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研究生幸福观教育.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561154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研究生幸福观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代研究生幸福观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代研究生幸福观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代研究生幸福观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代研究生幸福观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研究生幸福观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研究生幸福观教育.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2012至2013学年度第1学期)题 目 当代研究生幸福观教育 科 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姓 名 许猷 专 业 美术学油画 入学年月 2012 年 9 月 简短评语成绩:授课教师签字: 当代研究生幸福观教育【内容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对幸福的体验。在当今高度物质追求的社会,我们探讨当代研究生的幸福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研究生在幸福观、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极端主义有所抬头。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幸福观教育,要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加强思想道

2、德教育,培养研究生获得和感受幸福的能力。【关键词】:研究生;幸福观;教育 恩格斯说:“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种无须加以论证的、颠扑不破的原则。”1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人类的思想发展史上,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对幸福作出了各种独特的理解。2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而幸福观则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追求幸福等问题所持的稳定态度与整体的观念,即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手段、幸福标准等问题所持态度的观念系统。研究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代表着知识分子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

3、的未来,影响着社会文明进步。而且,当代研究生正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在理论上已进入确立自我意识、确立人生观的阶段,在实践上正在逐步转化为能动的社会主体。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在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对研究生进行正确的幸福观教育,教育研究生理解、创造并享受幸福,帮助研究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 当代研究生幸福观现状按幸福观主体的出发点划分:1. 社会型幸福观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根据西北师范研究研究“研究生幸福观研究”课题组对研究生幸福认知的调查报告显示,在

4、研究生感到幸福的13 项指标中,能够帮助别人的为84.5%,别人对自己道德的评价为66.7%。表明当代研究生的幸福观主要是以社会为取向,个体幸福观与社会之间相关程度密切。当代研究生能够自觉地将个人的幸福与社会道德相结合,个人的意志服从社会的价值。2. 家庭型幸福观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是构成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凝聚活力的源泉。认为家庭美满是幸福的学生比例为66.7%,在个人幸福感的排序中列第二位。说明当代研究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家庭的和睦相处,说明了家庭对人生的重要影响与作用。3. 个人型幸福观个人型幸福观可以分为进取型幸福观和享受型幸福观。调查中研究生学业优良、事业成

5、功及成为名人的幸福感比例分别为69.1% 、33.1% 和27.7%。说明研究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人生的目标,体现了当代研究生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经济富有和物质享受的比例则为21.6%和40.2%,一方面反映了物质条件在个人幸福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部分学生中存在享乐主义的思想。 按对幸福的内容或要求划分:1. 物质型幸福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对部分研究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持物质型幸福观的人以物质享受与经济富有作为自身幸福的标准。应该承认生理需要是人的基本需, 生产力发展与物质生活的保障是个体追求幸福的基础。但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如果过分强调物质对个人幸福的作用,势必会沦为

6、物质的奴隶,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或拜物主义者。2. 价值型幸福观价值型幸福观追求事业的成功、乐于助人并重视社会对自身的评价,对研究生来说则希望自己学业的优良,这部分人希望通过自身的价值,实现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即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作为自身幸福的基础,代表了当代研究生的主流幸福观。 3. 心理感受型幸福观调查报告还反应出一些研究生重视心理的感受,获得快乐、身心松弛、无忧无虑并被人羡慕等都会让研究生产生幸福体验,而报告中认为知足能获得的幸福比例为62.4%,说明当代研究生不仅重视自身价值的幸福,也关注自我心理的感受,还清楚地体会到自我满足对幸福的意义与作用。二、加强和改进当代研究生幸福观的意义

7、1. 加强与改进研究生的幸福观教育是新形式下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当代研究生面临的文化冲突、价值取向冲突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现实困惑,也给现代德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关注研究生的心理需求,尽显人文关怀,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的幸福观教育。当代研究生面临着与他们上辈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择业方式,困扰着他们这一代的诸如就业竞争的残酷、同辈之间生活条件的攀比、社会信息的良莠不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让他们面临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他们的认知模式和情绪体验导致每一个体对幸福的理解出现不一致。近年来,研究生自杀事件常有发生,具体原

