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调研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023130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调研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调研报告 一、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夯实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 审计质量控制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人。审计人员素质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当前,审计队伍素质与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首先是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对审计风险及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现行体制上的原因也没有在外部形成促使审计人员强化风险意识的压力,使一些审计人员感觉不到审计风险的存在。或是虽然有风险意识,但因实践中现实风险的表现不明显,审计人员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着重任务轻风险的现象,这是最大的审计风险隐患。二是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随着

2、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宽,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加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与审计任务重、要求高的矛盾更趋突出。审计监督的特殊性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广博的宏观经济和法律知识、较高的审计技能以及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然而由于审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又长年忙于审计项目,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因此一些审计人员仅凭经验和财会知识开展审计,监督力度很难进一步深化,审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三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有些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由于政治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的态度,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或因疏忽造成漏审、错

3、审,或因私利放弃原则,甚至弄虚作假,搞权钱交易。 审计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因此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精、职业道德水平高的审计队伍是当务之急。首先是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重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保障审计质量,维护审计声誉,促进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因为忽视审计风险,不能及时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以及因为审计行为不当引发行政复议和诉讼,不仅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而且会损害审计形象,危及审计事业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风险观念,恪守应有的谨慎与合理的怀疑,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因

4、此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对审计风险给予应有的关注,自觉地规避审计风险。其次要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和发展趋势,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体系,系统地、有计划地组织高层次业务培训,使审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掌握宏观经济、管理、法律和计算机、外语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快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需要,提高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三是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职业,需要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标准来指导、约束和规范审计执法

5、行为,因此应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尽快完善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规范体系,以规范审计人员职业行为,维护良好的审计职业形象。四是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对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严格把关;实行审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考录制度,以确保审计人员达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并建立审计人员待遇与专业技能水平相挂钩的机制。 二、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实施审计质量监控 高质量来源于严管理,审计质量管理不严格是造成审计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有的执行审计规范不严格,过得去就行的思想比较严重,导致审计质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有的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不严格,说得多、做得少,制度流于形式。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

6、责任制度是保障。一般而言,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其中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核心,但往往也是现实中最薄弱的一环,有的责任追究制度泛泛而论,责任主体不明确;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还有的有制度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风险意识,导致审计行为不规范;而一旦出现审计过错,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之,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在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审计质量管理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已经成为制约审计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要通过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来大力提高审计的质量。 (一)加强审计质

7、量控制制度建设。以审计责任追究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复核、审计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为主体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按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要求,建立健全双向承诺制度,审计机关、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都要依法承诺各自的义务和责任,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坚持实行项目审计质量责任制、业务审定制、质量考评制、审计执法检查等制度。 (二)推行审计全过程质量监控。所谓全过程质量监控,是指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制定审计方案,要认真做好审前调查,科学合理地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重点等;编制审计底稿,要事实清楚,要素齐全,定性准确;编写

8、审计报告,要加强综合分析,坚持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层次。 (三)完善审计复核审理程序。审计复核审理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一个必备程序,它对审计项目的事实、证据、定性、处理、程序进行全程监督。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就应当按照审计项目的时间进度实施即时的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种具体方式。目前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偏重事后控制,而对事前和事中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方法对审计组审计实施情况的质量监督和制约,造成一些项目的审计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鉴于此种情况,审计机构应根据审计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将复核审理工作的着力点前移,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增加必要的审理程

9、序,提高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水平。 (四)统筹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国家审计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要保证审计质量,就要对审计项目加强管理,统筹谋划。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统筹配置人力资源的良性机制,树立审计工作一盘棋思想,增强预见性和计划性。每年审计计划下达后,要对计划项目安排进行统筹分析,再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去合理调配审计力量。二是要根据项目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审计人员,如对审计组长及项目主审,应具有驾驭该项审计工作的能力,除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外,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从而充分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效果。还要注意各专业人员的合理搭配,如审计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人员的搭配等

10、。 三、强化外部监督机制,促进提高审计质量 为提高审计质量,审计署近年来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审计准则规范审计行为,并建立了审计执法监督制度,通过审计复核、审计听证和审计质量检查等方式对审计质量进行内部控制。但要使审计部门真正做到依法行使职权,仅仅依靠内部的监督是不够的,应从外部建立起监督机制,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使审计者因自身责任可能遭受损失而不得不尽力行使监督职责。而建立起这种监督机制的最好方法就是审计程序、方法和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尽管近两年审计机关在推行政务公开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并开始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但距现代国家审计所要求的公开透明原则仍有较大差距。 实行

11、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长期以来,我国地方审计机关没有建立起审计结果的公告制度,只有少量的审计结果按需要并经批准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布,审计结果的不公开透明妨碍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也使审计人员缺乏提高审计质量动力和和承受审计风险的压力。因此今后应按照公正透明的要求及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做法,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对于涉外的项目、社会公众关注的项目应尽量公布审计结果,对于其他的审计项目也应逐渐实行公开审计结果的制度,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审计工作,宣传审计成效,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

12、强化了社会公众对审计部门工作质量的监督,促进审计部门依法审计,实际上也对审计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就是要把审计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使社会公众对审计机关的审计程序、审计依据、审计结果都会一目了然,让人民群众有知情权,进而用群众的民主监督来推动审计部门依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此外应借鉴国外政府审计通行的做法,积极推行外部同业复核,以检查国家审计机关质量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能否遵循质量控制准则和适用的审计准则,为质量控制提供双保险措施。在现阶段,还可以通过在社会上聘请审计监督员、建立人大代表审计工作评议制度、民主评议行风、审计回访等措施,运用外部制约机制来加强对审计质量的监督和控制。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