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270320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目标 本节教学要重点突出“区域”和“区域差异”两个核心概念,围绕这两个概念,逐步将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等基本国情知识,顺序展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气氛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区域、区划和区域差异的概念2、 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点3、 了解人类活动、交通、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等因素对各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影响4、 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南方和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5、 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过程与方法1、 学会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基本

2、思路2、 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3、 掌握分析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差异及成因的基本思路4、 体会从人地关系协调一致的角度繁细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5、 掌握分析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归纳探究能力和意识2、 理解地理环境是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统一3、 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4、 增强因地制宜的思想5、 增强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区域的含义,认识区域差异的客观存在。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会对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些基本的比较分析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差异的

3、基本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较多,而且学生探究的量也很大,所以用4个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从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入手,让学生有清晰的区域地理观。能够明确区域的划分及划分依据的设定。该课时,着重从知识储备和帮助学生掌握综合分析的方法入手。第二课时:用教材上列举的“中国三大自然区”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三大自然区地理环境的差异,从而明确区域差异的内涵。再通过教材引用的“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南北差异”,结合秦岭-淮河线知识点,巩固学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该部分内容多而生动,是很好地复习过往区域地理知识的教材内容,教师应该好好利用。第三课时:将中国的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4、做一总结,引入“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概念,并让学生比较这两种划分的不同之处,更好地掌握“区域”概念的相对性特点。同时,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的形成因素,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比如,优良的自然条件可以加速经济的发展,反之又会延缓或阻碍经济发展。但青藏高寒区的农业资源相对较差,但其他资源如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又非常丰富,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加以引导。第四课时:以学生研究结果的展示为主题,可以上一节活动课。教师最后的总结尤为重要。既要突出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教学目的;又要利用活动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区域、区划和区域差异的概念2、 了解

5、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点过程与方法1、 学会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基本思路2、 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归纳探究能力和意识2、理解地理环境是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教学重点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讲述“我的家乡”:针对深圳市移民城市的特点,教师可以从讲述自己的家乡开头,与学生交流家乡的环境特征并进行比较,由此引入课题“区域和区域差异”。 2、在讲述结束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索“区域”和“区域差异”的基本含义,并通过分析了解“中国的三大自然地带”的划分及差异,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3、利用课件,将区域和区域

6、差异的典型图片和案例一一展出,在课堂上由学生自主分析,教师引导,完成课堂练习,最终得出结论。 4、多注意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依托教材内容,复习中国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渗透国情教育内容。 (第二课时) 1、在学生掌握了“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后,从案例“中国的三大自然地带”的分析中,进一步认识“区域”的划分和了解“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并通过讨论,从中找出“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本课时重点在学习一定区域环境条件下的人类活动,让学生能够对各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给出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加以联系的分析和论证。 3、结合实际案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的东移”、“交通发展的东西差异”,以及

7、学生举例说明等,使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环境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同时为下节教学内容打下伏笔。 (第三课时) 1、从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地带入手,让学生分析比较各地带人类活动的差异,与第一节内容相呼应。 2、通过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读图分析和绘图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和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3、阅读“案例研究”中的两个盆地比较,联系本节前后内容,布置下堂研究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准备评讲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如果有条件的话,各小组可以制作出演讲的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更能提高学生课后探究的积极性。课堂上多采用案例探究式学习方式

8、,教师简要提出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学生将自己的结论与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联系;教师及时针对结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让学生再讨论、再分析。经过这样的师生交流,教材的主要知识内容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学生的记忆;而学习的过程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后要及时总结,最好是由学生进行归纳。往往在大量信息的分析判断后,课堂重点会出现模糊的现象,因此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课程拓展 本节教材内容牵涉到的知识点,有很多是初中地理知识,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将温故知新结合在一起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该节课程拓展的方向应该是将教材中的中国地理知识很好地运用,并适当地延展到国情知识、环境知识等知识点。这也是地

9、理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在了解中国的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时,引导学生分析差异产生的自然原因,同时有必要分析对三大经济地带的形成的影响和联系。在讲到三大经济地带差异时,最好是让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东西部差异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西部大开发”、“三农问题”等国策对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意义。 教学中,多运用一些问题和情景设计,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去掌握国情知识和环境知识。教学反思1、案例研究是教学中的关键。本节教学内容较多,但应该通过各种案例分析将“区域”和“区域差异”这两个概念始终把握住。 2、教学中,应该将国情知识渗透进每节课堂,尤其是我国东西部自然、人文上的

10、巨大差异,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和因应策略,都是当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3、利用图表知识进行绘图分析的练习,体现了能力训练的课堂化。设计适当的课堂练习,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的: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培养在地图上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重点与难点: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因素教学过程:导入:阅读探索活动,回答问题:墙体厚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建筑保温材料没有普遍使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居民的墙体厚度逐

11、渐增大,主要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欧洲处于中高纬度,冬季寒冷,冬季气温自西向东递减,在没有普遍使用保温材料的时代,只能依靠增加墙厚度来防寒。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居民建筑的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有什么影响呢?在认识这种影响前首先认识什么是概念,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区域地理环境: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问:区域地理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吗?区域地理环境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所以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会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人类的这种影响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分成两个方面

12、:陆地地理环境与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由于人地关系不同,所以,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采集和狩猎阶段:图1.2.2问题: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问题:当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少数动植物资源丰盛地区问题: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程度如何?人类崇拜自然,人类与自然是依赖与恐惧的关系。2、农业社会阶段:此时的主要人类活动为农业生产。图1-2-3: 问题:人类早期农业起源地区包括哪些地区?问题:这些地区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征?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

13、日照;以上几方面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问题:当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农业文明发祥地,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例:古埃及。阅读“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小麦:11种5月收,雨季(汛期:6至10月)3、工业社会阶段:此时期的主要人类活动表现为工业生产。问题:影响此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等。问题:当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工业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问题:世界上这样的工业区有哪些?传统工业区。例:东营:不断“生长”的资源型城市问题:是否只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形成此时的工业区?例:日本:借助优越的

14、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性。日本沿太平洋工业带介绍:五个工业区:东京(京滨)、名古屋、阪神、濑户内海、北九洲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机械、石化、造船、电子等。问题:是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一定能形成工业区?分析其原因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制约作用。一个区域如果环境条件较差,即使拥有再丰富的资源,那么,区域的良性发展也较难实现。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与西部环境较差有着很大的关系。4、后工业化阶段:问题:影响此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新技术兴起,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问题:此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环境质量优越的工区,

15、如:美国硅谷、德国南部、日本九州等。问题: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原因?(1)高新技术产业对环质量要求高。(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无污染或污染很小麦(2)优越的环境可以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3)高技术产业区知识密集,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二、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阅读问题: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交通海洋资源(渔业、矿产、能源、空间资源等)问题: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海洋环境对人类有何影响?)(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障碍、界线、疆界、不被重视。(2)航海技术发达阶段:交通通道、人、城市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3)技术进步阶段: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各国政府关注焦点集装箱码头:货物运输中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金属容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