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白点症和白点状视网膜变性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206931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底白点症和白点状视网膜变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眼底白点症和白点状视网膜变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眼底白点症和白点状视网膜变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眼底白点症和白点状视网膜变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眼底白点症和白点状视网膜变性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底白点症和白点状视网膜变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底白点症和白点状视网膜变性(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眼底白点症和白点状视网膜变性【关键词】视网膜疾病白点状视网膜病变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许多眼底病变的视网膜可呈现出黄色或白色点状病灶,曾将其中的家族性玻璃疣、眼底白点症、眼底黄色斑点症和视网膜斑点症统称为视网膜斑点视网膜疾病1.视网膜动脉阻塞如何分类? 从颈总动脉到视网膜内小动脉的任何部位阻塞,都会引起相应的视网膜缺血。动脉阻塞的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因此视网膜动脉阻塞可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和眼缺血综合征。 2.哪些原因可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常为筛板水平的粥样硬化栓塞所致,中央动脉内有粥样硬化斑下出血、血栓形成、痉挛和夹层动脉瘤。栓子可能

2、占20的病例。系统性病因有偏头痛、外伤、凝血障碍、炎症或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视网膜脱离手术或眶内手术、下鼻甲或球后注射泼尼松等药物又引起呕吐。 3.老年人为什么会患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这多因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壁粗糙、变厚、变窄,以致血栓形成而发生阻塞,发生在睡眠或静坐者较多,多见于单眼,也有双眼同时发生的,男性多于女性。 4.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哪些表现? 主要特征是一眼突然发生无痛性完全失明。有的患者在发作前有阵发性黑蒙。患眼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视网膜混浊水肿,尤其是后极部,但在中心凹,可透见其深面的脉络膜橘红色反光,在周围灰白色水肿衬托下,形成樱桃红斑。视网膜动

3、脉变细,少见视网膜出血。数周后,视网膜水肿消退,但视盘苍白,视网膜萎缩,血管变细呈白线状。 5.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可出现单侧无痛性突然的部分视野丧失,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急性发作时眼底改变不明显,数小时后,受累动脉的供应区梗死,视网膜呈灰白色水肿混浊。有时可见栓子阻塞部位。数日后随着血管再通和再灌注,水肿消退,遗留永久性视野缺损。 6.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有哪些表现? 小动脉急性阻塞,抑制了神经纤维层的轴浆转运,出现梗死,即表现为棉绒斑。典型的棉绒斑约14视盘大小,灰白色边界不清,57周或稍久消退。有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大小,可影响视力或有视野缺损

4、。 7.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1)急性眼动脉阻塞:视力仅为光感或更差,全视网膜水肿、混浊,缺乏黄斑中心凹的樱桃红点。 (2)庆大霉素中毒性视网膜病变:有眼部注射庆大霉素的病例,视网膜水肿的范围与血管分布不一致,视网膜出血更常见。 (3)樱桃红点的其他原因:如Tay-Sachs病或其他代谢异常病。双眼发病,发病早,常伴有全身代谢异常。 8.为什么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要立即抢救? 由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以在半小时内造成视网膜组织发生坏死,视功能完全丧失,因此,必须立即进行抢救,尽快恢复血液循环,以挽救视功能。首先采用血管扩张剂,以缓解动脉血管痉挛或使栓子移入分支,改善血液循

5、环。应立即给病人吸入亚硝酸异戊酯02ml或舌下含硝酸甘油片05mg,盐酸罂粟碱3060mg,每68小时服1次或静脉点滴,烟酸50mg口服,每日3次,阿托品1mg或妥拉唑林12525mg球后注射,乙酰胆碱0102g皮下或肌肉注射,5碳酸氢钠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此外,反复进行眼球按摩使血管扩张及降低眼压,必要时行前房穿刺术放出房水降低眼压,使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高压氧舱治疗有助于改善局部缺氧。如果早期抢救及时能保留一部分视力,这是较好的结果,否则将永久丧失视力,一般都预后欠佳。因此,平时就应积极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注意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戒烟、酒等不良嗜好,要有规律地生

