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862830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单元要点分析这一组有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

2、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一组乃至后面一两组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独立识字,认识12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和46个词语。学会正确的用钢笔写字,把字写准确写美观。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3.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

3、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重点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与团结。单元课时安排我们的民族小学 2课时金色的草地 2课时爬天都峰 2课时槐乡的孩子 2课时语文园地一 5课时3 爬天都峰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

4、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是如何爬上天都峰顶的。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相、发。”2.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圈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 用不同的途径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二、课内导学(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

5、时的感觉吗?2你们知道安徽省黄山市的天都峰吗?播放课件天都峰如此险峻、壮美,一位小姑娘是如何爬到天都峰顶呢?这登山过程又发生了哪些事?(板书:爬天都峰)(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1)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2)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3)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三)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

6、含义。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四)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三、课内导练(一)课内轻松达标给“爬、峰、辫、顶、仰、似”找一个以上的形近字,然后组一个以上的词,抄写1到3遍。(二)课外实践拓展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生字、词。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2.了解课文的主要

7、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课内导学(一)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二

8、)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9、2)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1)学生读书圈划。(2)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3)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4)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三)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1)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

10、,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四)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三、导练过程(一)课内轻松达标1.根据课文中“我奋力向山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的描写,展开想象,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写“我”或老爷爷攀爬时的样子。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习课文后的体会。(二)课外实践拓展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

11、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天都峰:高、陡“我”与老爷爷 爬峰前:畏惧、相互鼓励汲取力量 爬峰时:奋力向上 战胜困难 爬峰后:互相道谢修订栏4 槐乡的孩子教学目标1.会写11个生字,认读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领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2.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语言特色,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3.通过拓展阅读

12、,进一步体会农村孩子的品质,体会具有乡土气息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结合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的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教学难点找出文中关键的词句,品析语言的魅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并会写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相关的词语。2.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2.了解槐树、槐花。二、课内导学(一) 情境导入1.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六七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

13、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出示课题)2结合图片及课前准备的资料学生介绍槐树、槐花。(二)检查预习1.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如“酿”读ning,不要读成ling;“塑料”的“塑”读s,不要读成su。)2.认读生字,用生字组词,提高对字义的理解。 3.小组合作读文。(1)结合预习情况组内说说不理解词语。(2)组内解决不了的词语做上记号,然后全班交流。 (三) 自读自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哪两部分?2.找出每部分的中心句。3.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4.槐乡和槐乡的孩子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划出有关语句,标注自己的感受。三、导练过程(一)

14、课内轻松达标我会填( )的孩子 ( )的微笑()的劳动()的清香(二)课外实践拓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深入感悟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及美好品质。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课内导学(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欣赏槐乡的美景,感受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读悟自读。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