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干部人口与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知识.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26961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生干部人口与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计生干部人口与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计生干部人口与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计生干部人口与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计生干部人口与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生干部人口与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生干部人口与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知识.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生干部人口与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知识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1、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2001年12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2、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合法权益主要有: (1)依法生育的权利; (2)实行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权利; (3)获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信息和教育的权利;(4)获得避孕节育技术和生殖保健服务的权利;(5)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的权利;(6)获得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规定的奖励、优待、社会保障的权利和平等发展的权利; (7)实行计划生育,其人身权、财产权不受侵害的权利;(8)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 4、人

2、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关于“公民有生育的权利”是指:(1)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生育的自由; (2)人人享有法律上的平等生育权利; (3)公民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即依法负责任地决定生育子女数量和选择生育时间、并获得这样做的信息和方法的权利; (4)公民有依法收养和送养的权利等。 5、对违法生育者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对社会公共投入的适当补偿,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不是一种罚款。6、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是2009年9月25日正式实施。 7、晚婚是指比法定婚龄迟3周年以上初婚,晚育指已婚妇女23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 8.公民在晚婚晚育情况下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9.社会抚

3、养费的征收管理体制是社会抚养费和滞纳金全部上缴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 10、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或者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情况下,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11、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是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 1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原则是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 13、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公民外出时需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1)离开户籍所在地乡镇的行政区域; (2)拟异地居住30日以上; (3)年龄在18周岁至49周岁之间; (4)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探亲、访友、就

4、医、上学、出差等除外)。 14、我国新婚姻法于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81年1月1日起实施。 15、我国的婚姻制度是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 16、收养法规定,收养子女应同时具备四个条件: (1)无子女; (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4)年满30周岁。 17、妇女权益保障法在女职工享受特殊劳动保护方面的规定是:(1)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劳动保护;(2)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18、母婴保健法规定,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指定传染

5、病在传染期内或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二、宣传教育 19、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多;基数大,增长快;地区发展不平衡。 20、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耕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21、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2、社会主义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体系包括生育政策、节育政策、管理政策及奖惩政策。 23、国家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计划生育。24、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5、良好的人口环境是指良好的人口环

6、境,就是要保持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素质和合理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6、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都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以保证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基本要求,又不危害子孙后代。 27、生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口文化事业的重要分支。是指人类在婚育繁衍方面形成的观念、风俗、习惯、道德和制度。生育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28、计划生育是指为了社会、家庭和夫妻的利益,育龄夫妻有计划地在适当年龄生育合理数量

7、的子女,并养育健康的下一代,以增进家庭幸福,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9、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是指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 30、“三为主”工作方针是指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 31、“三结合”是指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群众劳动致富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32、“三不变”是指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不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变。 33、“两个转变”即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是指由仅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计划生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

8、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 。 34.计划生育“七个不准”是指: (1)不准非法关押、殴打、侮辱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人员及其家属; (2)不准毁坏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人员的家庭财产、庄稼、房屋; (3)不准不经法定程序将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人员的财产抵缴计划外生育费; (4)不准滥设收费项目、乱罚款; (5)不准因当事人违反计划生育规定而株连其亲友、邻居及其他群众;不准对揭发、举报的群众打击报复; (6)不准以完成人口计划为由而不允许合法的生育; (7)不准组织对未婚女青年进行孕检。35、计划生育“五期教育”是指青春期教育、新婚

9、期教育、孕产期教育、育儿期教育和更年期教育。 36、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五种方式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37、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38、国家计生委从1998年起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这项全国性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 39.“婚育新风进万家”新观念包括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女平等、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 40、村(居)民委员会制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41、“世界人口日”定在每年的7月11日。 42、“男性健康日”定在10月28日。 43、依法行政的

10、基本要求是职责法定,权责统一,程序公开,接受监督。 三、规划统计 43、人口是指具有一定的共同标志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44、人口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 45、人口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46、三种基本人口过程是指出生、死亡、迁移。 47、观察人口自然变动的指标主要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48、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省(市)是上海市,为2071人/平方公里。 49、我国总人口将在21世纪中叶达到峰值,达到峰值时接近16亿。 50、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征是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即少生少死高寿,世代更替缓慢。 51、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

11、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表示相对于每100名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表示。 52、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婴儿中男婴与女婴人数之比。正常值一般在103-107。 53、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16.86。 54、低生育水平是在更替水平以下,称为低生育水平。低生育水平是相对而言的。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一般认为一对夫妇平均生育2.1个孩子,也就是总和生育率等于2.1时,就达到生育更替水平。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下降到10以下,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 55、全国第五次

12、人口普查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的,全国人口总数为129533万人。56、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57、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58、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59、符合政策生育率是指某地区某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所有活产婴儿数与该地区同期出生活产婴儿总数的比率。

13、计算公式:符合政策生育率=(某年内符合政策生育出生人数/同时期出生总人数)100% 60、总和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四、科学技术 6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是200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 6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以及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 63、按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已婚育龄妇女怀孕后无紧急情况要求施行引产术,服务机构人员术前应查验是否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 64、计划

14、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管理制度是持证上岗,按证施术。 65、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行国家指导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原则。 66、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坚持的工作方针是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 67、国家向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村育龄夫妻提供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 68、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权,获得适宜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69、当事人对病残儿医学鉴定有异议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五、生殖保健 70、影响优质服务的三个要素是人群、技术、服务与管理系统。 71、生殖健康的定义是指在生命的各个阶段,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生殖过程中的体质、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适。 72、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是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 73、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三个要素是充分知情、自主选择、优质服务。 74、计划生育手术一般包括放置、摘取宫内节育器,输精管节育术,输卵管节育术,人工终止妊娠术,输精管、输卵管复通术等手术。 75、新婚夫妇比较适宜的避孕方法是使用安全套。 76、目前常用的避孕药具有口服避孕药、避孕针、外用避孕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