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他人的行为.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81431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侵犯他人的行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侵犯他人的行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侵犯他人的行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侵犯他人的行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侵犯他人的行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侵犯他人的行为一、概述 之所以称为侵犯他人的行为,是因为打人、抢别人的玩具、骂人、拿别人的东西、说谎等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利益。然而婴幼儿时期,这种侵犯他人的行为无论从行为的原因、表现、过程都与年龄稍大些的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攻击行为或者偏差行为有所不同;他们打人却不带任何敌意,骂人却不知道骂人的意义,拿别人的东西是明目张胆的,别人来要也不还给。他们这些行为的发生不是蓄意的,而是因为年龄小,社会性发展水平低,不懂得社会的行为规范造成,虽然可以原谅,但是,一定要努力减少或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否则,日积月累形成习惯,就不可以原谅了。二、常见的问题 (一)打人、抢别人玩具、咬人等行为 1、概念 到底什么是攻

2、击性行为,每位学者的看法不同。有人从广义的角度来解释,认为所有扰乱环境的行为,从最轻微的争吵到暴力逞凶都算攻击。有人把攻击局限为造成他人疼痛的行为等等。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孩子打人、咬人、把人推倒在地行为呢。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四版(简称DSM-)的诊断标准,攻击性行为是在过去12个月中下列情况当中出现三种以上,或是过去6个月中出现一种以上:经常欺凌弱小,经常引起打斗,使用武器伤害别人,对别人或动物施加残酷行为,抢劫、勒索、偷盗,蓄意纵火、破坏。可见婴幼儿的打人、咬人、抢别人玩具等攻击性行为并不完全符合DSM-的诊断标准。首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不带有任何敌对的意图。一个孩子伸手去抢另一个孩子

3、手里的玩具,只因为他想要玩这个玩具。一个1岁多的孩子去推另一个孩子,为的是他能拿到或得到他所需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幼儿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所以我们将这种表达方式或行为看作是行为上的冲动。不过也不排除孩子在无法控制愤怒情绪,无法应付内在外在挫折时,会采取打人、咬人、把人推倒的做法。 2、原因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行为冲动与生理、心理状况都有关系:1)当孩子体内的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不平衡、过高或过低,内分泌发生改变,对某种食物过敏,都会使儿童的行为比较冲动而容易“动手”或“动口”咬人。2)冲动行为的产生,与儿童发育水平有关系,当一个孩子发育不够成熟的时候,

4、神经系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动作及动作的力量,表现为好动手。从孩子的心理状况来看,3)当孩子有很强的交往愿望又不能得到满足时,也会动手,这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4)交往需要语言,我们发现好动手的孩子往往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玲玲经常好动手推别人、抢别人的玩具,或者干脆咬别人,其实玲玲长的很瘦小,一点儿也不凶。已经1岁9个月了,除了爸爸、妈妈外,还什么话都不会说。妈妈说玲玲心里什么都明白,什么话都懂,就是不会说。玲玲身上出现的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当孩子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会采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5)活动过度是一种发展上的问题,许多研究指出儿童活动过度的情况越严重,好动手的情况越多,

5、活动过度与好动手息息相关。6)儿童好动手的行为与家长、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密切的交互的关系,且不说家长本身的行为会成为儿童的榜样,如果家长对儿童的愿望、需求不能给与正确的理解和满足,也是儿童好动手的重要原因之一。3、干预方法 首先家长不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大惊小怪,但是孩子的这种表达方式必须改变,否则形成习惯就会成为行为问题。如何改变这种表达方式呢?1)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允许孩子自由活动、自由表达的环境,家长要接受孩子的行为和情感,学会观察和理解孩子产生行为的情感。2)不要建立起“打人”、“坏孩子”这些词语与他行为的联系;但是要逐渐教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可以让他去玩一玩别的游戏。3)多

6、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培养他们听觉学习的能力,尽可能让孩子学着大人说话,讲故事,以培养他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当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不适宜行为必然会减少。4)注意调整孩子饮食,减少有糖饮料和含有色素的食品;5)给与必要的惩罚。(二)骂人、说脏话 1、概念 骂人、说脏话是一种语言的攻击性行为,但是,婴幼儿语言,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因此说脏话“骂人”的问题实际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还没学会说话,就先学说脏话骂人呢?其实这可能是家长的误解。1岁半到2岁的孩子,大约只能掌握300个左右的词,也就是说他的词汇量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往往用同一个音节或词表达不同的意思。在这个年龄阶段,也

7、有不少孩子说话不清楚,有时家长误把他们不清楚的语言当成脏话,并加以强化,于是“说脏话”似乎就成了真的。 BR2、原因 儿童的语言是学来的,3岁以前是孩子学习语言最快的时期,如果他常听到脏话就会学着说脏话。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及其他成员有人说话常带脏字,或骂人,孩子极易学到。另外电影、电视中人物说话也对孩子有影响。2岁左右是孩子心理反抗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你越是阻止他说,他就越要说。因此,不让孩子说脏话,大人首先要讲文明。 3、干预方法 1)其实孩子说脏话时,并不清楚脏话的意义。你若问他:“你刚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会天真地告诉你他的想法。因此用惩罚打责骂或吓唬的手段对待这样的孩子,只能

