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282217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总复习_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 刘应成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察的重点内容,占试卷三分之一的分值,同步又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部分,因此中考现代文复习成了重中之重。时间急切,任务量大,现代文阅读部分该如何复习,才干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呢?在此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一、培养良好的临场阅读习惯 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是:由语言形式到文章内容(因文解道),再由文章内容到语言形式(因道解文),循环往复,逐渐加深理解。仝教师说,考场上,面对一篇现代文材料,同窗们可以通过如下三步阅读理解。第一步,精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和形式。先以较快的速度默读一二遍,明确文章的重要内容(写的什么),领略作者的重要写作意图,即文

2、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思路(怎么写的)。找到体现作者写作目的、思想感情的核心句(主旨句)、段落的中心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词句以及前后照应的词句,把握文章的构造特点和体现手法等。这样就会心中有数了。这一步是十分核心的环节,但也是同窗们容易忽视的环节。 第二步,研读问题。一字不漏地阅读文章背面的问题,找出题干中的重要词语,明白命题者的意思,避免答非所问。 第三步,细读文段,做好标记。仔细研读问题所波及到的文章段落或区域,筛选对答题有用的信息,在原文中做好相应标记,以便精心组织答案。 二、应当注意的是: 1、问题所波及的范畴,有的是文段局部,有的则波及整篇文章。同窗们要抓住题干的核心词句,联系上下文,

3、善于精确有效搜索信息,全面地整顿出答案。2、组织答案,最佳摘取文中的词语综合整顿,尽量少用自己的语言。平时复习训练中同窗们要加强这个意识。 仝教师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察,涉及记叙文、阐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全国各地对整体阅读能力的考察更加突出,并且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 三、综合考点,集中表目前如下几种方面: 、字词句的考察 (1)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2)词句的语境义、深刻含义、作用分析等。(3)品味语言:记叙、描写语言精确、生动、形象的特点;阐明文语言的精确、简要的特点以及平实和生动的风格;议论文语言的精确性、概括性、鲜明性和生

4、动性的特点。 2、分析概括能力的考察 ()记叙文重要考察概括(文章)故事的重要内容、段意,把握主旨(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感情),概括人物形象的特性,把握形象的意义等。(2)阐明文重要考察阐明对象(或阐明的重要内容)及其特性,找出(或概括出)段落中心句;阐明措施及其作用(下定义:完整、精确、科学地阐明事物;列数字:具体、精确地阐明事物,令人信服;打比方:生动、形象地阐明事物;作比较:突出、强调、使特性更加鲜明;分类别:条理清晰地阐明事物;画图表:直观、清晰地阐明事物)。 ()议论文重要考察论点(涉及分论点)、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措施(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方论证等)及其作用

5、。 3、文章思路与构造的分析、理解 (1)记叙文的重要考察点有: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通过、成果);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及其作用;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及其作用;记叙的线索(如某一件故意义的实物,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时间,地点的变化,某一中心事件等);记叙的详略(理解材料和中心的关系);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过渡、连贯、铺垫和照应;体现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阐明),以及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体现措施(对比、烘托、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设立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设立悬念、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明线暗

6、线、联想想象、象征)等。(2)阐明文的重要考察点有:阐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四周等),逻辑顺序从因素到成果、从重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阐明文的构造(总分式、递进式)等。 ()议论文的重要考察点有:议论文论证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基本构造(引论本论结论)、种类(递进式、并列式、总分式、连贯式)等。 4、鉴赏、感悟能力的考察 ()记叙文:就文中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谈自己的体会、启示、结识、感想等;赏析文章的内容、句段、写法等;仿写句子;评价人物形象的意义;赏析、品味描写内容(人物描写、

7、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比较、分析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等。(2)阐明文:结合实际生活领略作品所体现的知识和科学精神;分析阐明文中的记叙、描写、议论等体现方式的作用;品味词句等。 ()议论文:弥补词句;赏析语言风格(精确严密、凝练含蓄或锋利泼辣)等;论述、阐明等体现方式的作用(记叙,简洁、概括地讲清晰事实,作为论据证明论点;阐明,往往是议论的前提和基本)。 5、积累和运用能力的考察 文段补写、续写等再造活动(记叙文);就论点补充论据(议论文);仿写句子等。 不同文体、类型的问题,解答的思路和方式不同样,集中复习训练阶段,同窗们更要故意识地进行归纳、总结并融会贯穿。这里,教师就几种典型考点

