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攻鼓子有传人.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258266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威攻鼓子有传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武威攻鼓子有传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武威攻鼓子有传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武威攻鼓子有传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武威攻鼓子有传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威攻鼓子有传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威攻鼓子有传人.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威攻鼓子有传人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09日 01 版)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杨家寨子村村民在农家小院里表演攻鼓子。本报记者 单三娅摄 杨门元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远近闻名的“大能人”,他有三个身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攻鼓子艺术团团长、门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老板。 暮秋时节,记者来到杨门元位于杨家寨子村的家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西北农家小院。百八十平方米大小,树上的枣子已经染了红,房檐下挂着一串串的辣椒和葫芦。 自家院子就是“总部” 攻鼓子是啥?杨门元连讲带比划。它是四坝镇杨家寨子村里祖先留下的一种边敲鼓边舞动的队列舞蹈,传说古时一支军队战斗失利,被围困于城寨之中,士兵们急中生智,将

2、兵器藏入鼓腹中,乔装打扮成社火队出城表演,攻其不备战胜了敌人,“攻鼓子”因此得名。后来这种鼓舞一辈辈传下来,年年闹社火的时候村里人都会跳上一阵。1957年,攻鼓子还进京表演,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市里、区里的文化领导还有外面的学者总往这个村里跑,杨门元听说他们都在关心一个事整理、研究攻鼓子。 怎么让攻鼓子发扬光大?咱老百姓最得出力啊!“大家一起排练、一起演出,还得有个组织啊!”自小就爱跳攻鼓子的杨门元,1992年成立了艺术团,自己当了团长,自家小院就是攻鼓子艺术团“总部”。平时大家在这里排练、商讨艺术团的大小事情。 攻鼓子从村里走向全国 在杨门元家不远处,就是董永福家

3、。记者进去一看,两米多高的大鼓占了他家整个大门洞,几十个小腰鼓整整齐齐码靠在屋里的墙边,箱子里还平平整整叠放着刚做好的新演出服。董永福在艺术团里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保管道具和服装。 董永福说,攻鼓子艺术团刚成立的时候,凉州区文化局就给艺术团提供了统一的服装和道具。区文化馆不但有专人收集、整理攻鼓子表演资料,还派老师到艺术团辅导、排练。来自政府的帮助远不止这些。2007年11月,在武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和资助下,艺术团赴海南参加了“中国海南岛欢乐节”,24名土生土长的甘肃农民坐上了飞机,从那时起,攻鼓子的名气越来越大。艺术团成立近二十年间,武威攻鼓子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也从农家院子走向

4、全国,上了电视、拿了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 “这么好的攻鼓子也能致富” 问起凉州攻鼓子艺术团进一步的打算,杨门元心里已经有了他的道道。“我们的攻鼓子,不但要让大家伙儿乐起来,还要让大家伙儿富起来。”原来他花3万元注册的“门元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为的就是这个事。 现在艺术团已经发展到200多人,团员都是村里的青壮年男人。在以往,很多演出都是农闲时自娱自乐,总让人觉得不是“正业”。“有了这个公司,大家就等于有了工作。”杨门元说。 如今,门元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每年能有七八万元的收入,但杨门元还觉得“不算多”。他正筹资置办一套大型塑料拱门和彩带气球,打算去市里、区里接一些商铺开业演出,再往远处说,

5、他还琢磨着参加全国各地的晚会和文艺演出。他说:“人家的演出能挣钱,咱们这么好的攻鼓子也能致富。”(本报记者 柳 霞 单三娅 宋喜群)“龙狮”缘何“舞动”欧美?杂技综艺龙狮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09日 01 版)龙狮表演现场 资料照片 十几年前,一场名为龙狮的中国杂技综艺舞台剧,开始登陆欧美演出市场。谁也没有料到,龙狮就在这里“扎根”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9月,观众人数累计约900万人次,票房收入约9亿美元,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演出在国外“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创立自己的演艺品牌 1997年,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现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不满足于为一些国外公司提供零