8、适得其反。2)有时脏话也是孩子内心不舒服、挫折的反映。说脏话可以缓解紧张,宣泄情绪。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说脏话的现象就会减少或消失。(三)说谎 1、概念 说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话叫做说谎。但是3岁以前的孩子说的话与事实不符,家长切不可以大惊小怪地认为孩子说谎。例如:某个孩子看到别人有一支玩具枪,就煞有介事似地说:“我爸爸也给我买了一支枪,可漂亮了。”其实他爸爸并没有给他买枪,还有的儿童为了炫耀自己,告诉小朋友他家有一只特别好看的波斯猫,其实他家并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2、原因 一般来说,3岁以内的孩子不会有意识地欺骗人,他们说的话与事实不符,往往有其原因。1)不能将现

9、象与现实分开:他想象着爸爸给他买一支枪,希望家里有一只波斯猫。这种想象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时也是一种强烈愿望的表达。当这种想象或愿望到达一定程度时,会误将想象的东西认为是真的而说出。2)认知水平有限,概念模糊:3岁以前,时间、空间、数量、人事等概念还比较模糊,可能把以前的事情都当作昨天,把昨天当作今天,由于概念的模糊造成了表达的错误。3)说话受大人启示,顺着说出不符合事实的话。比如:妈妈告诉姐姐别把杯子里的水洒了,他会说是姐姐把杯子里的水洒了。4)为了达到某些目的或躲避惩罚故意说谎。比如:为了出去玩,没有吃饭却说吃过了。为了躲避惩罚,死不承认自己的过错。 BR3、干预方法 当听到

10、孩子说与事实不相符的话时,家长不要轻易断定孩子说谎。首先要分析原因,再做决策。1)如果属于非常希望有一支枪,非常希望有一只波斯猫的情况,则因尽量给与合理满足。2)如果属于概念模糊,家长就要耐心长期教诲。遇到儿童这种“说谎”家长对儿童讲清道理就行了。3)对于真正说谎的孩子,家长要自我反省,不要过多地、无理地惩罚孩子。同时告诉孩子,说谎是不对的。 (四)拿别人的东西归为己有 1、概念 拿别人的东西归为己有从概念上说是偷盗行为。一位母亲来咨询,诉说他2岁多的儿子有“顺手牵羊”的毛病。到朋友家去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别人家的小东西拿了回来,使得母亲很尴尬,同时也很担忧,怕孩子这么小就“顺手牵羊”拿别人

11、的东西,长大了还不成了惯偷。“偷盗”这个词与不懂事的孩子联系起来恰当吗?孩子的词典里并没有偷盗这个词,也就是说幼儿时期没有偷盗的概念,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要拿走。这时他并不懂这个东西不是自己的,不该拿。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并没有这个东西应该属于谁的“物权”观念,爸爸的东西也是妈妈的,妈妈的东西孩子也可以用,因此他拿了别人的东西,即使别人讨要,他也不给。其实这也是正常现象,是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的时期。心理学家称其为“自我中心”期,亦即一切都是以我为中心,满足“我”的需要。这是一个分不清你的,我的童稚阶段,这个阶段是儿童成长轨迹中的过渡现象,这个时期渡过之后,“顺手牵羊”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便会

12、慢慢消失。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归为己有是有别于偷盗的,不能算是偷盗的不良行为。2、原因 真正的偷盗行为没有一个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大致可以从个人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几方面分析。比如:1)占有欲、发泄情绪、嫉妒好奇心、冲动、自悲的补偿、投机心理等因素。2)家庭、父母本身的观念和教养态度不正确造成。3)学校里交友不慎,或者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使然。4)不良的社会风气熏染。5)在婴幼儿时期,除了家庭因素,其余因素似乎都没有存在的可能。前面所提到的那位来咨询的2岁孩子的母亲还抱怨说,家里的玩具一大堆,他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其它东西也任他随便玩;妈妈的化装包、爸爸的笔乃至汽车钥匙,要什么给什

13、么,从来不加以约束。母亲还说偌大个家,没有一把锁,全部都是开放的,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正因为这样,孩子建立不起来“物权观念”。这是此期问题形成的唯一原因。 3、干预方法 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时期都应给予必要的指导,才能利于孩子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孩子“顺手牵羊”家长要尽早帮助孩子分清哪些是自己的东西,哪些是别人的东西,以尽早建立“物权”观念。别人的东西是属于人家的,使用前要征得本人的同意,比如:妈妈要玩一玩小汽车,就要跟孩子说一声:“能不能借我小汽车玩一会儿。”如果你想把他的玩具带离他的视线之外,你可以说,我拿走玩一会儿,五分钟之后还给你。成人的行为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使孩子建立起这样一种观念:不是我的东西,我不可以随便用,需要征得主人同意,于是也就不会产生上述家长的尴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