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低段的“图文应用题”教学.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62065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低段的“图文应用题”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小学低段的“图文应用题”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小学低段的“图文应用题”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小学低段的“图文应用题”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小学低段的“图文应用题”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小学低段的“图文应用题”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低段的“图文应用题”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小学低段的“图文应用题”教学桐乡市启新学校 薄高英摘要: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已将其进行扩展,并称为“解决问题”。小学低段主要以解决图文应用题为主,而现今低段学生识字量少,思维形象等特点影响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进程。因此,教师应在小学低段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图文应用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纯文字应用题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小学低段;图文应用题;直观;解决策略一、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眼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把应用题进行了扩展,并称为“

2、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低段的应用题主要以图文应用题为主,即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应用题。图文应用题是数学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的阶段,在现阶段培养学生解决图文应用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纯文字应用题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小学低段学生图文应用题学习现状分析1.关注图画,忽视文字小学低段数学课本上的图文应用题都配有生动形象的动物、植物、风景等图画。其主要目的是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这样的画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了一定的形象刺激作用,但刺激后的结果却不一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许多

3、学生会对图片中的颜色、场景等多姿多彩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看图就像看图画书一样,可以一直专注三五分钟。如果教师不加以干预,他们只会关注图画,忽视较重要的文字信息。2.识字量少,读题能力差学生要解决图文应用题,首先要弄清楚题目是什么意思,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做什么,这就需要学生读题。而低段学生本身识字量少的特点对于读题自然成了很大的障碍。有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词。有时就算认识所有的字,但读完了还是不理解什么意思,这就对解决图文应用题造成了很大的困难。3.思维形象,分析能力弱低段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比较弱,这也和他们的年龄相关。图文应用题的关键是抓“两个条件,一个问题”,再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

4、联系。哪个是整体,哪个是部分?学生经常分析不出它们之间相互的、内在的联系,所以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口。4.旁若无人,不善于倾听我们在课堂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正在与一位学生对话,其他很多学生却不在认真听,甚至旁若无人地做着自己的事。一位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的学生已经高高地举着自己的手,甚至喊着:“我来,我来”有时小组讨论非常热闹,但每个学生都在抢着发言,只想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而不注意听别人说什么。这样的交流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质上没有达到信息交流并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的效果。三、小学低段图文应用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一)通过读图,理解图意读图即让学生理解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心理学分析,

5、读图首先是学生感知活动,然后经过观察、分析、想象等思维过程达到理解的目的。那么低段学生读图有哪些有效策略呢?1.按顺序读图对于画面丰富的图文应用题,可以引导学生按顺序读图。由于色彩艳丽,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一会儿关注这里,一会儿关注那里,思维比较零乱。按一定顺序读图,学生就会对整幅图有一个大致的框架,以及整体的感知与理解。比如从上往下观察,由左向右观察,这样还可以较好地避免遗漏。2.分割成板块读图低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力较差,当图文应用题中的内容较多时,学生容易把信息混淆,理解上也会有所偏差。当学生读图有困难时,可以把图画分割成板块来读一读,将画面中的信息分为几组,然后再分组观察。这样的目的是让

6、有关联的一组数学信息与其他数学信息分割开来,单独进行读图,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图意。读完一组,再读下一组,依次进行。(二)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学生读图后,是怎么理解图意的?这时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交流,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学生之间有时比师生之间更容易理解对方的意思。1.深入思考在数学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有深入思考就参与交流,很多学生无话可说或说一些层次很浅的话,没有真正让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观点碰撞。可以说,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数学交流就难以展开,即便展开了也只是流于形式,失去数学交流的意义。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参与

7、数学交流。首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即学生在参与交流前要有一个独立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其次,要让学生在交流前有一定的准备,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说一说,也可以同桌或小组内先进行交流,学生就会有足够的胆量面向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2.用语言表达儿童对数学的理解常常是稚嫩的、不成熟的,但这种理解又往往是具有个性的。我们要珍视这种最初的朴素的理解,创设机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的理解,并抓住契机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自己对图意的理解。当学生把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通过数学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时,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明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只有使学生正确和熟练

8、地运用数学语言,学生才能看懂书、听懂课,才能与师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3.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提高听懂别人数学表达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教师可以用“你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你能再说一遍吗?”等语言引导学生倾听,促使学生自觉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维。其次,教师要注意进行倾听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一个学生的回答被老师听懂后,是不是多数学生都听懂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一般的教师引导语是“说得对不对”“谁再说一遍”,这样学生往往只关注“对”与“错”,或者简单地重复别人说过的答案,自己并没有积极思维。课堂中,要给学生多一些倾听、

9、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少一些过早的评价和否定,学生的思维大门会朝各个方向打开。4.用动作演示有些图文应用题表达的意思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情,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信息和问题,从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难以理解图文应用题所给的信息时,可以选择几位学生现场演示。让学生把读图后自己的理解演绎出来,不仅让演示的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图意,也让观看的学生明确了图画中所给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因为学生更容易理解具体形象的画面。“数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息的手段”,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数学交流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提高数学课堂交流的

10、有效性。(三)抓关键,突重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感受器官的感受性都有一定限度,当人们在某一瞬间注意事物尤其是较复杂的多种事物时,往往不能清晰、准确地感知它的全貌。同时知觉也有选择性,一般都只是将某个特定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当作注意的对象。在低段的图文应用题中,图画色彩丰富,信息量多。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同,他们的注意点也不一样,往往他们的注意力会偏离数学问题的核心,或者在图画上流连忘返,难以把视角放到文字上,将注意力指向真正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该脱去图画中美丽的外衣,突出图画中的文字信息,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点上,突出图文应用题的重点。(四)分析关系1.画图,变抽象为形象画图是利用

11、直观的图形来表征问题或分析数量关系的一种方式。图形这一“直观”的特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最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可以使数学问题变得直观、明了,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直观理解,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通过用“图”解决或找到思路。美国数学家斯蒂思也曾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从低段开始就应注意画图表征问题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学会看图、画图。2.列表,变模糊为清晰列表策略也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策略。列表可以帮助学生整理信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解决图文应用题的过程中,列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征问题的形式,它能

12、使信息条理化,并去除无关信息,有利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操作,变静态为动态操作就是利用实物操作或动态模拟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动手操作也是为了让问题变得更加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图意。这一策略更加适用于一些抽象性比较强的图文应用题,通过实物操作让抽象的信息变得形象,学生更易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五)尝试解决经过读图、交流以及分析关系之后,学生已理清解题思路,明确图文应用题中各部分内在的联系,同时也就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这是对学生之前整个分析过程的一种最真实的反馈方式。(六)回顾与检验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之后,必然会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而

13、发现和改正错误的最佳方法则是检验。可以自己检验、同桌检验、小组检验等,检验的过程其实就是回顾知识的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检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学低段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那么我想以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参考文献:1朱德江.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101).2陈爱苾.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6).3刘加霞.“解决问题”教学重在理清思路.小学数学教与学,2011.1(32).4林海.留住应用题的“根”.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9.4(1).5唐金海.主题图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询.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9.5(7).6邓敏.引导低年级学生读取情境图的有效方法.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1.4(34).7朱玉枝.对看图应用题数学模型建立的探讨.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9.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