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890969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组委会函件关于组织出版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获奖作品系列丛书的通知 省_地区_县(市)教育局:当前中小学教学信息化的核心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但究竟如何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建设什么样的资源与软件才能有利于教学方法创新,是中小学教师普遍遇到的一个瓶颈问题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的宗旨是探索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途径,能够有效支撑教学方法创新的资源和软件建设模式,提升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全面推进区域及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引领了我

2、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的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的工作,更深入地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大赛组委会经过研究决定,从历届大赛获一等奖的作品中,遴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按学科、学段出版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优质课”典型案例、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同题异构课”典型案例和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论文集三套丛书。出版费由大赛组委会承担,作者拥有署名权,组委会拥有版权。我们请贵局协助进行组织:(1)“优质课”典型案例小学:数学、语文、英语每科各推荐一个案例,其它学科任选一科推荐一个案例;初中:数学、语文、英语每科各推荐一个案例,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任选一科推荐一个案

3、例,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体育任选一科推荐一个案例;高中:数学、语文、英语每科各推荐一个案例,物理、化学、生物任选一科推荐一个案例,历史、地理、政治、艺术任选一科推荐一个案例(具体见附表1)。(2)“同题异构课”典型案例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任选一科推荐一个案例(同一课题不同的案例23个,具体见附表2)。(3)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论文推荐的论文不超过5篇(具体见附表3)。请贵局将推荐表于2011年1月15日前报送到大赛组委会。被推荐的案例作者尽量在大赛获奖人员中选拔。并请被推荐的案例作者按下列要求准备相关材料,于2011年3月15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大赛组委会,作品经过复审合格后

4、将入选丛书并出版。1按照我们所提供的“编写说明及要求”(见附件2)、“参考样例”(见附件3)和“案例文稿编写规范”(见附件4),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编写:教学设计基本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有效整合解析、教学资源说明、点评、课堂实录(教学录像)。2授权人与组委会签订出版授权书。(见附件1) 注: 获奖作品系列丛书包括: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优质课案例系列 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同题异构典型课案例系列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论文集联 系 人:孙 一 联系电话:15948040961 电子邮箱:dsideal_ QQ 号:174751897 网 址: 附件1授 权 书 本人同意将作品_

5、授权给大赛组委会,由大赛组委会组织出版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优质课”典型案例 、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同题异构课”典型案例和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论文集系列丛书。 授权人(签字): 年 月 日附件2 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优质课”典型案例 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同题异构课”典型案例编写说明及要求 “优质课”典型案例内容构成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基本内容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第三部分 有效整合解析(说课的重点内容)第四部分 教学资源说明第五部分 点评第六部分 课堂实录(教学录像) “优质课”典型案例各部分内容编写说明及要求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基本内容一、教学内容分析重点

6、分析教学内容特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教学对象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特点,学习本节课普遍存在的困难。三、教学目标确定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的结果来确立教学目标。要求目标具体、明确。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特点分析和目标达成需要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创新根据本节课知识特点,说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及解决办法。六、教学流程将本节课所构思的教学过程,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流程图表达出来。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根据教学流程图,将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及实施方法表述出

7、来。可采取表格或其他形式,具体表述形式可参考样例。表格式参考如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三部分 有效整合解析(说课的重点内容)一、整合点诊断的思路和依据,解决办法的选择与思路详细说明整合点诊断及解决办法的思路及支撑整合点解决办法的资源和软件选择的思路(必须根据教学模式和理想教学过程设计来确定整合点。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选择支撑整合点解决办法的资源和软件)。二、整合效果反思1从整合效果的角度,说明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资源选择、应用是否得当,教学方法有无创新,整合效果如何。2从整合点的确定、资源的选择及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探讨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及今后教学的设想。第四

8、部分 教学资源说明1形式说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工具软件、网页;2来源说明:自制、引用(出处)、委托制作;3容量说明:分别标明各种媒体类型资源的容量大小。第五部分 点 评1点评人应为教研员、教学校长、专家,并标明工作单位、职称。 2提供文字和录像各一份,录像不超过10分钟。第六部分 课堂实录(教学录像)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录像,存储格式为MPEG。1. 图像的要求要求录制画面清楚,保证教师板书和使用的投影屏幕的画面质量,没有模糊的图像和抖动的画面。同时使用专业摄像机拍摄时必须要调整白平衡,确保使用的摄像机的色度一致。 2. 声音的要求要求录制的声音清晰,保证教师和回答问题学生的声音清晰

9、,特别是教师的声音。建议使用调音台设备,为授课教师佩戴胸麦,和学生声音分开,两路声音分别进调音台。3. 摄像机的机位架设要求拍摄录像课必须使用两台摄像机现场进行切换,满足拍摄教师和回答问题学生的需要,同时摄像机的架设必须满足同轴线原则,即两台摄像机应架设在教室(或者演播室)的一侧,同时考虑室内的光照条件,尽量避免逆光,严禁出现穿帮镜头。 4. 切换的时机 切换者应该事先了解授课的内容和整个授课的环节,以便于在适当的时机给摄像人员以最恰当的指令,一堂精品课堂实录的成功除了授课教师的努力外,很大程度取决于切换者。 5. 后期的编辑在后期编辑过程中,把握编辑特技的运用,要严格区分艺术片和课堂实录的区

10、别。 “同题异构课”典型案例内容构成、编写说明及要求一、同题异构概念的界定“同题异构”:即选择同一个学科、同一个教学主题、同一种课型、同一个年级的学生,由不同的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构不同的教学过程,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指同一个学科、同一个年级、同一类教学内容研究的教学课题。其中,可以一个教学单元为研究对象,也可以超越“教学单元”,以同一类“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二、“同题异构课”典型案例内容构成、编写说明及要求“同题异构课”典型案例内容的构成与各部分内容的编写,请参考 “优质课”典型案例内容的构成及各部分内容编写说明及要求。点评内容应针对同一课题进行。附件3 参

11、考样例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优质课”典型案例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同题异构课”典型案例汉字的构造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基本内容一、教学内容分析汉字的构造是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拓展的内容,本课介绍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4种造字法。理解造字法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汉语中的生字,又有利于学生把握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增强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课本内容比较笼统,学生单凭阅读短文很难理解这4种造字法。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很强烈,对汉字的由来很感兴趣,有了小学六年的学习积累,已经掌握近3

12、000个汉字。另外,经过初中一段时间的探究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体验学习过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对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的理解会有较大的困难,因此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达成学习目标。三、教学目标确定1了解汉字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2理解造字的4种方法及其特点,加深对汉字结构及以汉字为基础所描述的信息的理解和正确使用。3通过体会造字法的演变过程,感知汉字的奇妙和祖先创造汉字的智慧,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热爱汉

13、字和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造字法的演变过程及4种造字法的特点。难点:1.对会意字造字法特点的认识。2.合理运用4种造字法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与汉字构造相关的问题。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创新1选择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造字法,造字法的形成历史悠久,演变过程既抽象、复杂又难于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善于直观形象思维,弱点是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本课宜采用由直观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教学方法。2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动画及影视等手段把各种造字法及其演变过程演示出来。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造字法及演变过程变得直观、具体、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同时可以感受中华文明的历史悠久。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人人动手“造字”,亲自体验汉字造字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演绎、归纳总结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4运用问题驱动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整合”的作用,让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使更多的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对汉字造字法的理解和掌握。实现教师由教学向导学转变。六、教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开始问题驱动 激趣导入阅读短文初步感知灵活运用巩固新知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合作探究理解新知结束出示问题题提问激趣归纳汉字起源显示图文题指导点拨总结归纳思考回答答自读课文图文动画探究: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