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伪善 展现人性.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292452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摒弃伪善 展现人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摒弃伪善 展现人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摒弃伪善 展现人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摒弃伪善 展现人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摒弃伪善 展现人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摒弃伪善 展现人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摒弃伪善 展现人性.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摒弃伪善 展现人性摘 要: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展现了在社会生活中,清教以道德律令的形式对人性的束缚。本文通过从红字中人物及故事情节的分析入手,来探讨清教对人们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指出清教思想摧残人性,对人们精神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分析了小说对清教腐朽一面的颠覆。关键词:红字;清教;人性;颠覆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其代表作红字被认为是美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本土小说。作品以新英格兰的宗教为背景,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讲述了一个悲剧故事。小说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犯下了通奸罪,被押到波士顿市场内示众,她胸前佩戴着象征通奸罪的“a”字

2、,但拒绝出卖情人,同时仍执着地爱着她的爱人丁梅斯代尔。海斯特的丈夫为妻子的通奸行为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以特有的方式对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进行了残酷的精神折磨。这种心灵折磨最终摧垮了丁梅斯代尔,他在大众面前承认了自己的罪过并最终死去。海斯特在独自七年的生活中,不靠任何人的帮助,独自抚养孩子。她忍辱负重、助人为乐,利用针线手艺以及博大的心胸去帮助周围的人。海斯特的努力得到了人们的谅解与尊重。她胸前的象征通奸罪(adultery)的红字“a”,也变成了天使(angel)的代名词。海斯特的丈夫最终也变成了真正的魔鬼。一、 对清教虚伪的颠覆清教想打破旧制与传统,建立其教义宣扬的理想社会。但是,其建立的却是

3、一个压抑人性的枷锁。清教徒在自己的祖国遭受迫害,对英国严酷的社会现实不满而移民到美国。他们希冀按自己的意欲信仰上帝。于是,他们致力于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重视伦理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模式。他们崇尚真正的自由这种真正的自由涵盖了广泛的道德的含义。他们把一切破坏和蔑视这种自由信念的行为一概斥责为对权威的亵渎。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是一群称之为美国人的新人,命定要建立一个新的世界,为人类建造一座“山上的光辉的城市”。但是当他们来到新大陆,他们却不能容忍异己,对主张不同教义的人横加迫害。17世纪的美国清教压抑自由,认为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一种错误,一种罪过。甚至认为人的肉体也是罪恶的,应该不遗余力地进行彻底打击。这

4、样诚实与真理在清教面前变成了虚伪和丑陋。清教号称做道德的守护神,但是却处处禁锢人们的思想,压抑人们情感,束缚人们的行为。通过让人们不断的忏悔自己的言行,来压抑人的本能,遏制人们对幸福、激情与自由的追求。在清教为主导的社会,哪怕是人们最淳朴的追求幸福的理想也成为无法实现的幻想。红字主人公海斯特就是清教社会中普通人物的典型代表。齐灵沃斯年老体衰、心里畸形变态,而海斯特年轻貌美、心地善良。他们的婚姻无异于鲜花与牛粪的错误结合。在齐灵沃斯杳无音信近两年的时间里,海斯特相信其早已离开人世是合情合理的。丁梅斯代尔牧师年轻并接受过良好教育,文雅持重。海斯特爱上他纯粹是人类的本性使然,追求真正的爱情是人类的正

5、常人性回归。清教对海斯特行为的否定,是对社会真理的排斥,显示了其虚伪的本性。清教把社会变成了虚伪的温床。人们为了避免清教的惩罚,必须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压抑自己的人性。在清教社会中,人们要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只能去欺骗、撒谎或者选择死亡。齐灵沃斯和丁梅斯代尔就以这样的方式生活于世间,他们压抑自己的本性,以虚伪示人,也是清教教义的牺牲品。齐灵沃斯没有意识到妻子所做的一切是因为他们之间无爱的婚姻。清教教条让他觉得受到屈辱,于是他选择了虚伪,选择了隐藏身份,选择了报复。丁梅斯代尔则选择了死亡。女主人公海斯特并没有屈从于清教的禁锢,她选择抗争,选择了人类人性的自然表达,她的行为无疑颠覆了清教的虚伪。在作

