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重点.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219921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行政学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共行政学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共行政学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共行政学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共行政学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行政学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行政学重点.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行政学重点第一章 绪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了解)1、公共行政:泛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据宪法及法律的规定,通过科学、及时地制定和准确、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保证公共安全、提供公共产品、实施公共服务的活动。即是依法运用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解决公共问题、保障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求的一种最为广泛、最为经常、最为直接的国家行为。2、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了解)3、现代行政现象(简答)一、行政职能扩展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条件下,国家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采取行政行为的自主权力。使政府不仅承担起了保国卫民的责任,而且承担起了辅助各行各业均衡发展,普遍提

2、高各个阶层生活水准和道德、文化水准,防止个人私欲损害社会公益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的责任。二、不良行政现象增加。行政组织规模庞大,形成了许多结构复杂、分工细致、门类繁多的专业部门和各种行业委员会,同时政府公务人员也大量增加。行政决策迟缓,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受到影响。政府人员专业化,主要是指政府大量招揽和使用专业人才的现象。官僚化倾向滋长,导致了”程序化“行政现象的出现,不仅使国家行政组织中人际关系淡薄,主动进取精神受到抑制,而且导致政府与公众关系恶化。三、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重视社会目的。公共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4、不良行政现象v “帕金森定律”官僚

3、主义的别称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增加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1)每一位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2)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定律二,中间派决定。所谓中间派指这样一些人:对事先发的会议资料不加了解的,没头没脑不清楚议程进行情形的,耳朵不大灵光的,醉意未尽、昏头昏脑的,年迈却自以为精神矍铄的,意志薄弱的。中间派在议会等“票决制”政策议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中间派实际决定政策制定。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财政委员会大部分成员由不了解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花费的时间与所涉及的金额呈反比例,即涉及金额愈大,讨论的时间愈短,反

4、之时间则愈长v “彼德原理”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 彼德原理推论每一个职位最终将由不能尽责、胜任的员工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多半由尚未到达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 彼德差别定律政府机关与私人机构的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忙着花钱,后者忙着赚钱。5、马克思。韦伯v 官僚制:为了保证效率和效益而设计的一个正式的组织和行政系统。v 原则 在官僚制中,管理者的正式职权来自于他在组织中的地位;职权是使人们对其行为负责并就如何使用组织资源做出决策的权力。 在官僚制中,人们处于什么职位应该由他们的工作表现,而不是由他们的社会地位或个人关系来决定。 每个职位的正式职权影响面、职责范围以及与组织

5、中其他职位的关系都应该加以明确规定。 为使职权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组织职位应按层级设置,由此才能使员工明白自己应向谁报告,谁向他们报告。 管理者必须创建一个明确具体的由规则标准化程序和规范构成的体系,才能够有效地控制组织里的行为。6、权变理论 70年代形成于西方的一种管理理论,核心概念是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包括权变管理理论、权变领导理论和权变组织理论等。 所谓权变,就是权宜通达、应付变化。权变观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它否认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方法,认为每一种组织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内部条件,因此,随机应变,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组织管理行之有效的关键。 中

6、心思想 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各要素的关系类型及各要素与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并没有抛弃一般系统论,而是在提供总体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由原则性转向灵活性、由标准化转向多样化。第二章、行政职能7、行政职能概念:又称公共行政职能,是

7、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行政职能的构成维持职能,即维护国家法典和制度。保卫职能,即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保卫公民生命、财产和公民权利,维持社会秩序。扶助职能,即扶助职能,即管制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社会行为。服务职能,即通过兴办各类公共事业,直接造福于国民。发展职能,即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启发、

8、诱导创新的意愿和积极性,促动、推进发展和进步的行为。8、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 公共物品的提供者最基本角色 公共物品: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且供给成本与消费效用并不随消费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政府必须通过国家预算开支,担负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的主要责任。 宏观经济的调控者(1)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经济总量或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来减缓经济周期波动,抑制通货膨胀。(2)市场经济机制不能解决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因其不能预测未来的变化,无法掌握复杂的需求结构,必须通过政府的指导性经济计划来解决。(3)市场机制难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资本和劳动

9、的流动困难、市场垄断对市场机制的破坏等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外在效应的消除者 外部性:个人的效应函数或企业的成本函数不仅依存于其自身所能控制的变量,且依赖于他人所能控制的变量,这种依存关系又不受市场交易的影响。外部性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其存在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加以解决,政府应当负起责任。政府通过补贴或直接的公共部门的生产来推进积极外部性的产出,通过直接管制来限制消极外部性产出。 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都力图通过再分配政策及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解决公平及社会经济战略发展问题。政府应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对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再分

10、配加以调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稳定协调发展。 市场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维护市场秩序,通过立法保证市场运转,政府充当裁判员,为市场公平竞争创造和维护必要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市场运行所需的各种法规和制度,并监督实施;制定实施各种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设立相应的机构,创造和维护竞争的市场结构;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加速市场体系发育。9、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八大角色 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创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 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 依靠宏观调控手段,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参与某些经济领域的资源分配,充当公共物品的提

11、供者 制定并实施分配与再分配政策,形成收入与财产公平分配机制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转变职能和精简机构,实现政府自身的革命10、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v 职能重心的转变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v 职能方式的转变 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政府开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要求,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等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或影响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管理任务。 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政府精简和削弱了专业部门,强化监督和宏观调控部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

12、施管理,推动“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新格局的形成,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是宏观调控,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 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v 职能关系的转变 职能关系问题是指不同的管理职能由谁来行使以及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划分。分清职能、理顺关系、明确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职责权限,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 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中央与地方关系,实质是权力配置关系、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法律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必须在合理划分事权、财权的基础上,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关系,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在指导原则上: 坚持有

13、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行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适度分权,做到责权利相一致,形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协调分工的合作关系; 坚持有利于维护国家政令统一,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权威和宏观调控能力,又要有利于增强地方和基层活力,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 既要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全国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要有利于全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理顺政企关系(1)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开 两权分离主要是从所有权中严格区分经营权,即让国有企业掌握经营权,政府掌握所有权,两者井水不犯河水,以便使企业具有广泛的活动空间,发挥企业的活力,同时也切断政府与国有企业的从属关系,实现政

14、府职能转变。(2)把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理顺产权关系要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仅有两权分离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明确产权。明确产权关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明确产权关系主要内容是,明确财产的法定主体,界定产权的客体和内容。企业享有的法人财产权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成为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3)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体制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经营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的职责,维护所有者的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

15、失。通过理顺政企关系,最终建立起政府以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规范管理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调控体制。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就让市场去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把市场对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性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 一方面,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是需要一系列基本条件的,包括以价格为核心的各种市场信号能够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动;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的实际独立主体地位得到确认;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形成总供给与总需要大致均衡的市场状态,从而使供求双方的实际竞争地位趋于平等,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等。另一方面,承认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具有不可缺少的指导作用,并不否定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主要用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矫正市场的失灵,而不是超越、取代市场,在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由市场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