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哲重点复习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811180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马哲重点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大学马哲重点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大学马哲重点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大学马哲重点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大学马哲重点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马哲重点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马哲重点复习资料(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P4、P11解:Q: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有了相称的发展。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2)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生产力发展增进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显示出其固有的内在矛盾,引起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为马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本。 )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引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生产关系变化分裂出两大阶级,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起工人们的对抗,3大工人运动爆发成为马义产生的阶级基本和

2、实践基本。 4)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本。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科学理论。 Qb:1)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根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曾提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将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同步发生的结论。 3)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不断实践,根据一战期间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俄国国内国外矛盾深重的现实,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也许在一国或数国一方面获得胜利的论断。列宁与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的夺取十月革命

3、的胜利,使理论开始变为现实,开创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4)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列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引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涉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5)共产党宣言刊登以来的实践证明,马义只有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干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发明力、感召力。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历史形态。P28、P30解:Qa:1)所有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

4、系问题。 2)其一,意识与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及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我们有关我们周边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自身的关系是如何的?”即思维能否结识或对的结识存在的问题。 Q: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科学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三个历史形态;物质范畴;意识的来源、本质和作用。P30解:Q: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三个历史形态:朴素物质观、形而上学物质观、科学物质观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

5、觉所复写、照相、反映。Qb: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对物质多样性和统一性所做的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觉得人的意识所反映。Qc: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2)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P解:Q:物质与运动 :不可分割,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主线属性 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本和承当者 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互相依赖、互相渗入、互相涉及

6、1)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2)精致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Qb:1)马克思主义哲学觉得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特的物质性 2)自然界是物质的,一切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3)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构成部分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和特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4解:Qa:1)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

7、形式涉及物质生产劳动实践、解决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3)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性 Qb: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Q: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本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干找到最后的本源,才干得到最后的科学阐明。社会生活实践性: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本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唯物辩证法的总特性;联系观;发展

8、观。P0解:Qa:总特性:联系与发展b:联系观:1)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的关系;)事物的普遍联系规定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发展观:1)发展是迈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的永恒发展规定我们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相信将来。.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内在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解:Qa: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重要涉及两个方面: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互相联结。一方面,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

9、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总之,所谓矛盾,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既不是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也不是事物间的统一关系,而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和统一关系的联结。 Q: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同一性的作用: 1、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2、矛盾双方互相涉及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助于自身因素而得到发展。 、矛盾双方互相贯穿,规定着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二、斗争性的作用: 1、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

10、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互相关系的变化,为质变作准备; 2、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C、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的起作用,使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干推动事物的发展, 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8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体现;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及实践意义;主次矛盾、主次矛盾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实践意义(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则)。、质、量、度;量变、质变的含义及把握度的意义。解:Qa:质就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她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限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一切可以用数量表达的规定性。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就是事

11、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数量界线。Q: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一切事物、现象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互相转化。又称量变质变规律。这一规律表白,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量变和质变,前者体现为事物及其特性在数量上的增长或减少,是一种持续的、不明显的变化,后者是事物主线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线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事物。这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在新质的基本上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这是质变向量变的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12、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事物无限发展的过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渗入的。量变中有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Qc: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线、幅度和范畴。这种统一表目前:度是质和量的互相结合和互相规定。关节点是度的两端,是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畴的最高界线和最低界线。度是关节点范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突破关节点,事物的质就要发生变化。量变与质变互相区别的主线标志就在于:事物的变化与否超过了度。度是关节点范畴内的幅度,要把度和关节点、临界点辨别开来。因此

13、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火候,避免“过犹不及”。10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实践意义。解:量变是数量的增减,是不明显的,渐进的变化。质变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奔腾。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成果,同步两者互相渗入,在量变的过程中有着部分的质变,在质变的过程中有着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实践意义: 坚持适度原则,只有结识了事物的度,才干认清事物的质,不至于混淆不同事物,才干为实践活动提供对的的准则。 注意事物量的变化,注重积累,防微杜渐 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对的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1.规律,人与规律的关系。尊重客观规

14、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解:Q: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Q:人与规律密不可分。一方面,规律制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结识规律。第三,人类是在结识和把握规律中向前发展的。c: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本,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措施论规定】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只强调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15、,也反对片面夸张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的唯心主义。12.主体、客体;实践与结识的辩证关系;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结识路线;感性结识与理性结识的辩证关系及意义。解:a: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客体是指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 b:(一)实践对结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结识的来源,实践是结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结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查结识对的与否的唯一原则。(二)结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对的的结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引作用;错误的结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结论:实践决定结识,结识依赖于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这就是实践和结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Q:1.唯心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结识路线,唯物论的结识论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结识路线,这是两条主线对立的结识路线。2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想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觉得人实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觉得人的结识归根结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3.唯心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