8、因分析,无非是学业的压力、情感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僵化等。但概括起来一句话,皆因他们的抗环境能力差。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对环境的认知和体验能力不足,不能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一个感觉生活幸福的人是不会走向极端的。从某种意义讲,幸福观关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三观教育的具体入口和突破口。所以,幸福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枢纽、战略高地和必经之路。2. 加强与改善研究生的幸福观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追求幸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是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2004年岁末,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提出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是“扩大社会中间层,

9、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拿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式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表面上这似乎只是社会发展目标,但深入理解,我们不难看到它的终极指向是人,是人的“幸福”。可见,马克思关于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相呼应,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幸福是和谐社会的标尺,是和谐社会的价值之维度。三、在研究生幸福观教育中正确认识两种关系人们对自身人生价值目标的认识同他们对幸福的理解相联系,且

10、不可分割。个体的幸福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加强研究生幸福观教育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树立集体幸福观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整体,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个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能在社会幸福不断增长中才能得以实现并得到保障,以个人幸福为中心忽视社会幸福的幸福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格格不入,同样牺牲个人幸福、忽视个人幸福则是对人性的抹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幸福观,将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视为全面幸福的两个不可割裂的侧面,提倡个人幸

11、福服从集体幸福、捍卫集体幸福的集体主义幸福观。列宁说过:“要努力把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原则灌输到群众的思想中, 变成他们的习惯, 变成他们的生活常规。”树立研究生正确的幸福观使他们必须认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将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统一起来。2. 正确区别物质享受与精神满足的关系,反对物质至上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类的幸福发挥重要影响,物质资料为人们产生幸福感提供了物质的保证,但事实证明,人们的幸福感与物质条件并非呈同方向变化, 人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基础上势必产生精神上的需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社会为人们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条件, 同时也在为人们提供更加宽松

12、的社会环境。对当代研究生来说,必须划清追求幸福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界限,科学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奉献与享受的关系。幸福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满足,还意味着人民的幸福与国家的繁荣进步,意味着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与自身所要承担的重任。加强研究生道德人格的塑造,应加强其使命感以及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激励个体的不断奋进,用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去探寻真、善、美的真谛。四、加强和改进当代研究生幸福观的举措 1. 引导研究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要科学理解把握物质与精神、过程与结果、个人与社会三大关系,尤其要加强研究生精神幸福观、过程幸福观和社会幸福观教育。第一,加强精神幸福观教育。所谓精神幸福

13、观就是指超越纯物质愉悦的层次,站在精神愉悦的高度来体验幸福的幸福观念。马克思认为,幸福本质上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人不但是生物性的存在、社会性的存在,同时也是精神性的存在。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优裕,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肉体和物质上的享乐视为人生主要内容,也不会得到幸福。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许多思想家也看得很清楚。如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感官,那么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就是幸福。”3另一位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说过:“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它的居住处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3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要是在他生命的盛年,只知道吃吃睡

14、睡,他还算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畜生。”3这就是说,人不同于一般动物,人是有理想、有思想、有情感、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个人如果忽视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只把物质享受当作幸福,那么,这种幸福仅仅是动物水平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要在物质追求的基础上注重精神,注重文化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真正高尚的精神追求,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在这样的精神追求中才能感受到高层次的幸福感。第二,加强过程幸福观教育。所谓过程幸福观就是把幸福看作是一种永恒追求和不断实现的创造过程的幸福观念。幸福不仅是静态的享受,更是一种动态的创造过程。享受并不是幸福的全部内容,心理学家早就指出,干不好工

15、作的人,休息也不会得到满足。生活幸福的人不是不用干活的人,真正幸福的人,是连续不断追求创造的人。只有在创造中,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层次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才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才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最高享受。正是创造活动,使劳动者在“活动中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感受到个人的乐趣”3,创造过程中的这种精神享受,正是创造者莫大的幸福,这种幸福比生活中其他幸福更深刻、更充分、更持久。创造者不仅体验到生命的充实感,更能超越自我,使生命得以连续和延伸。第三,加强社会幸福观教育。所谓社会幸福观就是超越个人幸福的局限,把全人类幸福作为理解和实现幸福的出发点的幸福观念。马克思说:“人类只有为同时代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达到完美。”4正因为有人类的利益和道德,因此个体为人类做出贡献甚至牺牲时,才会产生一种极其崇高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将远远超过个人自私和可怜的乐趣。每个人的幸福依赖于自己所处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如果损害了社会利益,我们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