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 消除职业倦怠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72229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稿 消除职业倦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演讲稿 消除职业倦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演讲稿 消除职业倦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演讲稿 消除职业倦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稿 消除职业倦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稿 消除职业倦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演讲稿 消除职业倦怠 爱惜自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纵观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老师,可以说是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从上古的燧人氏传火,神农氏传药,到孔圣贤人,开万世师表,及至今日,师这个字,这个职业,与中华文化已经彻底的融合在一起了,凝于血脉,源远流长。 历经千年的打磨和洗礼,历经千年的成长与积淀,教师这个职业在今天依然以他无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份力量,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执着,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定。 然而,就如同月有阴晴,有圆缺,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光明和黑暗。特别是在近些年,一些媒体对于教师的负面报道不时的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一个词也伴随着这些负面的

2、声音渐渐走入了我们的视线:这个词就是职业倦怠。 可能是出于教师职业的关系,我总喜欢追本溯源。说到职业倦怠,这虽然是四个规规矩矩的汉字,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舶来词汇。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提出,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最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就是我们教师和医护工作者。抛开那些拗口的专业词汇,我所理解的职业倦怠,用三个词就能概括,疲惫、消极和迷茫。疲惫源自于职业、社会和家庭的多方面压力互相作用,区别于传统的私塾先生,现在的职业教师已经是一个非常完备的社会职业,承担着相当的社会压力,包括业务素质,教学成果,人际关系等等。特别是少数人对于教师存在刻板偏见,加之媒体别有用心的渲染,使教

3、师的社会认同感逐渐降低,外部表象就是生理与心理的多重疲惫。 如果任由疲惫的状态肆意蔓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下一阶段的状态,消极。表现形式是对周围一切都显得没有热情,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对学生,对同事,乃至对家庭,对亲人。 消极之后,就到了第三个阶段,迷茫。再也不能脚踏实地的思考,思想已经与现实脱节,开始不屑,或者不愿意与他人沟通,进而被主流价值观抛弃。说句玩笑话,班上的孩子+1都没教明白,却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何处去”这些问题。并不是说这些问题本身不值得思考,只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譬如一个初入江湖的黄毛小子,先从长拳练起,循序渐进,乃至大成。上来就练易筋经,唯一的结果

4、只有走火入魔。 由于这三层状态是递进关系,那么要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要层层递进,迷茫是最终状态,原因是消极,根源却是最初的疲惫。所以解决问题也是依照这个顺序。 如果说健康的状态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那么迷茫的状态就是“仰望星空,脚下发力,腾空而起”,当然,最后摔的多惨,就取决于你那一脚飞的多高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双脚重回大地,对自己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理想,而不是沉浸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倘若还没迷茫,而是沉浸在消极中不能自拔,则需要重新寻找到动力。而我认为,应当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在内,注重提升自身的眼界,不是拘泥于眼前所见之一切,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

5、规划,并将之付诸于行动。在外,可以校方可以采取外力督促的方式,特别是立足于本职工作的合理化的考评,和适当的奖惩机制,作为外部助力手段,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消极之前,也是最普遍的状态,就是疲惫。这种现象最普遍,却也最难应对,疲惫的理由很多,也很复杂,不可能一一将其统计罗列,你兴致勃勃观看的电影,隔壁的观众可能已经睡着了。但是总的来说,疲惫可以分成生理疲惫和心力疲惫两种。生理疲惫,可能是要伴随我们教师一生的敌人了。作为非单纯靠脑力的复合劳动,眼睛、嗓子、颈椎、腰、背,这些脆弱的器官兄弟们时时刻刻的用疼痛强调着自己的存在感。至于办法,想要根除,怕是太难了,能做的只是尽量进行健康的锻炼

6、,不断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可以自发,亦可由校方定期组织比如健步走这种活动,纵然健康就像王屋太行,也应学那愚公,锻炼一分,就有一分的收获,一分的欢喜。而心理疲惫,引用一句已经过时的网络用语,就是累觉不爱,就目前来说,可能绝大部分来自比较,正如萨特的那一句“他人即地狱”,很多心态上的问题,来自于不健康的,不分目的和场合比较。从比成绩、到比手机、比车,比能比的一切,在无尽的比较中,心态就慢慢失衡了,又因为一旦参与进去,就像齿轮镶嵌进了机器里,就很难再停下来了,再无尽的运转中,就这样疲惫了。停止没有意义的比较,把关注点回归到更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上来,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一声“老师好”,不是比朋友圈里那个空心儿小爱心,动听的多么。 时间有限,这里也不再赘述了,问题虽多,总有解决之法,三尺讲台,吾愿终其一生;春蚕吐丝,德御人间冷暖,红烛不灭,照我学子坦途。第 2 页 共 2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