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上好常态语文课.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543045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生为本,上好常态语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生为本,上好常态语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生为本,上好常态语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生为本,上好常态语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生为本,上好常态语文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生为本 上好常态语文课秦兰云成功乃至精彩的语文公开课是令人艳羡的,但是如何上好一节有效的语文常态课,则更应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每天思考的重要内容。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把孩子们的学习变成他们心灵和生活的一部分,把每一节课都能上的扎实有效。如何以生为本,打造有效的语文常态课,我有着如下思考。1、以生为本,准确把握目标。我们的语文课时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最高的效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我们要随时重温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让其从宏观上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同时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全面了解学生学情,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每节课的目标不易过杂,内容不易过多,争取一课一得。

2、2、以生为本,个性解读文本。我们在平常备课中往往是拿起教参的时候过早,很多时候都缺乏对教材个性化的理解,更缺乏从孩子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教参上是这样介绍故事梗概的: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具体写了阮恒献血的过程。而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师引导看图,问:阮恒为什么献血时如此痛苦?生:因为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我是从第12自然段读出来的。(生读)师:虽然他误以为自己献血就要死去,但他还是坚持给小姑娘

3、献血,他的内心一定非常矛盾与痛苦,让我们透过阮恒的动作与神态,走近他的内心世界!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生:阮恒感到很害怕,但他想“她是我的朋友,我不能见死不救!”,所以他又举起了手。“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生:刚开始他有点紧张,所以“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他觉得肯定抽了不少的血,也许自己会死的,所以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但又不想让医生知道后停止抽血,所以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4、。”生:他觉得又过了很长时间,他的血肯定已经没有什么了,他感到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他心里特别害怕、难受。所以他哭得停不下来。“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生1:他用牙咬着自已的小拳头,是想控制自己不去想平常与伙伴们在一起的那些美好的画面。生2:他用牙咬着自已的小拳头,是怕医生看到他的痛苦,停止抽血,这样小姑娘不能得救,他原来献的血也都白费了。这节课,学生以孩子的视角来了解阮恒的内心世界,带给我深深地思索,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备课观,不得不再与教材文本进行一次对话:阮恒是个孤儿,从小生活在孤儿院,他不了解献血方面的知识,不知道献血会给别人多少,不知道献血后,人会怎么样?所

5、以他感到害怕,但是他在颤抖地举起手又放下又举起手的过程中,心里害怕却没有向医生发问,可见他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这也是符合常理的。刚开始,他或许是抱着“也许只会输一点血”的心理,所以能做到“一动也不动”,但“过了一会儿”,虽说只是一会儿,但对于一个心理处于恐惧状态的孩子来说感觉是漫长的,所以,他会以为自己的血已经被抽了不少,自己会死,因此“突然啜泣”,医生问他是不是疼,他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这些表现,无疑表明他觉得自己就要死了,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小姑娘,他还是坚持下去,直到医生解除了他的疑惑。这样的解读,我觉得是符合一个孩子的心理的。也就是说阮恒愿意救小姑娘,但不是一

6、开始就确定献血会失去自己的的生命,而是在献的过程中,因为时间的关系,让他感到以为会把血全部都给那个小姑娘。这样的分析,丝毫不影响学生对阮恒品质的认同,因为他们以孩子的视角触摸了阮恒的心灵,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了阮恒的痛苦,感受到“朋友”在阮恒心中多么重要!学生的发言,促使我反思,作为教师,的确在课前要个性化解读文本,而不要一开始就去看教参说明,这样往往会让教参束缚了手脚,带着一个既定的标准去带领孩子们学习,让课堂少了许多灵动,无形之中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像此课这样的环节,学生的想象如此真实生动,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3、以生为本,精心设计程序。教学环节应力求简洁、自然,做到环环相扣。教学环节如果没有

7、一定的逻辑性,内容凌乱堆砌,就难以把教案内化在教师心中,课上就会杂乱无章,效率低下。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学习方式的设计为重点,每一步骤都要指向教学目标,这样就能避免无效环节。4、以生为本,把握课堂生成。在上课时,应该听清学生说的每一句话,作出相应反应或评价,尽量不要错过每一个能力、方法、情感教育的良机。在关注学生的同时,心中不忘教学目标,遇到意外生成时,根据目标运用灵活的教学机智有效地调控程序,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5、以生为本,锤炼教学功底。我上公开课游山西村时,看到教参上只有廖廖数字,心中一片空白。于是开始网海搜索,终于找到了一篇相对来说不错的教案,于是拿来进行修改,改了大半天,大脑中还是毫

8、无头绪。看来,别人的东西要临时变成自己的东西真的很难。终于改到最简炼,看到几句过渡语很精妙,就保留下来。临上课前,还是觉着过渡语记不住。在上课过程中,受到教案的束缚,担心离开教案的预设,上得很局限,放手不够。看来,临时报佛脚是不行的,只有丰富知识积累,厚实文化底蕴,我们在课堂上才能逐渐做到游刃有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练好普通话、粉笔字,让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次书写都起到无形的示范作用,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才会散发无穷的魅力。6、以生为本,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很在意学生犯错误,总是希望他们能在同时间内掌握相同的知识。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不能允许错误的出现呢?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质疑,在合作、交流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在今后的生活中、教学中,我更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作风,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允许他们犯错误,而且是可以多次犯错。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