有节制,常常让神志保持清明,方才可以入坐。每夕入睡前,可在床上入坐,或者半夜睡醒后,起身入坐;入坐后,如觉得睡眠还不足,就再睡一下也可。总之,睡眠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方为合理。坛经说:“初夜后夜,亦勿有废,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常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睡眠与人的寿命相关。美国心脏病专家海大卫发现,每晚睡眠小时的人比睡小时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比例高一倍;因中风而死亡的比例高倍,这说明睡眠太多反而不利于健康。海大卫从年开始进行这项调查,当时他针对岁的男女发出了万份调查表,两年后他再分析这群人们所填的调查表,并与他们的现状进行比较,发觉睡眠过多会造成心脏病突发或中风。原来,睡眠时血液循环缓慢,会增加心脏和脑内血凝的危险,甚至引起动脉硬化。藏密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