6、打碎敲的杂技节目,而是尝试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再创作,将单纯的杂技表演改编成为戏曲、舞蹈、音乐等有机结合的杂技综艺舞台剧。 加拿大太阳马戏团总裁盖拉里贝特在德国观看了中方的演出后,萌生了合作的强烈愿望。随即,加方出资1000万美元并负责创意制作和市场推广,中方负责挑选演出团体、协调国内杂技团。就这样,龙狮诞生了。 在长达10年零9个月的首轮世界巡演中,龙狮足迹遍布全球60多个城市,共演出3843场,上座率保持在90%以上,创造了中国主题杂技演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演出时间最长、总收入最高和中国杂技演出团体承担整合国际大型商演剧目的先例。 龙狮的地位变得越发重要,成为众多欧美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还拥

7、有了自己的专属英文名DRALION(以“龙”和“狮”的英文组合而成)。 在演出市场上,评价节目是否成功“走出去”,有三个衡量标准:外国观众是否占多数、国外主流媒体是否关注以及是否赢得可观收入。龙狮能够逐个地“对号入座”。 在中西方文化之间自由“游弋” “灵感源于东方哲学对天人合一和谐之道的不懈追求。”这是太阳马戏团关于龙狮的广告词。 “龙狮的创作始终注重凸显东方元素。”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介绍说,吉祥物“龙狮”是从中国杂技传统的狮子舞台节目演化而来,龙首代表东方的智慧,狮身象征西方的力量,“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观念化为舞台主题贯穿始终。 除了对传统中国元素的坚持,按国际演出

8、市场规律进行“再包装”,是龙狮受到欧美主流市场欢迎的重要砝码。 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国际运营中心总监李津认为,中国演出要在欧美主流市场受欢迎,最好用西方观众熟悉的思维来讲述和演绎一个世界性主题,让观众觉得类似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龙狮是以中国“五行”观念为主线讲述关于生命的严肃主题,但编排者以西方观众最喜爱的小丑角色把不同主题加以串联,一文一武两个小丑的穿插演绎完全不着痕迹,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领悟神秘的东方哲学。 精品创作少不了对细节的不断打磨。“龙狮创作团队对细节的追求超乎想象。”李津说。十余年来,制作团队每年至少对整台剧目进行两至三次的调整,保证常演常新;每场演出都以录像的形式加以保留,舞台

9、监督人员每周对所有演员的表现仔细点评;每个角色都有一本专属于自己的化妆指导手册 “这些制度始终被不折不扣地执行,是确保龙狮演出经久不衰的关键。”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竺自毅说。 由“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龙狮的成功不仅证明了中国文化产品有着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还让中国文化企业在“借船出海”的过程中,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文化产品制作和企业运营模式,为文化体制改革后更多中国文化演出“造船出海”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与太阳马戏团的合作过程中,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重新审视了中国文化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要从单一的传统中介企业向复合型、集成型、创新型国际文化企业发展。 张宇介绍说,在创新节目表现力的方

10、法上,龙狮为中国演出团体提供了样本。它广泛吸收杂技、戏曲、舞蹈、音乐各门艺术的精华,吸引了各年龄层的观众,既保证了高端品质又实现了雅俗共赏。 “以演员为本”的理念是龙狮充分发挥演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法宝”。中国演员在国外进行龙狮演出时,中加双方不会视他们为“单位职工”,而视为节目不可缺少的“艺术家”。他们在国外演出时,每逢家属出国探望,公司都会指派专人提供周到服务,使演员们享受到尊重。“对于龙狮,我们在与国际大公司的长期合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深入了解到国际演艺市场规则和国外主流观众的兴趣,也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化管理水平。”李津说。 张宇期待通过不断地打造自主品牌的国际精品节目,逐步从文化产业链的低端走向高端,为中国文化产品赢得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本报通讯员 孙奇茹 本报记者 王国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