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262230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生态哲学乃是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普遍关系的哲学,也是探索对象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由于技术处于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中介位置,故研究技术也是生态哲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现代技术置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复杂关系中加以考察,以揭示其从工业文明的硬技术走向更高历史类型的软技术的必然性,并探讨了这一技术转变的现实途径和社会文化前提。一工业文明的硬技术在短短几百年间迅速地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维持着几十亿人口的生存;它不断地提高着生活的水平,给人们带来了日益增多的方便、闲暇和自由;它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和

2、交通手段,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空间隔,形成了全球的紧密联系,密切了人们的交往与协作所有这一切,都是中可抹杀的丰功伟绩。然而这种技术方式由于其构造的自然机理的缺陷和运作的社会条件的弊病,不能不给自然、社会和人的存在造成深远而复杂的破坏性影响。技术的构造机理关涉技术与自然的关系,属于“技术自然”系统。而自然是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地质的运动形式构成的物质统一体。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活动,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服从自然本身的属性,受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规律的规定和限制。就此而论,人类创造的一切技术都是与自然的法则相一致的。但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其物质属性来为自己所需的效用功能服务的技术

3、,都有着特殊的选择性,现实中各种具体技术对事物的个别自然属性的利用,符合某种物质运动形式的规律,并不意味着符合自然系统整体的进化规律,并不一定与整个生态系统相融哈。工业文明的技术方式,其构成机理就是通过分裂、分化、分解、分割的方式将复杂的自然事物变为单纯物,然后又将这些单纯物重组为符合人的效用功能的复合物。“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将复杂物变为单纯物,再把单纯物变为复杂物的过程。这是机器文明的设计思想。”这种技术方式只是拘泥于自然规律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的方面,不顾技术置身于其中的整个自然界。这就违反了自然过程的流动性、循环性、分散性、网络性,割裂了技术活动与自然生命的统一,干扰了自然过程的多种

4、节律,破坏了生物圈整体的有机联系,使得自然过程难以用感官和经验去感知和体验。现今人类由于滥用这种单一的、机械的、暴力性的硬技术,加强对自然界的劫掠,以满足自己不断增大的物质欲望,产生了超过地球上各种自然运动的物质力量,各种冲击自然力量的总和在许多方面已接近甚至超过了自然的限度,已经不能被吸收到自然本身的动态平衡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文明,能够创造出这种手段,能够不仅摧毁一个城市,而且可以毁灭整个地球。”技术运作的社会条件涉及社会体制,它属于“技术社会”系统。在技术社会系统中,技术可以满足人的效用功能的可能性还必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才能成为技术追求的现实目标。在追求技术目标的过

5、程中,技术研制机构、技术产品开发生产企业、技术输出输入渠道、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等技术建制的运行,又是受一定的社会集团、阶级、国家等特殊利益驱动的,同时,技术的社会运行总是处于具有特定历史传统的人们的文化环境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国家追求“福利社会”的物质目标刺激了西方人对奢靡的物质消费品的社会需求,各种浪费性的商品生产技术得以迅速发展起来。资本主义企业受获取最大利润的动机所驱使,一味迎合、引导顾客的消费心理,故意人为地制造“用毕即弃”的商品,从而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保障自己争夺物质资源和商品市场的暴力后盾,西方发达国家都把战争技术的研制摆到最优先的地位。各国政府

6、对最具毁灭力量的现代化武器原子弹、氢弹、航空母舰、三叉戟潜艇、激光武器、生化武器等的研制,投入了巨量的资金、物质和大批最优秀的科技人才。现代战争的后果证明,武器系统越是先进精良,战争就越是惨无人道,战争的破坏性已经具有了将我们居住的星球毁灭数十次的物质力量。同时,军备竞赛对于人、财、物力的巨大浪费也阻碍了经济建设,这种大规模地使用暴力的方式还给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带来了许多恶劣的习惯。工业文明的技术方式也最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高度的发展。在这些国家中,形成了工业技术方式运作的合理结构和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发规律的要求。但是,工业技术方式运行的技术建制与资本主义的社会体制结合到一起

7、,就产生了如马尔库塞所说的以技术为手段的新的社会控制形式,它维持并再产生着资本主义。从国际关系格局来看,第三世界对发达世界的结构性依附,导致了中心地区的发达与边缘地区的不发达。“依附发展论”学者多斯桑托斯认为,依附性发展在历史上有三种类型:即殖民地依附、金融工业依附和技术工业依附。而第三种依附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维护不平等的当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西方发达国家依仗自己自己先进的工业技术,生产大量的工业消费品向第三世界倾销,向不发达国家推销昂贵的技术专利,以不平等的交换方式攫取大量的原材料和农、副产品,迫使南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技术从属于西方的经济需要,以此来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控制和剥削。从文化上看,

8、工业文明的技术方式是西方文化的母体孕育出来的,对于非西方世界,这种技术方式本身没有文化上的合法性。但是,西方技术方式一经转移到非西方世界,它就能再生其母体文化,并瓦解其他文化。西方技术凭借物质变革的巨大作用而得以输入到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以其舒适和方便的外在特征压制了能够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本土技术。伴随着未经选择的技术输入,西方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也一起侵入到不发达地区,诱发了人们过高的物质需求,这就严重地冲击了长期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行为规范和传统习俗,使人们放弃了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等悠久的美德,放弃了人与自然和社会和睦相处的传统,改变以人们的思维方

