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821526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位置与方向1、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向,南北是两个相对的方向。2、八个方向 北西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东南 南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口算除法1、口算方法(1)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百数 在口算时,首先应将整百数看作是由几个百组成的,几个百除以一位数,商是几个百,即为几百。(2)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 在口算时,要先将几百几十数看作是由几个十组成,几个十除以一位数,商是几个十,即为几十。2、 估算方法(1)进行除法的估算时,首先要将被除数看作是它最为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用这个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去除以一位数,就可以得到估算的

2、结果了。(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可以将三位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几百几十数,是除数的倍数;另一部分是三位数减几百几十数后剩下的数,再把这剩下的数看作是它最为接近的的除数的倍数,这样就可以得到更精确的估算结果。(二)笔算除法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1)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先用除数除被除数的十位,商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然后除被除数的个位,商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2)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的,先用除数除被除数的十位数,有余数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下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继续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位数

3、除以一位数,还是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起,如果被除数的百位数比除数大或与除数相等,那么商写在百位上;如果被除数的百位数比除数小,不够除,就要将百位数与十位数合起来再除以一位数,得到的商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3、 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1)被除数中间有0,若百位数不能被整除,就要将余下的数和十位上的0合起来再除;若百位上的数可以被除数整除,十位上的0除以除数等于0,要写在商的十位上。 (2)被除数的末尾有0的除法,也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起,若除到十位数时正好可以除完,那么商的末尾就要写上一个0;若除到十位数时并没有被整除完,就要将十位上余下的数加上个位上的0,再除以除数。4、 商

4、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计算除法的时候,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上面写0;有几位连续不够商1,就要连续用几个0占位。5、 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1)商的末尾有0而且没有余数 除法时,当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正好除尽,被除数的后面还有一个0或几个0,就要在商的后面同样写上一个0或几个0。(2)商的末尾有0同时还有余数的 在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同时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可以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5、2)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就必须比除数小。7、 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如果积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如果积不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有错误。(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方法来验算。三、统计(一)简单的数据分析条形统计图 角坐标系上,用条形的高低(或长短)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大小的图形;常见的有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统计图中的一格可以代表1个单位,也可以代表若干个单位;在统计的数据比较大时,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

6、量。(二)平均数平均数 若干个数相加的和,被这些数的个数除,所得的结果叫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求平均数的方法 (a1+a2+an)n四、年、月、日(一)年、月、日 1、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是31日的月份有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和十二月,一个月是30日的月份有四月、六月、九月和十一月,平年的二月是28日,闰年的二月是29日。 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二)24时计时法 在一日(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第一圈从夜里12时(也就是0时)到中午12时,是

7、12小时;第二圈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也是12小时。(注意:在计时时,当时针转到第二圈时,一定要加上前一圈的12小时。)五、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乘法 1、口算乘法 (1)口算整百数乘整十数,先将整百数看作是几个百,将几个百与整十数相乘,得出结果。 (2)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先将其任意一个整十数看作是几个十,再将几个十与另一个整十数相乘,得出结果。 (3)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先将整十数看作是几个十,用几个十去乘两位数,得出结果。 (4)口算两位数乘整百数(各位相乘不进位),要先将整百的数看作是几个百,再将几个百与两位数相乘,得出结果。 2、估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在

8、进行估算时,可以同时将两个乘数都看作是它们最为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也可以将它们其中任意一个乘数看作是它最为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二)笔算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各位相乘不进位)的乘法算式,在笔算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一个乘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一个乘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乘得的积再相加就是算式的得数。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笔算时,先将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乘起,哪一位上的乘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3、验算乘法时,可以利用乘法的性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它们的积不变。将两个乘数交换位置再乘,看它们的积是否相同。4、乘加、乘减的混合算式,若没有括号,就先算乘

9、法;若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式。 六、面积(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面积的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2、面积单位的化聚方法 高级单位

10、的数进率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四)公顷、平方千米 1、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1)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是:平方米、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 (2)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边长是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也叫做1平方公里。 2、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认识小数 1、小数的意义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

11、份、1000份这样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可以分成两部分 小数点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 3、小数的数位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小数的数位。小数的数位顺序如下: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计算单位百十一(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4、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

12、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6、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是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八、解决问题 1、解答乘除法应用题,要先读准题目,理解题意 2、解答连除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九、数学广角 1、当物体发生重复时,注意要先将重复的物体挑出来,将其他没有重复的物体先计算,再加上这个重复的物体就可以了,或者是先将所有的物品计算出来,再减去这个重复的物品。 2、在进行等量交换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已知条件,掌握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再来进行交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