6、品中,霍桑这样描写清教徒看到海斯特示众时的场面:“在这群清教徒中,假若有一个罗马天主教徒看到了这个美丽的妇人,她那美丽如画的服饰和神采,以及她怀中的婴孩,自然会想起圣母形象。”海斯特因触犯清教教义而示众,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一圣母的形象,这是对清教无情的鞭挞,是对清教虚伪性的彻底颠覆。二、 对清教形式的颠覆海斯特胸前的红字,原本是清教世界中耻辱的通奸标志。但是,在作品中,在霍桑的笔下,红字“a”被海斯特视为自己爱人丁梅斯代尔的象征。海斯特并没有因为清教的惩罚而屈服,在她孤独生活的七年中,没有放弃对真爱的追求,她时时想念着自己的爱人,梦想着有朝一日与其相聚。清教的折磨没有让她放弃对爱情的忠诚与

7、坚贞。海斯特珍视自己的本能情感,守护自己神圣的爱情。“a”字把她与爱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在丁梅斯代尔死后,她毅然放弃新的生活而重回让她受苦受难的旧地,再次佩戴上象征耻辱的“a”字。她的这种行为是对清教形式的挑战。红字“a”对她不是惩罚,而是联系她与情人间的纽带。佩戴上它,就仿佛与爱人厮守在一起。霍桑对小说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对清教形式的莫大讽刺与嘲笑。明珠本是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触犯请教戒律而结出的恶果,在清教世界中,按说她是无法得到幸福的。但是,明珠却以强大的力量,勇敢地反击人们对她及母亲的侮辱与仇视。清教虽然夺去了她母亲的青春年华,但是她不会重复与母亲一样的人生,她会与清教进行更猛烈的抗争。

8、在霍桑的笔下,明珠的生命如同她衣着一样鲜亮,充满激情。在作品中,作者用这样的语言描写明珠:“从一种茂盛的罪恶的热情中,开出一朵开爱的不朽的花,”“她的姿态蕴藏着无限变化的魅力。”霍桑还特地给明珠安排了一个幸福的归宿,让她在另一个地方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明珠其实是另一种清教形式的红字,是赋予了生命的红字,她不是清教世界的罪恶产物,而是一朵“可爱的不朽的花”。霍桑如此处理明珠在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无疑也是对清教形式的颠覆。三、 对清教残酷性的颠覆在清教世界里,人人都是有罪的。清教教义以上帝的名义对人性进行压制,主张禁欲主义,要求人们通过救赎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在清教世界中,人们不能表露心迹。女人不能穿

9、漂亮的衣服,要遮盖自己的美丽,同时还要克制自己的情感。男人不仅要压抑自己的生理欲求,更要言行谨慎。在小说中,霍桑特地描述森林这样的生活场所,森林一方面代表了对人类友善的大自然,另一方面又是远离清教世界的避难所。在这里,人们可以不受清教戒律的影响,真情表露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小说描绘这样一个能让人性得以自然释放的地方,是对清教世界的反抗与挑战。在清教世界中,教民是以受难方式来拯救灵魂的,他们没有娱乐,没有华美的服饰,没有美丽的家园,没有一切美的东西。单调、压抑是整个清教世界的主体氛围。在这里,人性被残酷地扭曲。丁梅斯代尔受过良好的教育,道德修养高,但是他的神性越高,清教对他的压抑和扭曲越是严重和残

10、酷。齐灵沃斯在清教思想的影响下,行为变态。他以最信赖朋友的面目与丁梅斯代尔交往,并对其实施最残酷的精神折磨。一方面,齐灵沃斯是狡诈的,而另一方面,他又何尝不是清教世界的受害者,是清教教义残酷地扭曲了他的心灵。小说中的森林是不同于清教世界的自由乐园,在这里没有了清教的残酷与压抑,人也恢复了真我本性。在森林中,海斯特脱下帽子,散开长发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有风情、美丽、有魅力的女性。同样,在这乐园里,丁梅斯代尔也可以找人吐露自己的真实心声,让自己迷茫的心灵得到慰藉;在这里,丁梅斯代尔不再把个人真实情感的表露视为一种罪孽和禁忌,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无悔与海斯特当初的感情。在森林里,海斯特甚至劝

11、说丁梅斯代尔与自己私奔,去追求原本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在霍桑笔下,就连阳光也不再躲避海斯特,开始照耀在她身上。森林成了反抗残酷清教世界的乐土。小说中,对清教的颠覆,与其说是小说中人物所为,不如说这正反映了作者霍桑对清教腐朽一面的颠覆。小说表明了霍桑对清教的虚伪和残酷是极力反对的。同时,霍桑也通过小说表达了自己对人性的自然回归和争取自由的强烈愿望。参考文献:1 granger,b.i. arthur dimmesdale as a tragic hero. nineteenth-century fiction,19642崔为. 霍桑的困惑j. 外国文学研究,1998。3霍桑著、 胡允恒译. 红字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4任晓晋、魏玲.红字中象征与原型的模糊性、多义性和矛盾性j. 外国文学研究,2000。5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