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探究性学习的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探究性学习的看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对探究性学习的看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课程模式。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方式。它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以“创遣”为指向而展开一系列的掌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叫艇要经历问题博境、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三个阶段。它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按能的实际应用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为此学习内容
2、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这对探究性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知识,自己建构学习,发现新知识。与传统狭义的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觉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育心理学指出:重复、单调的学习刺激容易使大脑疲劳,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生动活泼、灵活变化的学习情境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新鲜感,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目前,探究性学习越来越受重视,探究
3、活动的类型和方式也多种多样起来,不仅有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也有课后的探究性活动。但其都围绕着两个宗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我阅读了大量资料,总结出了几点我认为不错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仅供作参考。一、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猜想、假设都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训练,甚至有时候会得出一些异想天开的新方法,对问题能提出超常规的独特、新颖的见解。要利用有关内容和时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出多种猜想和假设,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探究问题的方式更加多样。课堂上的提问不要限制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在学生掌握
4、基础知识后,要适当提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例如在地理必修一中的“昼夜交替和时差”一课中,在讲解了昼夜交替的原因和原理之后,可以提问学生:“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有没有昼夜?”来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再例如在讲授“地球运动”时,我们就可以设定了这样的假设:(l)假设黄赤交角比2326大,地球上的地理现象会有哪些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思索分析: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将变大、南北极圈的纬度将变小;极昼(夜)的范围扩大、直射范围扩大;一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最大值增大、极圈之间各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值增大;温带面积缩小、热带与寒带的面积扩大;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增大。(2
5、)假设黄赤交角较小(分析与前反之)。(3)假设黄赤交角等于0度,分析:当黄赤交角=0度时,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各地终年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各地终年昼夜等长;无四季更替;气压带风带不移动。(4)假设“地球只自转”,分析:太阳直射纬线位置固定(无直射点回归运动);无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无四季更替现象;气压带风带不移动。(5)假设地球只公转,分析:昼夜更替周期与公转周期相等;地面作水平的物体方向无偏向。(6)假设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分析:增快,则自转真正周期变短,昼夜更替周期也变短;减慢,则自转真正周期变长,昼夜更替周期也变长。(7)假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分析:增快,则公转周期
6、变短;减慢,则公转周期变长。(8)假设运动方向变化,分析:自转与公转任一个方向变化,则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减短、恒星日长于太阳日;公转与自转方向都同时变,则恒星日与太阳日均不变;自转方向变为自东向西,则太阳西升东落、地面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为北左南右。在争辩中,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获得了许多以前没有获得的信息和知识。二、 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狭义学习中的弊端。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做中学”,知识不是通过简单记忆,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感悟、交往、实践、猜想、探究、归纳等活动获取。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
7、此地理教学要重在“做”,通过学生亲自做,亲身经历,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化学教学重在实验,不仅有教师演示,也有学生自主实验,充分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课堂演示的较多,而学生自主实验的较少,演示活动中活动者是教师,而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活动对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发生直接联系,教师通过演示或展示操作,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搭起认识的桥梁。这虽能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和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规律,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若将某些操作简易、现象明显的改为学生实验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性。由于受认识水平和
8、实验能力的制约,学生在实验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实验疑难,这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思”源于“疑”,质疑激活创造性思维。其实在地理中有很多简易的小实验,很适合学生自主操作。例如:模拟褶皱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我们可以用竹片向下弯曲模拟背斜,观察其顶部被侵蚀情况。这个实验如果只是老师演示,学生可能看不清楚,如果是学生自己实验,则很清晰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教师平时应该多注意收集一些地理小实验的操作,例如模拟山岳的形成、海底地貌的扩张这些实验采用的器材简单,只是一些硬纸板、易拉罐等日常生活中能找到的东西,学生易操作,也能提起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此外,除了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简
9、易的教具,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后面设置一个“地理园”,把学生们亲手制作的教具放置在那里让大家互相学习,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三、 联系生活探究学习我们现在都提倡不要死学书本上的知识,要把知识活用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知识。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身边的地理知识。如在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以提出生活中的问题: “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学习大气对太阳的散射作用时,可以提出“为什么交通警示
10、灯呈红色,汽车尾部用红灯?”再如,学习我国民居特色时,提出“北平南尖”“南辕北辙”、陕北窑洞、傣族竹楼客家“围屋”的问题。还有根据冬夏季的作息时间表来体验“随季节的不同,各地昼夜长短也不同”,“太阳光照进教室距离的远近”说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季节变化的地理现象等;探究突发性的自然灰害,如对海啸、沙尘暴的探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我们生存环境的变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让学生觉得地理是门很有用的学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而且对学生思维的扩展有很大帮助。四、 乡土情中话探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乡土情节,家乡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因为熟悉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更想去一
11、探究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乡土情节来进行探究性学习。对于自己家乡的东西,学生更有兴趣去做,也会做得更好,因为很多学生是带着浓厚的感情投入进去的。例如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发现家乡的美,然后以此作为写作题材。这种方法效果通常很好,学生们都乐意去挖掘自己家乡的美,然后用最好的文笔把这种美展示给大家。在地理教学中也一样,教师也可以以家乡中的事物为例子,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在讲到旅游时,可以以家乡中的旅游景点为例,进行考察分析。例如我们的家乡是广西,我们就可以以桂林山水这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为例,从自然、人文两大因素分析其能够“甲天下”的原因;在分析气候对民居的影响时,
12、也可以举自己家乡的例子,分析家乡的气候对家乡独特民居的影响作用;在学习商业和工业地域时,可以以自己所在城市的工业和商业做例子,分析其成因和区位因素,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在地理必修三的的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每一节都举了一个例子,教师在教授完书上的例子后,可以再举与家乡有关的一些例子,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进行分析。五、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是在实践中通过体验得到的。然而, 目前由于学校教育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机会去参与有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社会实践。网络研究性学习把现实生活搬进了课堂, 教学中可以利用Internet 技术
13、模拟各种现实情境, 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现实情境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学生在遇到类似的实际问题时, 他们很容易把课堂中用Internet 模拟训练的实践能力迁移到现实生活之中, 从而使模拟变成了现实,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以高中地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学习为例。课前, 组织学生进行海滨旅游观光, 课堂上进一步播放日照海滨风光, 创设海洋环境学习情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网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当前海洋科学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 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 利用网上、网下学习资源进行沟通、合作, 确定
14、研究主题。如日照市海洋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日照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日照市海滨旅游业的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等。学生从关注海洋科学与人类发展相关的问题入手,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 制作电子作品、地理网页或网站等。此过程, 也是学生自我学习, 培养自学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过程。六、 利用学科间联系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科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科之间的联系设计探究性学习。还是以地理为例,地理与语文、政治、历史、生物等都存在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把地理与政治结合,可以探讨中东始终是一个不稳定地区,海湾战争与石油危机,朝核和伊核问题,世界能源危机背后的
15、地理原因,可以从地理位置、资源存储、气候、海洋、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把地理和历史结合,例如可以让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要素思考为什么中原地区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丰厚的地区;把地理与语文结合,可以探讨古诗词背后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高考文综试卷的最后一道大题就是史、地、政的结合,把各科目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探究对学生高考训练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有很多种方式,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都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方向,探究性学习只有依托教材,侧重课堂,才能在中学教育中生根、开花和结果,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