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编六篇.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240447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编六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编六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编六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编六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编六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编六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编六篇.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编六篇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编六篇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新课程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承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展分析p 一下。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承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

2、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根底上老师归纳。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二、动手观察 探究新知,观察考虑,深化自学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

3、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奉献吧。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学生活动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2、观看展示3、观察不同的地图进展分析p 判断4、学生踊跃答复以下问题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

4、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学生看图稳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答复以下问题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根底、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老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p 、考虑,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老师只能让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p 、考虑,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开展变化的规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

5、和进步学生读图的才能,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p 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p 、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才能。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的。三、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1、师:在地球的广阔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七大洲四大洋2、老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3引导学生观察考虑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限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学生活动:1、请一位同学带着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

6、洋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限。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限评析:师生互动有利于老师教学效率的进步。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开展的主体。老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开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催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分开了老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老师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考虑、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时机,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构造”。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考虑、互

7、相议论如能和老师释疑和谐运转,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化,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进步思维才能,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学内容】第三节 地图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上下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理论才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上下

8、、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同学们看到地球外表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上下起伏呢?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察,老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上下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别?总结:甲

9、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间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间隔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讲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一样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2.等高线 板书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上下和地形起伏?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

10、讨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拟各点的上下。总结: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上下,还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地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学生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看看左右两个山坡的陡与缓?并判断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有何关系?确定: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从图可见,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的差异很大,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学生总结老师补充:等高线弯向海拔低处为山脊,反之为山谷:两个相邻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指导学生读图1.30,观察分析p 设色地形图的着色规律,从而得出:在不同等

11、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地形的图即为分层设色地形图。3.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分析p 不同的着色: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山地和丘陵,绿色代表平原,褐色为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局部。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课本P17活动。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分析p 能判读出各地的上下状况。而如何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的起伏状况呢?这就需要观察地形剖面图。4.地形剖面图板书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课本P18活动3。先理解绘制方法,再观察绘完局部,然后自己动手绘制完好。总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上下起伏和坡度陡缓。三、小结指导学生先组内交流,再

12、派代表在班上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学生小结所学知识【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可取效果: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线,以练习为辅助,图文并茂,化 抽象为形象,直观生动地解决难点问题。缺乏之处:由于本课内容多,难度大,在环节设计上欠完美。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8时执教人:唐素芳 执教班级: 七12【教学内容】第三节 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记住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或指向标区分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能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或指向标定方向;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才能,如辩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可以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和指向标等确定方向,通过区分方

13、向、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教学重点】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教学难点】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3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投影表格针对表格内容,可以进展比例尺形式的换算和大小的比拟并答复。2.地图根本要素包括哪些?上节课我们已学习掌握了三要素之一:比例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剩余的2个问题:方向和图例。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4、1、投影:“_图”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15活动1的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并答复:1经纬: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先据经线定南北,再依纬线定东西,最后取综合。3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所标三点的四个方向,Y在X东北方,X在Z西南方。总结: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近北极为北,近南极为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直线纬线左西右东;弧形纬线:据地球自转自西向东,箭头为东方。经纬网定向法板书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有的地图画有一箭头,箭头方向指示为北方,这个箭头叫什么?指向标小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即指向标指示北方。2、指向标定向法投影图,学生考虑:1A在

15、B什么方向,A在C什么方向?2假设图中AB两点间直线间隔 为24千米,请计算出该图的比例尺。学生讨论后答复:A在B正北,A在C西北;先量得AB图上间隔 是2.4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0或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答复课本P15“活动2”学生活动:科技园在学校的东方,农业实验区在科技园区的南方,学校在火车站北方,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学校与农业实验区的直线间隔 约为650米,从学校沿公路到科技园区,间隔 约是855米四段公路图距分别是0.6、3.2、1.6、0.3厘米提问:有的地图,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如何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一般定向法拓展: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当你外出旅行迷路时,你怎样确定方向?学生小组讨论答复:白天:晴天据太阳定方向,据树木定方向;晴夜:北极星定方向;房屋定向法北半球,一般坐北朝南大家知道,地面上的景物在地图上是用不同符号表示的即图例,并标注一些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4、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