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答题方法和技巧.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778991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答题方法和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答题方法和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答题方法和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答题方法和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答题方法和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答题方法和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答题方法和技巧.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步骤与技巧一 标题的作用及含义:一 、考题出现形式: 1.如何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或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2.如何分析文章题目的作用? 3.说说本文标题有什么好处?二、考点解说:这个知识点东莞考试的热点,连续几年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三、答题要点和一般模式:【答案提供选项】A:作用:【要根据内容作答,不能纯粹套,分点作答】 1.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2.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设置悬念) 3.点明故事(交待事件)发生时间或地点或引出 4.渲染一种【欢快的、祥和、温馨、冷清、悲凉的】的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础。 5.揭示文章主旨【概括文章所叙之事或主要任务或揭示文章主题思想或烘托人物形象

2、】 6.内涵丰富、新颖独特、富有韵味,起读者深层的思考【耐人寻味】。 7.一语双关,揭示主题。既指,又指。 8.根据文章主要内容作答。【表达了或体现了的(主题)】B:标题含义、意蕴类:答题一般模式:表层义深层义主旨情感意蕴。 “表层义”是指标题自身的含义,“深层义”是指标题在文本中的含义,看有无比喻、象征、指代意(比喻、象征、反问、双关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含蓄蕴藉、丰富内涵、引人深思);“主旨情感意蕴”是指标题指向文本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答3点左右)。 分析类题目一般指前两个,探究类题目还要包括第三个。 【注意:如果问“好处”,根据文章内容适当把作用和含义必须一起回答】四、答题举例: 1、

3、爸爸的花儿落了题目的含义:(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指夹竹桃的败落;、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暗指我已经长大了。 2、蜡烛题目含义:、指的是南斯拉夫老夫人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 象征苏联战士的生命之光;象征苏联和南斯拉夫两国之间的友谊。 3、最后一课题目的作用:概括了故事的中心事件即小弗郎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4、心声指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友情。指李京京非常渴望表达内心感情的愿望。 作者借小说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一)、标题类试题种类及解答的总体原则1种类(1)标题意蕴探究、标题含义分析类常见设问方式:请探究标题的丰富意蕴。标题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标题作

4、用(好处)探究分析类常见设问方式:作品以“”为题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作品为什么要以“”为题?(3)标题比较类常见设问方式:作品原以“”为题,如果换成“”作标题,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标题与“”标题,哪一个更适合作该文的标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及理由。标题类试题从能力层级角度看有分析题和探究题两种,多以探究题形式出现。标题类试题从考查对象角度看有含义(意蕴)题、作用题和比较题,这三类试题的答法是不同的,审题时要特别注意。2解答的总体原则(1)弄清标题自身的含义和特点。抓标题关键词,分析其结构,真正弄清题目意思。看命题方法及其效果,拟定标题的方法很多,如以人物(物

5、象)命名、以环境命名、以主要事件命名等;标题表达上有无特点,如有没有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等。(2)弄清标题与文本在内容、主旨、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联系,这是做标题类试题的核心。一定要抓住标题在文本哪个(些)方面、角度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把这种联系找出来至关重要。(二)、主要题型的答题思路和要求1.从环境角度来看:看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从文章情节来看:是否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3.从人物角度看: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从文章主题来看:是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是否寄托了作者

6、的情感;是否深化、揭示了主题;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 概括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一 、考题出现形式: 1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或部分段落的主要内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考点解说: 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说出来,稍加分析,即可得出。有的文章中心思想暗含在文章之中,没有明确说出来,需要读者深刻体会。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就能根据文章的特点,较为熟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东莞偏重于表格的形式,相对比较简单,根据题目给样式作答。三、 答题方法和一般模式: A.根据文章内容任选一种 1.本文(段)记叙(回忆,刻画,描写)了 谁 +(时

