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全章教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79373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全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全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全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全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全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全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全章教案.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材分析本章安排的是“集合与简易逻辑”,这一章主要讲述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两部分内容集合的初步知识是现行高中数学教科书中原来就有的内容,这部分主要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及集合同集合之间的关系简易逻辑知识则是新增加的内容,这部分主要介绍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充要条件等有关知识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学科,如数学中的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逻辑是研究

2、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全面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推理和判断,这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广泛地说,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基本的逻辑知识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人们文化素质的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这就是把它们安排在高中数学起始章的出发点本章共编排了3小节,教学时间约需20课时:11 集合的概念约3课时12 集合的运算约3课时集合单元小结约2课时13 逻辑用语约6课时全章小结与训练题约4课时测试约2课时说明:本章是高中数学的起始章,课时安排得相对宽松一些,

3、像小结与复习部分安排4课时,其中考虑到了对初中内容进行适当复习、巩固的因素一、内容与要求大体上按照集合与逻辑这两个基本内容,第一章编排成两大节 第一大节是“集合”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圆)等,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这一大节首先结合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介绍了集合的表示方法然后,从讨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关系入手,给出子集的概念,此外,还给出了与子集相联系的全集与补集的概念接着,又讲述了属于集合运算的交集、并集的初步知识鉴于不等式的内容目前初中数学只讲述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考虑到集合知识

4、的运用与巩固,又考虑到下一章讨论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需要,第一大节最后安排的是绝对值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此外,在这一大节之后,还附了一篇关于有限集合元素个数的阅读材料 这一大节的重点是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出现的集合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使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问题,并且可以使学生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这里,起重要作用的就是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 这一大节的难点是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含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是从本章才正式开始学习集合知识的,这部分包含了比较多的新概念,还有相应的新符号,有些概念、符号还容易混淆,这些因素都可能

5、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 第二大节是“简易逻辑”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简单的命题(包括原命题与逆命题)知识,掌握了简单的推理方法(包括对反证法的了解)由此,这一大节首先给出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意义,介绍了判断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接下来,讲述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然后,通过若干实例,讲述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 这一大节的重点是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6、”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大节的难点是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初中阶段,学生只是对简单的推理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并且,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几何课的学习获得的,初中代数侧重的是运算的技能和能力,因此,像对代数命题的证明,学生还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 根据全日制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规定,本章的教学要求是: 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掌握带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

7、题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反证法,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二、本章的特点 注意初中与高中的衔接 近年来,在与本章有关的内容上,按照教学大纲,初中的教学要求有哪些变化呢? 先看有关集合的部分初中适当渗透一些集合思想,这一点基本没有变化此外,初中去掉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绝对值不等式的内容 再看有关逻辑的部分1996年以前的初中毕业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了解命题的概念;初步掌握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能正确叙述题设与结论都是简单命题的命题的逆命题,了解正确命题的逆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正确;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能用反证法证明一些比较简单的几何题从1996

8、年起,对于高一新生,初中的要求又有进一步调整上述改为:了解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原命题成立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删去改为:了解反证法 基于以上情况,考虑到学习高中数学的需要,新教材一方面补充了一些必要的知识点,例如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另一方面对一些初中相对薄弱的内容,适当予以加强,例如关于反证法等例如,关于交集、并集的概念,教科书先从图形表示入手,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给出定义,再用实例加以说明,并且,引出概念的图形也只是采用了一种简明的形式,而没有画出全部可能出现的情况 又如,本章是对比初中学过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且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讲述一元二次

9、不等式解法的 重视集合与逻辑在中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本章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学习本章,主要目的是为了理解后续章节出现的集合与逻辑语言,会用集合与逻辑语言描述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像对一些性质、定理的理解,对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描述,对推理方法的掌握,等等 本章在集合与逻辑内容的编排上,既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又照顾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并且始终围绕着集合与逻辑在中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这一基本出发点 在集合这部分,有关集合运算的内容,就注意在解方程和不等式方面的应用,在数学概念的分类方面的应用在逻辑这部分,有关命题的内容,突出的是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理解和对复合命题真值的认

10、识,而不过多地涉及对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的判断此外,像关于复合命题的否定,对近期学习影响不大,学生学习又比较困难,本章基本未涉及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教科书中介绍了“或门电路”、“与门电路”,这是两个应用的实例实际上,计算机的“智能”装置就是以数学逻辑为基础进行设计的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要求的把握要适时、适度 本章是高中数学的起始章,适当地把握本章的教学要求是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集合与逻辑的初步知识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习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作基本语言、基本方法的准备,相应地,对知识系统性、严谨性的要求一定要适度 学习有关集合的初步知

11、识,其目的主要在于应用具体说,就是在学习其他知识时,能读懂其中的简单的集合概念和符号;在处理简单的实际问题时,能根据需要,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述在安排训练时,要把握一定的分寸,不要搞偏题、怪题集合有关性质的证明,一般不要求学生掌握有些可能混淆但在实际问题中并不多见的关系,就不必故意编排在一起,让学生去一一进行辨析 本章安排的是集合与逻辑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的讲述,是以初中数学的内容为基础的从引出有关知识的实例,到具体应用的问题,基本都属于初中数学的范围,这种局限自然会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造成一定影响随着后续章节的学习,对集合与逻辑知识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相应地,对集合与逻辑知识理解和掌握

12、的水平也就越来越高了因此,本章的教学要求,应该避免一步到位 关于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真值表,在开始时,教学重点还是借助三个真值表,加深对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了解,而不必急于让学生掌握对一般复合命题的真假的判断 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本章对教学要求的尺度,还是控制在对初中代数、几何的有关问题的理解上为宜 提高集合与逻辑的教学效益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学效益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学生用在数学上的时间比较多,像与美国比,是美国学生的好几倍;另一方面,学生在考试中表现良好,但创造性能力和应用能力有一定欠缺,个性发展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为了后

13、续章节的学习,在本章必须给学生打下适当的集合与逻辑基础,限于学生的预备知识与接受能力,在本章又不能过多地追求理论的完整,只有处理好这个关系,才能提高教学效益因此,在实际教学时,一定要抓住重点怎样把握本章的教学重点呢?一是要有助于对初中数学的理解,二是要能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扫除障碍换句话说,学习集合与逻辑,要着眼于用集合与逻辑的知识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而不要在概念的严谨性、知识的系统性上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像逻辑中有不少问题,在学术界内部都有争论,在高一数学课上,就完全没有必要去涉及了 使用数学符号要规范 本章教材有不少集合与逻辑的数学符号,这些符号的采用,依据的是新的国家标准,其中有些符号与原教

14、科书不同,在教学时应该注意课 题:1.1集合的概念-集合与元素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1)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5、(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1、集合的概念(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4)有理数集:全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