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648305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4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册数学教案目录(总课时数:80)一 简单的统计(一)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第2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第3课时:练习课第4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第5课时:练习课第6课时:求平均数第7课时:练习课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0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第1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体积和体积单位第13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第14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第15课时: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第16课时:整理和复习三约数和倍数第17课时: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第18课时: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数第

2、19课时:能被3整除的数第20课时:质数和合数第21课时:分解质因数(1)第22课时:分解质因数(2)第23课时:最大公约数(1)第24课时:最大公约数(2)第25课时:最小公倍数(1)第26课时:最小公倍数(2)第27课时:整理和复习学期备课全册教学要求。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

3、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三、全册教学要点1较复杂平均数的求法。2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互化。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4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5分数

4、的意义和基本性质。6约分和通分。7分数大小的比较。8分数的加法与减法。四、教学方法措施1、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2、加大研究型学习的力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3、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单 元 备 课第一单元 简单的统计(一)整体感知:这一单元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数两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教学的统计知识,学习用画“正”字法收集和积累,随着时间变化的各种数据和编制统计表的方法,以及将几个有联系的简单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

5、方法。教学求稍复杂的平均数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时都需要知道全部数据的总和与全部数的个数,但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不同,计算方法就不同,因此教学要注意从统计知识的角度来说明计算方法,适当与统计表结合,而不是作为应用题的一种类型来处理。在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操作、分析、比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作用和编制方法。 3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二)能力目标: 1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6、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步训练学生会看和会分析统计表;3、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1、通过具体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教学中结合统计表,数据的收集、整理来求平均数,向学生渗透统计思想。教学重点:1、学会用画“正”字法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 3、使学生学会稍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1、根据每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每组数据的个数,求出全部数据的总和。 2、编制复式统计表时的分栏方法。 3、用画“正”字法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课时安排:1、数据

7、的和整理 5课时2、求平均数 2课时3、整理和复习 1课时课 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渗透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教学课时1课时教 学 流 程(第 1 课时)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复习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教科书第1页上的复习题。请一名学生读题。 教师:我们在四年级已经学习

8、过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现在大家回忆一下这部分知识,自己做这道题。 学生填统计表并在统计图上画出表示各种车辆数目的条形图。 复旧引新 新 课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例如统计一个停车场里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由于车辆是停着不动的,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辆的数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的,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1教师出示例1同学们都知道一个路口每天要通过许多机动车。一般来说,在10分时间内,通过各种机动车是交替出现的,而不可能前面过的都是小汽车,接着全是大客车,然后再过载重车.在各种车辆交替通过的情况下,就需

9、要逐个收集和积累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通常采用画“正”的方法来分别统计出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这时,先要写出需要收集的数据名称。怎样知道所要收集;的数据是多少呢?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这个路口在10分时间内通过各种机动车的具体辆数。大家想一想,你们在什么地方还看到过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2引导学生总结:用这样的方法收集起来的数据通常叫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10分时间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便于进行比较和分析,还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想一想,这个统计表应该怎样制?请学生读题后,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道题说的是什么意思,要求是什么。 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上面各种机动车的名称学生

10、数“正”字的个数,计。算出各种车辆的数目。教师将各种车辆的数据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一说所见过的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选举时统计选票学生的回答。共同制成统计表。然后,在空白的统计表上填写摩托车和小汽车的辆数,再翻开教科书第2页,独立做在书上。 独立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激发学生学习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总结方法,应用实际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巩固练习1做练习一的第1题。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的文字部分教师提问: 这张统计表的表头应该分多少栏?每栏有几个格? 2做练习一的第2题。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 拿一枚五

11、分硬币,掷20次,题目要求“边做边记录落下的情况”是什么意思呢?怎样记录实验的结果呢? 3做练习一的第3题。 学生读题后回答,独立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学生翻开教科书自己读题,说一说五种农产品的产量各是多少,接着回答第(2)、(3)问。最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加强练习巩固新知板书设计简单的统计数据收集原始数据整理1分类数1统计表2画“正”字2统计图 教学后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掌握画正安字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并且会看统计表,会分析统计表中所说明的问题。个别学生基础差,练习中涉及到的简单问题不会回答,有待于辅导。 课 题数据的收集和整

12、理(一)分组整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力目标1初步训练学生会看和会分析统计表;2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调查等活动,渗透统计思想,特别是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教学准备投影仪及投影片3放大的例2统计表教学课时教 学 流 程(第 2 课时)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启发谈话1我们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简单数据整理和一些统计表的知识。2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

13、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姓名王兰刘方张欣陈平周玲平均身高(厘米)143140142144151思考回答问题: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这组女同学的身高有什么特点?最高的女同学比最矮的女同学高多少厘米?如果这张表上的女同学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们身高的分布状况,怎么办?探索研究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1)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独立思考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按5 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统计表)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说明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的重要性,不能随便丢掉谁最高?身高多少?谁最矮?身高多少?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围?(很难看出,要分组整理一下)(2)小组讨论: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3)分组整理的具体做法(对照着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看教材第3页,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看教材第4页,“想一想”该怎么办?巩固练习1、投影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