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陈三梅老师的课所想到的.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766897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陈三梅老师的课所想到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听陈三梅老师的课所想到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听陈三梅老师的课所想到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听陈三梅老师的课所想到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听陈三梅老师的课所想到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听陈三梅老师的课所想到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陈三梅老师的课所想到的.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先要感谢兄弟学校给我和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非常高兴,陈三梅老师到我们昌化一小和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礼拜。我想这一个礼拜对我们陈老师来说是很辛苦的,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白天上课听课,晚上又忙着写反思,写总结。但我相信这个礼拜对陈老师来说,同时又是充实的,收获一定也不少。我们的陈老师是个很聪慧能干的老师,这一点从她第一天来我们学校我就感觉到了。因为之前我们的导师王雁春老师,并没有通知她有什么学习任务。到了学校,才通知她下午上一节五年级的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只短短的几个小时准备,她就能够做到完整地向我们展示一堂课,可见陈老师的语文功底很深,

2、教学能力很强。我很佩服!在这一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今天我根据陈老师的课堂,主要和大家交流三个话题:一、 阅读本位与写作本位二者兼顾、相得益彰。阅读是将就僵死的文字活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而写作是将一幅幅的画面通过灵动的语言内化为生动的文字。“阅读”和“写作”就像孪生姊妹,他们从来就是合二为一的。然而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往往是阅读教学就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就只是“写作教学”,很少看到真正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完美结合的课堂。当然这里我们讲的“写作教学”应该是一种广义的“写作教学”,除了写话、写段、写篇,还包括一些写作知识的教学,如何遣词造句,如何有序构段,如何布局谋篇。今天

3、陈老师的这堂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前半部分是阅读本位的,她带着学生回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习圆明园让人痛惜的毁灭,让学生一次次地在阅读中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后半部分是写作本位的,她先带着学生讨论“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是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是为什么?”,有此将学生的视角从关注阅读理解转向关注言语形式。接着陈老师又拓展了一篇同类写法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再次感受这种写法的妙处。这样的设计使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二、这堂课体现以语用为核心的语文教学观。 以学习语言运用为核心,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以语用为核心

4、的阅读教学策略有很多。1. 在课文内容理解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一篇文章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密不可分,思想内容决定着语言形式,语言形式为思想内容服务。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首先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语言形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1) 在课文内容概括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比如:主要内容概括:运用完整、连贯、简洁的语言 穷人:课文写了哪几个穷人?人与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理清人物关系的方法,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列小标题:运用简洁、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语言 六上跑进家来的松鼠:写了哪几件事? 储备冬粮(偷吃方糖)、晾晒蘑菇、叼物垫窝

5、(2) 在课文内容补白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在补白型小练笔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月光曲: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心想:( ),于是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3) 在课文内容讨论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于永正执教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片断 师:母亲在家里要承担哪些责任?联系生活想一想。 生1:抚养子女。 生2:还要抚养老人。 师:这句话中的“抚养”不妥,要换一个词。 生2:还要孝敬老人。 师:说得好!不过,孝敬老人是一种境界。一般地说,还可以怎么说?把“抚养”中的“抚”字换一个字就行。 生2:还要赡养老人。 师:请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

6、 生2:母亲要抚养子女,赡养老人。 师:抚养子女,赡养老人。这样说多好啊!2. 在课文语言研读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理想的阅读教学,是寻找到文章中思想情感与语言文字的结合点,让学生既深入体会到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又学习到文章中的语言文字。(1) 在课文关键词句品味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一开始就出示的那个重点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重点理解了“不可估量”这个词之后,围绕这个句子开展教学。在研读“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一句时,对“凡是、统统、实在、任意”几个词也做足了文

7、章,通过这些词的比较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英法联军的贪婪和野蛮。(2)在课文表达形式探究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如吴梅春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的时候,他就紧紧抓住第3自然段,发现其中对比的表达形式,从而进行了仿写练习。(3) 在课文篇章结构整理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陈老师今天的课上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3. 在课文语言迁移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学习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将课文中学到的“消极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能够独立运用的“积极语言”。陈老师的课堂中,在研读了“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之后,

8、细细品味关键词的作用,让强盗的贪婪、野蛮和为所欲为再现在眼前,又阅读收集的资料,加深侵略者的野蛮掠夺印象;还看了火烧圆明园的图片,让学生产生对强盗们的愤恨像火一般燃烧在胸膛里的时候,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回望昔日的辉煌。幻灯示出示一个句式:如果1860年,英法联军没有闯进圆明园,他们没有放那把火,那么,在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里,我们也许还能看到能看到( ),能看到( ),能看到( ),能看到( ),也能看到( ),还能看到( ),更能看到( )。巧妙的设计,将第一课时的重点研读内容(课文第三自然段)再现,将积累的“消极语言”成功地向“积极语言”迁移,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4.在课文文体

9、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神话: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语言三下女娲补天: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小说:欣赏生动的人物形象描写五年级桥: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三、这堂课向我们展现了“以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模式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在小学阶段课文阅读量仅300篇左右,三、四十万字,这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许多名人、专家都曾经断言: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

10、语文素质差的根源是缺乏课外阅读。“以一篇带多篇”阅读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文化积淀,拓宽视野,培育创造力,形成语文综合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一篇带多篇”,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形成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涵泳精思后作出价值的判断,达到深化本课主题的目的。 冲破“课本”与“课堂”的约束和限制,适当扩大阅读容量,使之与课文课教学有机整合,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缺陷相克,课内外有机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已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进行这样的主题阅读?在短短的40分钟里,既有教材内容,即“一篇”,又有“带多篇”,

11、应该如何合理运用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精读法细嚼慢咽。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种途径把文章的细微处细嚼慢咽,在有限的文字里,获得最大量的知识点。迁移法星移物换,是指在学习中通过对已有的知识应用,获得和掌握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迁移法的关键问题是能否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去学习。略读法粗枝大叶速读法行云流水写读法妙笔生花下面我们来看看这节课陈老师是如何合理运用这些方法的。今天的这堂课的前半部分,就是精读了教材上的“圆明园被毁灭”部分。将学生的愤恨、惋惜之情调动得很充分。然后话题一转,回到课题,关注全文,抛出问题: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用了

12、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的景物、文物,圆明园的毁灭部分也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为什么?当明白了:写昔日的辉煌就是为了突出表达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惋惜,并想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这就是作者独具的匠心。同样的写法出现在很多课文中。紧接着,就用迁移法,组织学生采用略读法自主阅读大瀑布的葬礼。学完之后还不忘提醒学生把这种写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短短的一星期过去了,交给陈老师的任务她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但我想我们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对于知识我们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只是觉着怎么也不够用。这不像我们过日子,过一天又感觉自己老了一天,日积月累的,大家都不喜欢。尤其是我们女人,岁月会在我们身上留下残酷的痕迹,瞧,脸上又多了几条皱纹,瞧,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曾经如花似玉的美人怎么就成了黄脸婆了呢!但知识就不一样,永远都不会嫌多,厚积才能薄发!让我们享受着这培训的福利,将自己的思想变得越来越丰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