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82807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Development of Chinese Museum 沈承宁(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南京 210008)摘要:作为文化事业的博物馆,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随着社会对博物馆要求的日益增强和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博物馆应运而生,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目前中国博物馆事业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前途一片光明。关键词:博物馆 历史 发展方向博物馆是适应社会和文化需要而产生的。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历史年代1。它的起源,无论在西方或东方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世纪。公元前3世纪,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港口城市建立的亚历山大博

2、学园中的缪斯(Muses)神庙是西方最早的博物馆。公元前5世纪在山东曲阜的阙里孔子故居建立的孔子庙堂是中国最早的纪念类博物馆。这个庙堂历经二千多年,几经维修扩建至今仍是中外人士参观游览的名胜之地。可以认为:从曲阜孔子庙堂到诸葛武后祠,到李白故里,杜甫草堂,岳飞祠,文丞相祠,直到郑成功祠,林则徐祠等等,这就是具有作者:中国特色的古代纪念类博物馆。这种文化特色直到今天仍在当代博物馆事业中延续发展,形成从山东曲阜到广东中山县翠亨村到湖南湘潭市韶山冲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纪念性博物馆发展轨迹。如果进一步考察,从东西方最早博物馆的异同中,也可窥见中西传统文化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保存和利用文物及遗址、遗迹、遗物

3、,进行社会文化教育活动,这是东西方共同的一致性。利用宝藏进行各种学术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这是亚历山大博物馆的特点。数学家欧基米德在这个博物馆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明西方传统文化中重视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对于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依托其有关遗址,展示其遗物,建立庙堂,纪念他们的业绩,宣扬他的品德和思想,这是孔子故居纪念性博物馆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慎终追远”、追念前贤、尊崇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一、 近代博物馆在欧洲产生和在世界各地及中国的形成与发展14至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个新时代,被看作中世纪与近代的分界”(不列颠百科全书文艺复兴)恩格斯称之

4、为“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引发了人们对希腊、罗马时代古典文化的向往。因为在希腊、罗马的古籍中,找到了有利于反对封建宗教统治的思想武器。“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2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古代遗物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许多欧洲国家先后出现了探访古迹、搜集古钱、古书、化石和金属纪念品等古物的热潮。在意大利,人们访查罗马古城遗迹,甚至到爱琴海中的岛屿,到亚洲、非洲的一些地方,带回碑文和图略。这种对古物的收集研究,随着15世纪末环球新航线的开辟和美洲新

5、大陆的发现,更加高涨。航海事业的发展,使得从遥远的地方搜集奇珍异物成为可能。欧洲的探险家、商人来到东方,满载中国、印度的文物驶回。荷兰阿姆斯特丹城一时形成世界艺术品贸易中心。这就进一步激发了学者的研究兴趣和收集者的热情,近代博物馆产生的思想条件和物质条件渐趋成熟了。17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这就是1682年向公众开放的英国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世界最早的博物馆专业组织成立于1889年的英国博物馆协会。1903年,欧洲各国在德国的满海姆召开第一次博物馆会议。这些博物馆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研究的开展。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

6、化的文明古国。博物馆在中国有深远的历史渊源,但作为近代涵义上的博物馆事业,虽滥觞于19世纪70年代,但那时因条件尚不完备。20世纪初,清末甲午科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戊戌变法”的影响下,于1905年创建南通博物苑,成为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集自然、历史、艺术为一体的具有近代意义的第一个博物馆,规模虽小,意义巨大,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3。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于1912年决定在北京建立历史博物馆,成为中国近代建立的第一个国立博物馆。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南京、天津、湖南等地相继建立了陈列馆、博物馆或博物馆筹备处,社会文化生活为之一新。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成为中

7、国最大的博物馆,神秘的明清故宫建筑和皇家文物的对外开放,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各省、市公私及社会团体也相继纷纷建立各类地志性或人文博物馆,使中国博物馆事业有了较快发展,迎来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1937年,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使正在发展的中国博物馆事业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和严重损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博物馆事业开始获得巨大的发展。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发展博物馆事业的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博物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性质、任务和发展方向,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对旧有博物馆进行了整顿和改造,同时有计划地在一些省区建立了一批新型的博物馆、纪念馆,从此博物馆走上了

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轨道。1958,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提出“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4。此后,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等大型博物馆建筑群。全国各省、自治区也兴起了建立具有标志性博物馆的热潮,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开创了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令人遗憾的是,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使正在出现良好局面的博物馆事业受到巨大挫折。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重视和