8、的答题思路、技巧为同窗们作一点指引:一、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一是弄清晰词语的本意,二是分析这些词语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三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内涵。 例如:“似乎遇着了一种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惊而颤抖;震惊”联系上下文,它强烈地体现了“我”被深深感动的情感;从而阐明了阿长的热心对“我”成长的意义的重大。 二、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 (1)理解句子的含义,一方面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体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例如:“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段中画横线句的含义

9、。”画线句“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鸡呢?”用了比方的修辞,形象有趣;再联系上文,“有人看了钱钟书先生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不难理解它的真实意思:(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构造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体现方式等来进行。 在文章开头,内容方面上:(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氛围,定下感情基调等。构造方面: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记叙文),或设立悬念、吸引读者(记叙文)等。 在文章中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构造方面:承上启下(过渡);概

10、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尚有强调的作用。 在文章末尾,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构造完整等。 此外,还应考虑到句子所带的标点符号和使用的修辞措施的作用 如:句末带省略号,尚有引人联想、思考的作用。 感慨句:抒发作者诚挚深沉的情感,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比方,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写事物、体现对象的特性(体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排比,反复: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对象的特点(记叙文、阐明文),作者观点,感情(议论文、记叙文),加强节奏感。 反问,设问:强调某些内容,加

11、强语调;激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三、语言连贯题。 常用的题型有:在文段中弥补句子;调节句子顺序等。 (1)弥补句子,应注意如下几种方面:注意位置,看看所填的句子是提领全段的中心句,还是过渡句,或是结尾总结句;和前后的句子在陈述对象上、论述角度上、用语形式上、句式构造上、语调情调上、要保持一致。 (2)调节句序,要特别注意句子间意思的内在顺序(空间方位顺序,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主到次等),符合人们的结识习惯规律。 、给文段划分构造层次的常用措施。(1)记叙文划分段落层次的措施:准时间划分(找表达时间的词语);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找表达地点的词语);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12、)。 (2)议论文,根据文章的整体构造形式(并列构造、递进构造、总分构造)和议论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意过渡词句。 (3)阐明文,根据阐明的基本思路和文章的整体构造形式;紧扣表顺序的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尚有”等),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5、概括文章的重要内容、段意和提炼中心。 (1)概括重要内容 记叙文:概括重要内容就是回答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重要人物做了什么事?成果如何?”用简要连贯的语言体现清晰即可。 阐明文:重要内容=阐明对象+阐明对象的特性。对于事理阐明文,可从现象的起因(本源)、性质(工作原理、危害性)、解决措施(用途、发

13、展前景)等方面入手,把握阐明对象的特性,也可在文中直接找出或概括各段的要点。 议论文的重要内容,即弄清文章议论的问题及其作者的观点。 ()概括段意 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说来,议论文、阐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体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种文段的开头(表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没有现成的中心句,就分析文段的层次关系,若有主次,就选主舍次,若是并列,就把几种意思连结归纳出来。 抓文段的强调点。特别是故事、散文等,通过句子之间的关系,找出作者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用自己的话简要连贯地体现出来。 (3)提炼中心思想一般是就记叙文来说的。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记叙(描写)体现了”

14、 一方面,应特别注意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抒情句子,它们往往出目前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如:朱自清的背影篇首“我与爸爸不想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掉的是她的背影”,这句话体现了对爸爸的怀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了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又与结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她想见!”遥相呼应,怀念爸爸的主旨清晰可见。另一方面,提炼中心还应注意标题的提示,结合文章的背景,分析材料的详略。如:朱自清的背影,写回家奔丧,写在南京游逛,都一笔带过,由于这些和主题关系不大;详写爸爸过铁道买橘子和送行的过程,则是为了体现和突出中心。文中几种并列材料的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同一种中心。

15、就阐明文来说,在概括各段大意(中心句)的基本上归纳出主旨,是常用的措施。议论文的主旨就是作者的观点,它在形式上是一种陈述句,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它往往在文章的开头或文章的结尾,(注意“因此”“综上所述”“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在文章的中间;有时标题自身就是中心论点。有时可以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分析论据,看它证明什么问题,这问题理所固然就是论点)。 、有关标题 (1)标题的含义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含义。 如“河北中考记叙文阅读我看到了一条河有一题: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从故事情节来看,问题中的“河”是实实在在的,“我”看到了它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结合原文可知,“我”把它当成了最后的机会,坚信自己能赢,并两次强烈规定停车,这些都能体现我乐于寻找挑战的特点,因此说,“河”比方的是机会,题目的含义是:“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 (2)题目的作用记叙文,有的交代重要内容,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如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中考语段);有的点明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