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90924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简述该政策的内容并予以简要评价。2.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过程与方法:1.列表从背景、目的、基本内容及影响等方面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2.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探讨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探索社会主

2、义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非凡勇气和创新精神,确立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树立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决心和信念。【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已经学习了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本学期也学习过有关经济政策调整的内容,具备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基本知识;学生有实际参与课堂能力和自主、合作的能力。【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表格分析法,图表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难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梳理专题线索,确立起学生学习本专题的逻辑性,再通过PPT展示20世纪苏联主要的领导人导入。展示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解读课标,使学生明确课程重难点。新

3、课讲授:材料:情景描绘:1918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提问:同学们能找出上述场景中的不正常之处吗?(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导学案问题为基础,展示学习成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出的背景。教师给出材料检验学生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出背景的理解情况,确定学生掌握后用图示法帮助学生记忆。学生以导学案问题为基础,展示学习成果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教师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列出表格,帮助学生记忆,之后以一个情境探究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找出其中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耶:下午

4、政府要来收粮,你把家里剩下的粮食准备好。二儿子:干嘛呀?粮食不能拿到街上去卖吗?为什么要给政府啊?耶:现在政府不允许我们老百姓自由买卖商品了。明天早上你跟我一起去田里干点农活吧?二儿子:好的。大儿子:爸,我的厂前几天已经被政府收去了,明天我没事,我也跟您去帮帮忙吧!耶:不用了,我跟你弟弟去就可以了,你没事就去干干义务劳动吧!耶:对了,老婆,明天政府发放生活物资,你去领下吧!)再从内容中概括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和性质。学生以导学案问题为基础,展示学习成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教师用材料进行内容巩固,并强调其影响的两面性,强调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

5、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材料二: 在1920年,苏俄农民中还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三: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记载学生以导学案问题为基础,展

6、示学习成果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教师对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进行梳理,一方面主意引导学生理解战争环境这个特殊时期不在也就不再需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特殊政策,如果继续下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就会彻底暴露;一方面引发学生思考经济危机对于政治危机的连锁作用。材料四: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1920年国民收入只有40亿卢布,比1917年还少70亿;工业总产值只及1913年的14%,其中钢和生铁的产量只及1913年的5%和3%,煤也只有1/3;谷物总产量比1913年减产1/3。全国陷入一片饥荒,人民连基本的面包和衣服都得不到满足。此时1920-1921年苏俄

7、又遭遇了大旱灾。粮食极端匮乏,原料能源缺少,工厂也无法开工。材料五: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学生以导学案问题为基础,上一问题的探讨,展示学习成果新经济政策产生的背景。教师利用图示法梳理这一系列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以导学案问题为基础,展示学习成果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教师列表格展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且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做对比加深理解记忆,同时概括出特点和意义。之后以一个情境探究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找出其中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二儿子:“爸,家里的剩粮我已经收拾好了,就等政

8、府收粮的人来了。”耶:“不了,不了,前些日子政府下令不再收粮了,现在我们只要交一些粮食税就可以了。”二儿子:“那真是太好了!可是,家里剩下的粮食怎么办啊?”耶:“现在可以拿街上去卖了。下午我们爷俩就去把家里的粮食卖了,再买点好吃的,晚上等你哥回来,我们庆祝庆祝。”大儿子:“爸,我回来了。告诉您个好消息,我从政府手里租了小厂,现在我又可以干起老本行了!”二儿子:“哥,那你不去参加义务劳动了啊?”大儿子:“不去了,现在也不用义务劳动了,都是政府花钱请人干活了。”教师将战士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再次展示出来,让学生据此比较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理解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实质,攻克本课难点内容。以材料概括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最后将中国、美国、苏联三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放在一起比较,加深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明确改革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要善于借鉴他国优秀成果。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完成本课内容讲授后,请学生概括本课内容,完成教材内容整合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