6、活。 9.哪些原因会引起老年人眼缺血综合征? 眼缺血综合征是由慢性严重的颈动脉阻塞,或由眼动脉阻塞引起。发病多为5080岁的老年人,男女之比为21,老年人常因粥样硬化或炎症性疾病、动脉阻塞达90以上管腔致病,多为单眼发病,约15病例双眼受累。 10.眼缺血综合征有哪些临床表现? 视力逐渐丧失,眶区疼痛。强光照射后视力恢复时间延长,可有短暂的单眼视力丧失的病史,检查视网膜动脉变窄,静脉扩张,视网膜出血及微动脉瘤,视盘或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脉络膜充盈延迟,动静脉期延长,血管着色。23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其中一半眼压升高,一半因睫状体灌注不良眼压降低。虹膜新生血管出现后,大多数眼逐渐失

7、明。 11.眼缺血综合征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1)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体征相似,但可有视网膜脉络膜侧支循环,或视盘水肿和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及管径不均。没有特征性的光照后,视力下降和眶周痛。可通过眼血流动力学测定和眼缺血综合征鉴别。 (2)糖尿病:病变在双侧,眼底表现对称。视网膜出血常集中于后极部,并有硬性渗出。 (3)主动脉弓病:常由动脉粥样硬化、梅毒或大动脉炎引起。产生与眼缺血综合征一致的眼底表现,双眼发病。检查时会发现上肢和颈部缺乏动脉搏动,手凉及运动时上肢肌肉出现痉挛。 12.眼缺血综合征如何治疗? 理论上有效的治疗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但完全阻塞者无效,视力预后差。虹膜新生血管伴眼压升

8、高者,可行广泛视网膜光凝。 13.视网膜静脉阻塞如何分类?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它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两类。常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肾炎、糖尿病,常发生于单眼,偶可见双眼发病。 14.哪些原因可引起视网膜静脉阻塞? 在筛板或其后水平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大多为血栓形成,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粥样硬化压迫有关。压迫使血流受阻,内皮损伤,血栓形成。相关的血管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远视、小视盘也是好发因素。如果阻塞部位不是动静脉交叉处,可能为炎症性病,如视网膜血管炎。 15.老年人为什么易患视网膜静脉阻塞? 患此病的多数患者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是因为老

9、年人血管壁硬化、凝血机制和血黏度增高的原因。高血黏滞性,如巨球蛋白血症或多发性骨髓瘤,可出现双眼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样改变。老年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以动静脉交叉处、动脉壁增厚对静脉的压迫为最常见原因,其他因素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16.视网膜静脉阻塞有哪些表现? 患者自觉视力明显下降,或部分视野缺损,无疼痛感。 眼底检查可因阻塞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如为中央静脉主干阻塞,则产生严重的充血、水肿和出血,并可波及整个视网膜。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边界不清,静脉怒张迂曲,呈紫红色,形态呈分段状,时隐时现,有时埋藏于水肿或出血的视网膜组织内,在动静脉交叉处最显著,动脉变细且出现硬化,视网膜及视神经乳头有

10、形状大小不等的放射状、火焰状、片状或不规则的大量出血,以及深层的圆形出血,尤以后极部为甚。出血也可进入玻璃体内,引起不同程度的混浊。在视网膜水肿、渗出的基础上,形成白色脂肪变性病灶,并与出血病灶一起构成红白相间的典型眼底改变。这种混合病灶可逐渐被吸收,但也可留下不规则的色素沉着,视神经乳头继发性萎缩,并出现新生毛细血管网。黄斑部发生退行性变如囊样变性,且有色素紊乱。如仅为中央静脉分支阻塞,则病变只限于被阻塞的血管分布区内,视野缺损也为相应的扇形缺损;如为颞上支阻塞,则黄斑区受累时视力减退明显。此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中央静脉主干阻塞者,在受阻静脉及动脉交叉处有阻塞点,出现充盈迟缓,血

