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海上秀屿”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836187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建设“海上秀屿”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加快建设“海上秀屿”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加快建设“海上秀屿”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加快建设“海上秀屿”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加快建设“海上秀屿”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建设“海上秀屿”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建设“海上秀屿”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建设“海上秀屿”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 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1-2023 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 面落实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建设“海上莆田”推进海 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1-2023 年) 的通知,加 快建设“海上秀屿”“海洋富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推进秀屿高质量发展超越,特制定以下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坚持陆海 统筹、转型升级、文化共融、生态优先四

2、项基本原则,围绕 2023 年、2025 年、2035 年三个阶段目标,大力推进“海洋富区”建 设,实施港口建设提升、临港产业升级、临海能源产业培育、 海上牧场升级、海洋科技创新、深化海洋开放合作、滨海旅游 品质提升和海洋生态综合治理等八大专项行动,全方位推进湾 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海上秀屿” ,全力推动 以港兴业、强产兴城、产城联动,为奋力谱写港兴业旺富美秀 屿高质量发展超越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二) 基本原则坚持陆海统筹,多港联动。 以海带陆、 以陆促海,科学开 发“三湾一岛” ,统筹陆地、海岸、近海、远海空间布局和资 2 源开发,发挥深水良港优势, 串联陆海资源, 以港兴业

3、,打造 安全高效现代化枢纽港,构建海洋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港产 城人联动发展。坚持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依托南日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 场示范区和省级海洋经济产业示范区,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加 快现代海洋渔业转型提升,铸造海洋育养工链条化;加快集聚 临海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培育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滨海旅 游等产业,布局海工装备、智慧海洋等产业,推动海洋产业提 质增效。坚持文化共融,互利共赢。深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和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扩大高水平向海开放,利用国际国内两 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推动口岸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海洋命 运共同体,构建具有独特文化符号的“一带一路”品牌,力争 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

4、第一家园示范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眼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协调发展海洋经济,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并重,深化海洋 生态综合治理,守好碧海蓝天、洁净沙滩,推动海洋碳中和, 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三) 主要目标到 2023 年,海洋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现代海洋产业 体系基本建立,海洋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高质量发 展优势。全区海洋生产总值力争达到 245 亿元左右, 占全区生 产总值比重达到49%左右。全区港口吞吐量力争突破 650 万吨, 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超过 2.2 万标箱。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 3 90%以上, 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市下达目标。到“十四

5、五”期末,多港联动、公海铁联运的优势进一步 发挥, 以港兴业、强产兴城、产城联动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 局基本形成。现代海洋渔业、临港新型功能材料、高端装备与 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再生能源、滨海旅游和现代海洋服务等产 业进一步提升,努力打造一百亿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到 2035 年,秀屿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实力大幅 跃升,海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海洋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海洋 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 显增强,海洋经济强区的地位不断巩固,为全方位推进秀屿高 质量发展超越提供重要支撑。二、专项行动(一) 港口建设提升专项行动1提升港航基础设施水平。 围绕石门澳、莆头作业

6、港区,重点推进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配套公共码头,加快推动莆 头作业区 3-4#泊位、石门澳作业区 6#、9#、11#泊位等工程建 设,切实提高港口与临港产业的适配度;完善提升进港航道, 推进湄洲湾航道四期石门澳航道工程建设。牵头单位: 区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临港工业园区、石门澳办2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公铁海多式联运发展。疏港 铁路方面,建成福厦铁路客运专线,启动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 莆头支线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 推动莆田港后方铁路支线 (莆田东站至兴泉铁路) 建设,开辟 4 通往江西等内陆地区的第二通道。疏港公路方面,进一步拓展 疏港道路 20 分钟

7、到达高速路网功能,重点推动建设联十一线秀屿段,纵一线 G228 东营围垦至月塘西园公路、联一线 S211 南 日段等项目。牵头单位: 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南 日镇3完善港口服务功能。提升港口功能分工水平,突出冷链 港、散杂货港、化工港和陆地港等多港联动,加强港口散杂货、 集装箱、冷链等软硬件建设和服务功能。推动“莆田厦门” 集装箱穿梭巴士常态化、便捷化、航班化运营;持续跟踪对台 冷藏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推动“秀屿金门”集装箱航线班 轮化运营;结合陆地港建设,对接中铁特货,加快发展商品汽 车和二手商用车铁路、滚装运输,打造福建商品汽车分拨中心。牵头单位: 区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

8、:区商务局、发改局、临港工业园区(二) 临港产业升级专项行动1打造千亿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以国家级新型功能材 料产业集群“金字招牌”为契机,以石门澳为核心承载区,延 展东峤工业园,主攻己内酰胺 (CPL) 、循环再生纤维、丙烷制 丙烯三大产业链条,强链延链补链扩链,做大做强永荣、华峰、 三棵树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推动年产2*100 万吨丙烷制丙烯、 50 万吨再生纤维、60 万吨 PA66 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推 进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探索发展地下水 封洞库,发挥我区沿海港口和地质条件优势,加强辖区地下水 5 封洞库选址调查,探索建设年储存丙烷 300 万500 万吨的

9、海底 水封洞库,提升供应链储备能力。牵头单位: 区发改局责任单位: 区工信局、 自然资源局、海洋与渔业局、交通 运输局、应急局、商务局、石门澳办、东峤工业园区、临港工 业园区2扶持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承接莆田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 健康产业合作区外溢, 以基诺厚普、栢合冷链为龙头,积极培 育引进若干家高科技企业,打造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园; 引进威高医疗器械、杭州天任微创吻合器、 中闽医药仓储、 民 众医疗器械等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同打造生物制药产业 基地、药械仓储物流基地、药械生产研发基地。牵头单位: 区卫健局责任单位: 区工信局、教育局 (科技局) 、发改局、市场 监管局、海洋渔业局、笏石