9、式和价值取向,把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同人们的文化环境割裂开来,导致了当地的文化冲突和社会动乱,使技术开发和经济发展陷入绝境。“因此,将西方和外国模式纳入传统技术的合法地位中将导致传统技术的崩溃。由于技术深深扎根于社会文化组织之中,传统技术的崩溃往往引起地方社区的瓦解,就其失去文化特性,在国家一级加重了对西方文化的依赖。”在技术与人的存在的关系上,作为技术发明者和使用者的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有其生存的生物物理条件和限度。人创制技术,原本是为了改造和利用自然,把人从各种物质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然而人类技术发展到现阶段,已通过破坏生态环境,危害自然系统的整体性和自我调节机制,反

10、过来恶化了人类生存的生物物理前提,造成人的机体的适应能力在短期内无法适应由技术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超过了人类健康生存的自然限度,产生了大量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疾病,威胁着人的健康和生命,甚至还引起了人类种群遗传结构的不利变异。在人的精神方面,现代工业文明的技术虽然在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上解放了人,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和从事创造性活动更多的时间。但是,现代技术大批量地生产人物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把人的技能性制作湮没在单一的使用功能的生产中的过程,它减少了人们加工物质时的大量熟练、艰辛的手工劳动,同时也除去了人们在手工劳动中的艺术享受,使劳动者失去了创造性地使用双手和大脑的乐趣,令人感到十分单调

11、、枯燥、烦闷、空虚。而且“艰辛的过程确实是锻炼智力手段的机会。因此,轻而易举地减少持续时间是违反智力反应的。这是人的思维的危机”。总之,从工业文明的硬技术给自然、社会和人的存在造成的巨大的负面效应来看,这种技术方式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在不可避免地从兴盛走向衰落。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就不能不创造出一种新的技术方式来替代它。二工业文明的技术方式只是技术的一种特定的历史类型,在它之前有农业文明的技术方式,在它之后,有生态文明的技术方式。如果把这种技术类型绝对化、永恒化,以为未来的技术发展不过是向工业技术方向的直线延伸,未来的技术体系不过是工业技术体系的简单扩展,那么就会导致对技术发展的错误认识

12、。现今要么鼓吹技术至上的技术统治论,要么主张完全抛弃技术的技术敌托帮这两种思潮,都是由于把工业技术这种暂时的历史类型视为永恒的技术形式,从而片面地执着工业技术的正负面效应之一方面所产生的错误思想。笔者以为,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人类要不要技术,而在于人类究竟应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技术,以及如何促进我们所需要的技术的到来。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它应充分吸收工业技术的合理因素,尽可能地消除其负面效应,成为一种与自然相融洽的、符合人性发展需要的技术。这种技术的许多特性在有关着作中已被加以探讨,并将其表述为“中间技术”、“适宜技术”、“温和技术”、“生态技术”、“有机技术”、“非暴力技术”、

13、“符合人性的技术”、“大众化技术”、“软技术”,等等。我同意罗宾克拉克的观点,将这种新型技术与工业文明的“硬技术”相对照而称之为“软技术”。笔者认为,软技术方式的建立可循以下四条途径努力:将技术的构造机理建立在与生命事物打交道的生物科学的基础上。现代工业文明的硬技术之所以造成自然异化,使人和自然疏离,其中的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它的科学基础方面的原因。“为现代技术奠基的科学革命,集中于物理学方面,很自然,对无生命的东西要比对生物了解得更好些。物理学和生物学在近代的发展非常不平衡,这是使我们在目前入困境的部分原因。”近代物理学将复杂的事物还原为与环境无关的要类,用精确的方法加以分析,并通过机械的组

14、装构成其整体。因此,近代物理学分析构成论的“碎化性”思维引导着工业文明普遍地采用巨型的机械化的硬技术,对自然进行血腥的征服活动,不能不造成自然界的巨大破坏。而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基础上的软技术则与此截然不同,它重视生命过程的复杂性,要求把握生命整体与其环境复杂的关系网络,使技术具有一种有机的、非暴力的、能与生物圈进化过程相协调的和谐性质。软技术一方面有利于发扬农业技术中以感知经验去接近自然生命的宝贵传统,另一方面又能克服其浅表的、仅凭经验来驾驭自然的知识局限,而以现代生物学知识装备自身,以便更加深刻、更加合理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现在看来,生物科学已取代物理学的地位而成为主导科学”。建立在生物科学基

15、础上的软技术具有如下特征:它以可再生的资源为主要原料,不受资源匮乏的困扰;它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循环利用的规律,充分利用工农业的废料,把物质和能源消耗降低到最小限度,大幅度地减少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它的产品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包括工业、农业、医药、食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它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有着持久的优势和发展前途。当然,软技术并不排除工业技术的使用,甚至还允许某些高新工业技术较大规模的使用,例如现代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等,只要它们有助于人和自然之间的和睦相处。反之,某些遗传工程技术即使是建立在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之上,但它们有可能带来遗传污染,引起生态失序,不利于人的

16、健康生存和道德完善,也是要尽力加以防止和取缔的。整体地推进现代技术体系的历史性转变。以工业技术为主导技术的硬技术体系由于其技术构造理的内在缺陷和它面临的不可解决的矛盾而失去存在的合理性。星野芳郎指出,自产业革命以来,支配技术发展的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到世纪后半期,这个矛盾终于缓和了,但是生产与自然的矛盾却开始激化起来,它取代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而支配着技术的发展。虽然发展中国家最紧迫的任务依然是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但同时生产与自然的矛盾也愈益加剧,从长远的观点着眼,二者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前者的根本解决终究离不开后者的解决。所以,当今全球的技术发展最终是为生产与自然的矛盾所支配的。笔者认为,现今整个技术体系的历史性转变,就是从建立在经典物理学基础上的硬技术体系间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基础上的软技术体系的历史性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要建立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主导技术,逐步取代以理化技术为核心的主导技术,通过技术体系核心的转移和技术结构的合理重组和调整来改变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