11、管壁荧光素渗漏,动静脉短路,新生血管形成及荧光素渗漏等现象,同时由于黄斑水肿和囊样变性,呈现出放射状的荧光素渗漏。 17视网膜静脉阻塞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1)眼缺血综合征:眼缺血综合征出现静脉迂曲、扩张不明显,视网膜出血相对较少,多分布在中周部。患者常有一过性黑蒙,暂时性的缺血发作或眼眶痛的病史,常低眼压。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典型的双眼科疾病变,出血或微血管瘤通常集中在后极部,渗出比较明显。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 18.视网膜静脉阻塞应如何治疗? 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双香豆素等,以预防血栓形成及发生凝血,在用药期间应每日检查凝血及凝血酶原时

12、间,以防止出血的发生。同时使用纤维蛋白溶解酶、尿激酶或链激酶等以溶解血栓,可静点或球后注射。此外,还可静点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路丁、碘剂、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利出血的吸收。中医中药使用活血化瘀方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也有助出血的吸收和治疗。对于中央静脉分支阻塞采用激光治疗以减少出血和促进吸收,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19.视网膜动脉硬化的意义是什么? 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程度可以反映出脑动脉及周身动脉硬化的同样情况,是一种老年性慢性血管病变,是由于血管壁纤维组织增厚而硬化,是老年全身血管系统的衰老象征。因此,老年人了解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程度可以进而了解自身全身动脉的硬化情况。 20.动脉硬

13、化有何表现? 眼底镜检查显示动脉血管迂曲,以黄斑部和末梢血管最为明显。动脉管径粗细不均,主要是血管内膜程度不同所致。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狭窄,反光增强,由鲜红色变为黄红色,呈“铜丝状”,动脉血管继续硬化,管腔呈现细窄的一条红色血柱,进而管腔闭塞变成白色,即卫“银丝状”,反光条纹减弱。由于中央动脉的纵向收缩,血管变短,逐渐将视网膜上的动脉向视神经乳头牵引,导致动脉变细,分支角度变锐。在动静脉交叉部的静脉,呈向心性偏斜,并出现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动静脉比例可为12,动脉压在静脉之上,形成静脉压断,两断端呈梭形,被压静脉远端呈瘤状,或出现静脉被压陷、静脉桥拱等现象。这些压迫表现可同时存在,也可部分存

14、在。 除上述的动静脉交叉压迫外,硬化的血管壁可以产生渗出和出血,渗出多在黄斑区和视神经乳头周围,呈灰白色,也可在血管旁呈点状。出血呈条状分布在血管周围者,多在表层;出血呈点状者,可分布在眼底各部,则为深层。 2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如何分类?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值的一种临床表现,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前者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可继发心、脑、肾的损害;而后者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其中老年人以肾炎多见,尤以慢性或亚急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出现肾性视网膜病变表现明显。 因此,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和肾性视网膜病变。 22.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分几期,

15、各期特征如何? 原发性高血压的眼底改变可分为四期:动脉痉挛期、动脉硬化期、视网膜病变期、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期。 动脉痉挛期为高血压初期,主要表现为小动脉功能性改变,可见血管痉挛和收缩变细,动脉走向变直,分支角度变锐,动静脉比例为12,动脉管径粗细不均,小静脉曲张等。由于长期持续高血压,血管壁发生玻璃样或粥样变性而增厚,血管硬化开始。 动脉硬化期除上述变化外,因血管壁的反光参与,则中央光反射增强,外观呈金黄色线条,呈“铜丝状”,动静脉出现交叉压迫现象,表现为单纯隐没、压断或呈梭状。动脉继续硬化呈“银丝状”,动静脉交叉压迫呈分离状,静脉远端扩张呈瘤状或呈“S”形、“Z”形变曲。如果静脉在动脉下方,可被压陷至视网膜深部;如果静脉在动脉上方,则呈桥拱样隆起。 视网膜病变期除上期变化外,尚可见出血与渗出物,前者有深浅两种,深层出血表现为圆点状或团块状,吸收较慢;浅层出血表现为条状、片状或火焰状,吸收较快,当然这与出血多少有关。后者有软性和硬性两种,软性渗出物多位于视网膜表层,多少不一,边缘模糊,状如棉絮,吸收较快。硬性渗出物多位于视网膜深层,呈黄色小点状,边缘清楚,有时在黄斑部呈星芒状排列的渗出物,是玻璃样变性或类脂类沉着物。在病变后期可见硬性点状白斑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