10、工业园区3推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信息和智慧海洋产业。探索发 展深远海高端养殖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实施海洋防灾减灾预 警报系统、南 日岛海洋牧场远程监视监测监控平台、重点养殖 区渔排监控系统、秀屿港区现代海洋生产性智能化服务业示范 区、涉渔船舶北斗卫星通信导航应用网络、气象保障工程等智 慧海洋安全管控体系;加快推进南日北港海上牧场电子围栏系 统建设等 3 个智慧海洋项目建设,打造“智慧渔场”。牵头单位: 区工信局责任单位: 区海洋渔业局、发改局、气象局、区委军民融 6 合办、临港工业园区,南 日镇、平海镇、埭头镇(三) 临海能源产业培育专项行动1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围绕福建 (莆田) 国家新能源

11、产 业示范区创建,坚持向海揽“风” ,继续推进南日岛海上风电 一期、平海湾海上风电二、三期等项目建设,争取引进落地海 上风电运维基地,打造秀屿海上先进风电产业园。适时规划、 有序发展深远海风电产业。探索海上风电场与海洋牧场建设相 结合的开发模式,推动建设南日南、北港风电区渔业融合发展, 启动万亩埭头石城风电区海域建设,新增养殖海域面积 10 万亩 以上,打造国家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示范区;探索在符合用 海用岛政策的无人海岛上,建设集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储能 电站、海上制氢为一体的智慧能源海岛。牵头单位: 区发改局责任单位: 区海洋与渔业局、 自然资源局,南 日镇、平海 镇、埭头镇2实施“渔光互

12、补”光伏项目。探索利用近海养殖场水域, 推动建设漂浮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打造集水上发电、水下 养殖“渔光互补”光照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促进光伏产业与 渔业养殖融合发展,重点推进莆田后海垦区“风、光、渔、观” 四位一体综合示范项目,打造清洁能源养殖融合发展示范区。牵头单位: 区发改局责任单位: 区海洋渔业局、工信局,南 日镇、平海镇、埭 头镇3做强LNG 产业。 以中海油福建 LNG、燃气电厂项目建设 7 为依托,争取打造国家级 LNG 战略储备基地和电力供应基地。 大力发展冷能空分、精细胶粉、丁基橡胶等LNG 冷能利用项目, 着力延伸LNG 产业链,着力策划热电冷多联供、冷能利用、汽 车 (

13、船舶) 加气等项目。探索利用LNG 接收站冷能代替电能制 冷,在东庄建设莆田现代海洋生产性服务示范区项目冷库、超 低温水产冷库,提升远洋渔获物储备能力。牵头单位: 区发改局责任单位: 区工信局、海洋渔业局、临港工业园区,东庄 镇4.启动核电前期工作。继续做好莆田核电厂址及电力出线 走廊保护工作,适时启动埭头核电前期工作。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工信局、埭头镇(四) 海上牧场升级专项行动1加快养殖业转型升级。加大育种育苗力度,依托中国平 海湾双壳贝类繁育基地、后海渔业科研基地,推进渔业良种化, 发展工厂化育苗、智能化生态繁养,建设南美白对虾种业中心、 三倍体牡蛎 (生蚝) 养殖

14、科技示范基地、真蛸育苗基地,建设 市级良种场规模以上水产种业企业 5 家以上。加强双线紫蛤、 莆田花蛤、南 日鲍、莆田牡蛎“四大贝苗”良种资源开发利用, 培育发展“真蛸”“绿盘鲍”“龙须菜”等特色水产新品种, 打造一批全国性特色水产种业品牌和育苗基地。大力发展深海 智能养殖渔场,实施深海装备养殖示范工程,借助筹建的省深 海养殖装备租赁公司,促进“振鲍系列”“福渔系列”及“全 8 潜式可升降刚性网箱”等深海养殖装备发展和应用推广。积极 发展陆基工厂化全循环海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多 营养层级养殖、全塑胶渔排养殖等模式。推动新建深水抗风浪 网箱 20 口以上,更新应用环保型塑胶渔排 2.7

15、 万 口以上,建设 筏式养殖设施 4.5 万亩以上,在南日、埭头、平海等海面打造 深海养殖示范区,试验示范推广智能高端渔业珍品,形成海水 养殖的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平台。牵头单位: 区海洋渔业局责任单位: 区发改局、工信局、教育局 (科技局) ,南 日 镇、埭头镇、平海镇2扶持发展远洋渔业。实施捕捞渔船升级改造工程,支持 “造大船、闯深海” ,提升远洋渔船装备水平,推进坦桑尼亚 远洋捕捞合作项目,新建改造远洋渔船 20 艘以上。支持组建多 种经营模式的远洋渔业企业,逐步形成一支质量过硬、结构合 理的现代化远洋捕捞船队,积极参与开发新的国际渔业资源, 开拓远洋渔业发展空间。引导渔业企业在海外建设养殖基地, 有序发展海外智能化、装备化生态牧场,鼓励有条件企业在主 要作业海域沿岸国和地区建设集渔获物集散、加工配送、冷链 物流、采购交易、船舶租赁与维修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海外渔 业综合基地。牵头单位: 区海洋渔业局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局、财政局,埭头镇、 平海镇、南 日镇3推进海产品精深加工。依托汇丰食品、汇龙海产等龙头 9 企业,对接引进正大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突出海洋养殖工厂 化、深水化、 良种化、名优特、无公害,重点发展鲍鱼精深加 工,扩大藻类、贝类、牡蛎、海带及低值鱼虾类等大宗品种的 精深加工,积极培育海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海洋产业迈向 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