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17849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 虎邱仙景小学林学海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默读能力却不尽人意。默读作为阅读方法中的一种,虽然各学段的要求有所轻重,但不应该对它“冷眼相待”,不应该生硬地为追求读而默读,不应该让默读者成为一群“沉默的羔羊”。“默默读”的语文是死的,它解读的只是文字符号;“默默想”的语文是活的,它导向的是文本外的人文品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变“要我读”为“我来读”呢?一、创设情境,在问题中激发动机默读需要静心,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静心容易导致分心,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悬念制造、情境创设等,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以兴趣为动力,放飞想象和思维

2、,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并解决文本中的问题。有位教师在执教大瀑布的葬礼时是这样导入默读的:先是在黑板上画了个花圈,让学生猜猜这个花圈是送给谁的;然后揭开谜底,板书课题。学生一见课题,顿时迷惑不解窃窃私语。教师见状,故弄玄虚地说道:“奇怪,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呢?我想,同学们默读课文之后,一定能找出答案。”又如金色的脚印篇幅较长,某教师便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采用分组形式,让学生争当“提问者”和“答问者”,从默读中收集信息。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既使学生明确了默读的目的,又促使学生在默读中自悟自得。二、渗透指导,在过程中习得方法默读不是“走过场”,不是放任学生自由,它还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默读不仅

3、要做到“三不”:不出声、不动嘴唇、不指读;还要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认真用眼看,不能一目十行,更不能东张西望;“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质疑问难,用心体验;“手到”就是边读边画,在默读中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提高理解文本和积累语言的能力。如开头提到的秋天的雨一文,执教者不妨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想想画面、圈划好词佳句、批注个人感受、为秋雨写写小诗画画图这样一来,学生有的放矢,即使教室里静悄悄,也能弥漫出个性的张力,执教者也就不用担心“冷场”了。不过,应该注意的是,“知识链”比“知识山”更重要。在学生的默读训练中,教师的指导不应该盲目,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

4、发展水平逐步渗透,切勿拔苗助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和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乎目的性与规律性的默读方法。三、优化评价,在激励中提高能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默读同样一篇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默读不光是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它还能唤起读者独特的联想、体验、认知。默读的过程,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如:默读放弃射门后,有的学生说:“我喜欢西曼,虽然他飞身扑球犯规了,可是他这种为集体荣誉奋不顾身的精神真值得学习。”对于这样的独特感受,教师应该先给予尊重、珍视、褒扬。然后在允许学生保留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诱导:“是呀,西曼的精神真令人佩服,可是如果福勒

5、没有收住脚的话,西曼就危险了,你觉得呢?”既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让学生言由心生;又能因识而“导”,迷途“指”返。在这有效性的评价中,学生才会感到被认同被表扬的愉悦,才会从更多更深的角度去对文本进行解读与表达,默读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四、拓展时空,在体验中养成习惯“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厚积”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时间,默读要求一定的速度,但追求的不仅仅是速度。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二是空间,课外阅读是默读的“训练基地”,教师应与家长密切配合,努力为学生整合阅读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如:开辟班级“书香角”,创建家庭“书香园”,制作社

6、区“书香卡”,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竞争中燃烧自己的阅读激情。当然,“时空”作为默读的两个条件应该紧密结合。有了时间,才能多读多想,品读深思;有了空间,才能熟能生巧提高默读速度。“厚积”到一定的程度后,学生就能将在课内学到的默读方法“薄发”于课外实践,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反过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学生默读的兴趣,提高默读效率,从而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课堂没有书声是语文教育的悲哀,课堂只有书声则是语文教育的倒退。语文教学,既要“琅琅书声”,又要“默默读思”。老师们,不要再忽视对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和方法,让学生在默默中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理、读出神,读出无穷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