9、支持下,博物馆事业再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逐步形成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承创新,有序发展的新局面。二、 中国博物馆的现状及其特点首先,中国博物馆建设具备了一定规模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博物馆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仅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就有2200余所,与此同时博物馆的门类日益丰富,综合类、社会历史类、革命史类、军事史类、名人故居类、艺术类、自然类、地矿类、科技类、产业类、民族风俗类等多种类型博物馆各展风采,竞相辉映。文化、文物部门与其他行业、部门办馆日益普遍,还出现了民间集体和个人兴办的博物馆。20世纪生态博物馆被引进我国之后,中挪两国博物馆专家合作,于1998年在贵州率先

10、建立了第一个生态博物馆,其后在贵州、云南、广西、内蒙古等地区又兴建了11个生态博物馆,保护着苗、瑶、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形态5。令人可喜的是目前博物馆的地域分布更加广泛,以往博物馆相对薄弱的西部12个省区,目前,拥有各类博物馆400多所,改变了过去博物馆过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一些大中城市的不平衡局面。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湖南博物馆、山西博物馆、辽宁博物馆、甘肃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中国科技馆二期陈列大厅等一批现代化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极大的缩短了中国博物馆事业与世界发达国家博物馆的差距。在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

11、政区和台湾地区博物馆事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香港艺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大学美术馆、澳门博物馆、大三巴遗址陈列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科技馆等,在收藏、研究等方面除了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展览陈列水平之外,还相继同内地博物馆合作,共同举办了“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战国雄风河北中山王国墓文物展”等出土文物精品展,对构筑港、澳、台地区同内陆省区文化交流,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起到积极作用。其次,中国博物馆藏品丰富,价值珍贵,举世瞩目,已成为中华文明可移动文物的宝库。目前,仅全国大陆地区文物系统博物馆的藏品即达930多万件。与其他行业、部门、系统博物馆的藏品合作约有1

12、200多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文物局关于博物馆藏品管理方法的有关规定,各级各类博物馆相继建立了规范的藏品管理制度,藏品保管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对金属、纸张、漆木丝织类文物和动植物标本进行有效保护,其中有不少藏品保护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三,博物馆界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学术研究成果,已成为各级各类博物馆持续发展的骨干力量。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前,历史和地方史志博物馆专业人员主要是来自高校考古、历史、美术等专业的毕业生。进入80年代以来,一些博物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包括部分硕士生和博士生,充实到各级各类博物馆,较好的改善了博物馆的人才层次,结构状况。

13、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大学联合兴办的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以及80年代初成立的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和各省文博学术团体,积极参与国际博物馆协会和国际上其他专业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专业人才培训、研讨,先后出版数十种学术刊物、博物馆学论著、发表各类研究成果,使中国博物馆事业在世界文化、学术领域的地位和声望不断提高。第四,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凸显,成为中国博物馆的显著特色之一。近十年以来,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各类陈列展览8000多个,接待国内外观众1.52亿人次左右。与此同时,各地博物馆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每年赴国外举办展览三、四十个,观众达千万人。全国有近千所博物馆、纪念馆被中宣部、文

14、化部、教育部等部委及各级党委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五,近几年来,中国博物馆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方向,不断改进陈列内容和陈展方式,注重营造高雅的人文环境与优美的生态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强化群众参与,尤其是在吸引青少年参与博物馆活动,以优美环境、优质展览和优良服务奉献观众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中国博物馆不仅是人民群众获取知识,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感受美的熏陶的重要场所。而且日渐成为人们文化休闲与旅游消费的上佳选择,受到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观众的欢迎。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博物馆事业一直自觉坚持围绕中心、服从大局、为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进步服务的正确方

15、针,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特有的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毋庸讳言,当前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的地位尚不相称,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譬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博物馆品类不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矛盾;博物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生存、发展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博物馆提高发展水平所需的物质技术条件与经费短缺的矛盾;博物馆加快发展与管理工作相对落后的矛盾;民间博物馆的增长和文物藏品来源不足的矛盾,与经济领域和其他行业相比,博物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制度、经费筹措使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步伐相对落

16、后,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前进步伐和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要求。这些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克服和加以完善。三、 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博物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博物馆事业的兴起,以及与此有关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博物馆事业的不断成长,繁荣和壮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存环境的改善。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1届会议对博物馆定义为:“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他把收集、保存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世,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6。1989年9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2条再次修改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且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7这是迄今国际上比较通行也相对稳定的博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