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五柳先生传-同步训练2.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82901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五柳先生传-同步训练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2-五柳先生传-同步训练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2-五柳先生传-同步训练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五柳先生传-同步训练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五柳先生传-同步训练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 不慕荣利_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_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_ 亲旧知其如此_造饮辄尽_ 期在必醉_ 曾不吝情去留_ 环堵萧然_ 短褐穿结_ 3.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4.“五柳先生”名号来历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活的情况如何?(用原文回答)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

2、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环堵萧然( ) 短褐穿结( ) 晏如也( ) 造饮辄尽( ) 兹若人之俦乎( ) 6.翻译下列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7.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 8.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表现在哪

3、六个方面?概括出来。 9.“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二)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萧统陶渊明集序) 注: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跌宕:文章富于变化。莫之与京:没有人能超过他。京,大。笃:坚定。污隆:沉浮。污,下降。隆,上升。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跌宕昭彰( ) 不以躬耕

4、为耻( ) 11.萧统高度赞扬了陶渊明的创作和为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选文和你的读书积累,从其诗、其文或其人的任一角度发表见解。 (三) 吕蒙正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A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B时皆服其量。 注: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参政知事:副宰相。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穷问:彻底追究

5、。穷,穷尽,完结。问,追究。量:度量,气量。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不喜记人过( ) 是小子亦参政耶( )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 蒙正遽止之( ) 13.下列句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连接起来。 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A同列 蒙正遽止之B朝士姓名 不问之何损C吕蒙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 A: B: 15.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三、作文 16.学习五柳先生传的写法,写一篇自传。 参考答案: 一、1. 2.处所 羡慕 高兴的样子 过度喜欢 旧交,旧友 往,到 希望,愿望 并 周围环着四堵墙 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

6、衣 3.B 4.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二、(一)5.清寂 有破洞 安然自若的样子 就 此 6.喜爱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要旨)。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7.突出旨趣,勾勒五柳先生不拘形迹、不慕荣利的特征,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 8.少言,好读书,嗜酒,脱略形迹,安于贫贱,以文自娱。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的“不慕荣利”,宁愿淡泊自处,甘于贫穷,表明了他不求宦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也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就这一点来说,无疑

7、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他这样不问世事的隐居态度,也有消极避世的成分,尤其是想回到过去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里去,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二)10.显著 亲自 11.从陶渊明的诗歌、散文或人品的任一角度来谈均可,但必须体现平日读书积累。观点可与萧统相同,也可另有创见,但要做到自圆其说和不偏激。答案举例:其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开创田园诗派。如饮酒这首诗,名为饮酒,实则表达自己清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耐人寻味的佳句。其文语言晓畅,主题深刻。代表作桃花源记,其中虚构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豁然开朗”,“乃不知有汉”,“无人问津”等句均具有恒久的魅力。其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慕荣利”,不为五斗米折腰,气节高洁傲岸,令人敬仰。 (三)12.过错 这 假装 立刻,急忙 13.C A B 14.A: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就走过去了。B: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度量大。 15.赞扬了吕蒙正不记人过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三、16.提示:要写出自己的特点,注意内容安排的先后和文章的条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