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六区《域开发与整治》精品学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27647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六区《域开发与整治》精品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专题六区《域开发与整治》精品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专题六区《域开发与整治》精品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专题六区《域开发与整治》精品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专题六区《域开发与整治》精品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六区《域开发与整治》精品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六区《域开发与整治》精品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区域开发与整治 【命题趋向】1、本专题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第二部分是了解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第三部分了解是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及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2、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森林、湿地等生态效应,以及对某一地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江南丘陵的综合整治,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2)从考核形式上看,主要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并配以丰富多样的图表和文

2、字叙述。(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某一区域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及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综合分析及实际应用,考查考生读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推理判断的能力。3、命题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不难看出,为了配合我国的国土整治这一热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整治,江河、湿地的治理与保护。集中分布在以下地区: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大江大河、青藏地区等。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把以上地区的自然、人文的优劣势条件,整体的地理环境,各地形要素的因果关系、原因分析及整治方向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知识梳理】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的概念、成因2、荒漠化的危害 3、

3、荒漠化的防治 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含义及特点2、湿地的生态价值归纳:3、湿地资源利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保护措施三、流域的开发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2、 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存在的问题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四.地理信息技术【规律技巧】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2.区域生态问题分析的技巧: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其次,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以及工业经济活动等方面,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背景;再次,根据区域的地理背景分析区域存在环境问题的潜

4、在因素,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运用知因索果法,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3.湿地保护的两个原则及具体措施原则:保护与开发并重、协调一致;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保护:对现存的天然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已经退化的湿地,采取工程、生态等措施恢复。二、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1影响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的因素2、分析一条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与否的思路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水量越大,径流量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来说,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5、。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思路如下:3、洪水的成因分析河流洪水的形成与水系形状、支流分布、地形、降水量多少及季节分配、植被、土质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农业等人类活动因素有关。4、框图分析河流的治理措施5.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判断6.流域开发治理的综合效益包括防洪、抗旱、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课堂演练】(2011天津文综)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

6、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Ac Bd Ce Df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35题。3“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Aa地 Bb地 Cc地 Dd地4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图示地区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B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C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 D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5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扩大

7、林草种植面积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下图,回答67题。6红水河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A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B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7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A发展微电子工业 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C发展畜牧业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了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随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核污染物质被排入海洋

8、。据此回答8-9题。8.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排入海洋的污染物可能()A沿北大西洋暖流污染美国西部B沿洋流影响到加拿大西部C沿我国东部沿岸暖流向南扩散D沿大洋西侧洋流影响俄罗斯东部9地震发生后,Esri公司发布了专题地图,公众可通过互联网或智能手机查阅与本次地震及核电站泄露的相关内容。Esri公司提供的此项服务主要基于()ARS技术 BGPS技术CGIS技术 D数字地球10(2011浙江文综)图1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两点连线间的地质剖面图,图3为图1中部分地区放大示意图,表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

9、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甲地是我国“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说出形成该气源地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3)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并解释原因。(4)据图3分析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A、B、C、D四处水土流失程度有何差异?(5)治理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_。在沟谷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功能分别是_,_。【课后作业】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3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

10、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治理“红色荒漠”应先做好的工作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读“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

11、呈波动式下降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政府已投入82.79亿元人民币用于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经过10年治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三十多年的状况已成为历史。据此回答6-7题。6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能源十分丰富,这包括太阳能水能石油天然气A B C D7造成塔里木河下游多年断流的原因有该河为内流河,下游水量逐渐减少 流域内的人口不断增长工农业用水大增,使下游的水量逐步减少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A B C D下图为“2010年6月18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油膜范围图”,读图完成8-9题。8.若对油膜进行监测,最快捷的方法是采用()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数字地球9图中油膜覆盖面

12、积约为()A5 000 km2 B10 000 km2 C20 000 km2 D40 000 km210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因地制宜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自然地理特征对a河下游地区洪水泛滥的影响(3)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候特征是_,乙区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_。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_。【问题反馈】【课堂演练参考答案】 1D2C 3A4.D5.A6C7B 8.A 9.C 10.(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2)向斜构造;沉积岩。(3)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工业比重较小。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更强。(4)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地表植被、地表物质构成等。水土流失最强的地方是B处,因为B处没有植被覆盖,土质疏松,坡度较大,降水强度大。其次是D处,第三是A处,最小是C处。(5)植树造林建淤地坝保持水土,拦泥蓄水【课后作业】1C2.A3.B4C5.B6.C7A8A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