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汇编-推荐文档.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790718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汇编-推荐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完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汇编-推荐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完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汇编-推荐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完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汇编-推荐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完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汇编-推荐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汇编-推荐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汇编-推荐文档.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汇编1(2004四川省第26题)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 。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

2、集气瓶?为什么? 。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 。 2(2004年无锡市第37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 cm3、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

3、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_ (填字母)。 A红磷 B木炭 C铁粉 (3)往操作d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的刻度约为_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_ (填“偏大”或“偏小”)。 (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_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 。 3(2006年淮安市第29题)小明和小芳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

4、时,小芳认为:通过右图3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_(填“偏 高”、“偏低”或“不变”)。她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_,并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水槽中的液体是水) 小明认真分析了小芳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它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图4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1)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份,放人捆在电烙铁下面铁片的凹槽内; (2)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人钟罩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3)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烙铁电源,发现白磷先熔成液体

5、,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通电前钟罩内含有_,产生白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 得出结论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原因是_。 交流与反思小明和小芳分析了上述实验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_。 4(2006年南和县第28题)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5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

6、,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6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5(2006年韶关市第20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 ,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右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

7、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 别12345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 实验拓展 (4)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实验,发现水几乎没有进入集气瓶。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 溶液来吸收 气体,实验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6(2007年长沙市第47题)请按图8给出的条件进行实验,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提示: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酸,如:CO

8、2 + H2O = H2CO3) 图8 图9 7(2007年佛山市第19题)图9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测定空气中_的体积分数白磷着火燃烧,活塞先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_(填整数)的位置上。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_约占21% 8(2007年鄂州市第四题18、19)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请回答问题。 (1)一段时间后

9、,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2)“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_。 9.(2007年永州市第34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1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12)(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11、图12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_、B_。 (2)图1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图12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点燃酒精灯。 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

10、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1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填序号)。 (4)图12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 mL刻度处才停止。 (5)对照图12实验,你认为图11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_ 。 10(2008年安徽第14题)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13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右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_。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的化合价是_。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类型是_。 (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_ (写出一点即可) 。 11(2008年陕西省第18题)用下图14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