7、间,地点) 干什么+的故事(经过,经历,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歌颂、揭露、批判 】。 2.本文(段)记叙(回忆,刻画,描写)了 谁 +(时间,地点) 干什么 + 怎么样 +结果。表达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歌颂、揭露、批判 】。 3.本文(段)通过对描写(叙述、刻画、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赞美之情【歌颂、怀念、批判】。 4.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 ”的公式套用,语句简洁通顺。公式中的“何人 ”最好用主人公。 B. (1)看标题: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一见便知。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以运用分析

8、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友谊的中心思想。 (2)看注释 (3)看过渡句(段):特别是介绍科学常识性的课文,内容涉及事件或项目较多,这类课文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往往是中心句出现的地方。如太阳这篇课文的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又如灰尘的旅行中间有一句:“灰尘的旅行,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危害性呢?”这些过渡句即文章的中心句。 (4)看开头结尾句: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一进入文章便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詹天佑一课就能从口头

9、“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5)看抒情议论句:一些记人叙事的课文,记叙中的抒情句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如一夜的工作,作者记叙了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写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又如海上日出中:“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些抒情句就是课文的中心句了。 (6)看反复出现句(段)一些课文为了表示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好几次。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小英雄雨来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句子在课文中均出现了三次。这个反复部分一般就是中心句。 文中的“谁”最好用主人公三 分析人物形象 一

10、、考点解说: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二、考题出现形式: 1.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现象特点(或并分析) 2.请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三、答题要点和一般模式 : A分析: 第一步:确定人物身份(共性) 第二步:把人物身份叠加 第三步:结合人物所做的事,(个性)分点陈述。 即:共性+个性=人物形象另外:适当加入外在形象即外貌,结合文章内容对人物的描写【根据人物所处的地位,时间段,年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入手】 6、借物喻人或借物咏怀的文章,所咏之有什么特征,主人公就有什么特征,根据内容文章中找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人

11、物性格的表达形式: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四、参考举例: 1.小孩:天真、活泼、顽皮、懂事、乖巧、朴实善良、自由快乐、无拘无束、勤劳能干、积极乐观、见多识广等; 2.青少年:热情、冲动、叛逆、要强、自立、固执、倔强 3.父母、长辈:宽厚、仁慈、善良、严厉、深沉、疼爱子女、爱家顾家、贤淑节俭、内心丰富、无私奉献、体贴宽容、默默无闻(付出)、学识渊博、有责任心、懂得教育、擅长教育、言传身教等; 4.残疾人:自强、自立、自信、积极乐观、自食其力、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热情大方、知恩图报、拒绝怜悯等; 5.农民:善良、淳朴、勤劳、热情、大方、乐于助人、质朴稳健

12、、充满慈爱、生活充满艰辛、忍隐坚毅、充满希望等(见后页) 6.老师的优秀品质:(1)慈爱,有爱心,爱生如子。(2)工作认真有责任感。(3)善于运用机智的教育方式,充满教育智慧。(4)善于钻研,课堂语言风趣生动,吸引学生。形容人物品质常用的词汇: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势利B评析:1.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 .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最好用议论性的语言,开头可以写“我认为是一个的人”。四、赏析划

13、线句子一、考题出现形式:赏析划线句子二、考点解说: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其次是理解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最后是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这也是中考常考的内容。答题思路与技巧:(1)准确把握感情因素。文学作品往往以情动人,有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些必须借助于感情线索,将其转化成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来体会。(2)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主旨。对有些语句的理解不能只看文章语句的表面含义,还必须结合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

14、,了解作者写作的基本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把握文章的主旨。(3)从文章整体内容出发,对各种分析进行综合把握,并进一步审查所做的各项分析的正确性。这是个必考的知识点,也是个难点,内容复杂且变化多端,不太好掌握,根据模式结合掌握内容要灵活运用。三、答题方法和一般模式:【一】、运用修辞手法(共12种) A.拟人 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刻画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B.比喻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刻画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C.对比或反复 答:运用对比或反复的修辞手法,把和作对比,突出了的(特点)。 D.排比:答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E.运用了极具贬义色彩的词语【贬义词褒用或褒义词贬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刻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