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网箱养鱼持续高速发展的经验与启迪.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42629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挪威网箱养鱼持续高速发展的经验与启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挪威网箱养鱼持续高速发展的经验与启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挪威网箱养鱼持续高速发展的经验与启迪.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挪威网箱养鱼持续高速发展的经验与启迪.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挪威网箱养鱼持续高速发展的经验与启迪.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挪威网箱养鱼持续高速发展的经验与启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挪威网箱养鱼持续高速发展的经验与启迪.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挪威网箱养鱼持续高速发展的经验与启迪 徐君卓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1发展简况 挪威的海水网箱养鱼,在近二十年中得到了迅速而持续的发展,是当今全世界海水鱼养殖最成功的典范。养殖的种类主要为大西洋鲑(Salmo salar),其次为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以及少量试养的大西洋鳕(Gadus morhua),大西洋鳙鲽(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及北极红点鲑(Salvelinus autumnalis)等。 养殖产量1980年0.75万吨,1982年1万吨,85年3.4万吨,1987年5.5万吨,1990年16万吨,94年22万吨,97年36万

2、吨,98年40万吨(图1)。平均年增产率28%,最高的1987-1988年增长了41%。由于不断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使产品富有市场效力,98年40万吨产量,12亿美元产值的养成鱼,仅1.2万吨内销,其余均出口国外。1997年底,全挪用威有网箱养殖场817个孵化场29个,育苗场316个,养殖工人2619人,养殖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11%。 挪威采用的大型抗风浪网箱建造技术,全价配合饵料,防病疫苗,自动投饵,自动清除死鱼,鱼苗自动计数等技术,均走在世界前列,养殖法规的制订及许可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养殖人员的专业培训,养殖环境的严格保护,病害的监测报告,产品质量的全面控制,科研工作的积极有序等都是使挪威

3、网箱养成鱼事业迅速而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2经验与启迪 2.1求实的扬长避短 挪威的海水养鱼,最早是受五十年代初丹麦养殖虹鳟鱼成功的鼓舞。然而挪威的高纬度、低水温以及缺少虹鳟养殖的淡水环境,不允许他们直接仿效。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寻找,七十的代后期缍把焦点集中到大西洋鲑这条鱼上来。该鱼能很好地适应挪威的环境条件,且较之于虹鳟具有高的市场价格和大的市场潜力。在研究并解决了大西洋鲑幼鱼(二龄鲑,初次从河入海的小鲑鱼)的生产性培育技术后,并发现该鱼很易在网箱中养殖。较之于其他方式,网箱养成鱼不但造价便宜,且又利于操作管理。由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养殖虹鳟为主,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开始养殖大西洋鲑,七十

4、年代后期开始将养殖重点转达向此鱼。 养殖开发者注意到:挪威有漫长的海岸线(21347m),并且有许多被保护的海峡、海湾和港湾,有上乘的海域环境,适合鲑鱼生长且变化不大的水温,有源于本国捕鱼副产品的充足而优质的配合饵料,有洁净的淡水可全年培育鱼苗,有完善的电力、公路、通讯等沿岸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可资利用的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养殖专家也着手调研其他种类养殖的可能性。虹鳟及北极红点鲑完全可采用大西洋鲑的养殖技术,但由于其商品价值低,养殖数量不多(1998年虹鳟鱼养殖产量仅为大西洋鲑的1/20),前些年虹鳟养殖产量的略为增加是由于日本市场需要深红肉鱼的缘故。此外,一些非鲑科鱼,如鳕、狼鱼(Anarh

5、ichas spp)及大菱鲆(Scopnehalmus maximus)的养殖由于生产经营成本、苗种来源及价格等因素未能大规模发展。而大西洋鳙鲽则是例外,估计3-4年内可成为重要的商业养殖对象,鳕鱼作为鲜活鱼产品也将增加。 2.2严格的政府管理 挪威的水产养殖由渔业部、环境部、农业部、地方政府与劳工部颁布的一系列法规、条例规范管理,并严格实施。其中最重要的有养殖条例、鱼病条例、污染法及建设规划法。 1973年由渔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条例,规范了与养殖场有关的所有活动,并引入了许可证制度。该制度对养殖场的规模(不超过12000m3)和许可证发放数量(全国800张)加以限制,使养殖业在政府有效控制下

6、作为一项有综合效益、持续可行的地区产业。 许可证申请者须符合下列几个条件:养殖运营中不会增加病害在鱼和贝类间传播的风险;不会造成污染的风险;养殖点不会妨碍环保、交通或地区开发;养殖者经渔民学校三的以上的培训,具有养殖专业知识和二的的养殖管理实践。申请书需同时送国家兽医局、环境部和地方政府与劳工部,分别就鱼病、污染和养殖场位置对环境、交通及地区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在三个月之内答复。 众多相应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有效地阻止了养殖场周围病害蔓延和污染扩散,这些规则包括在某一海域中建立养殖场的数量,适宜的养殖场位置要素,养殖场之间最小距离,从淡水移至海区养殖的二龄鲑的健康证书,网箱中最大的养殖密度

7、,网箱中死鱼和濒死鱼的捞除,屠杀场院废水及废弃物处理,鱼场执照,以书面方式由可靠权威提供的报告等。每个养殖场院每年要被检查2次,并与欧盟指令保持一致。 值得指出的是,社会各业都十分支持养殖精业的发展。传染性鲑鱼贫血病(ISA)1984年首次在挪威出现,当时造成了严重损失。此点使挪威养鲑业战胜了ISA的侵害。 2.3极强的环境意识 挪威从上到下都意识到养殖业的管理必须在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二者之间有可靠的平衡,这是生产高质量海洋食物的基础,只有做到自然环境的保持和最适养殖条件的保证,才能使养殖业均衡、持续地发展。除了政府部门的严格管理外,挪威养殖者能自觉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积极配合,遵

8、章执行。养殖者充分意识到养殖环境的保护是养殖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他们认为来自养殖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有:与野生种的基因交叉,疾病扩散,异地生物影响,营养盐与有机物效应等。挪威政府规定每个养殖场的最大面积为12000 m3,养鱼密度不超过25/ m3,每个场年投饵量不能超过650吨,养殖场间距应大于1km,养殖场与孵化场院间距最少3km(以后还将增加)。同一海域只能连续养二年,然后空闲至少一个月,因此每个许可证可以有2-3个养殖点,使每个养殖场在保持正常运转的同时,总有一个养殖点空闲,或至少每年空闲一段时间。因为大部分病原体(疖疮病菌除外)可在几星期内残废这样做可以减少传播,沉积物也可在

9、空闲时扩散。如发现病情,立即隔离,病鱼不能出售。病死鱼须及时捞去,夏季每天一次,冬季三天一次,放置于专用箱内用甲酸浸泡,运到专门的加工厂先加热至85-90,再加工成鱼粉、浓缩鱼蛋白和鱼油,这种鱼粉只喂养家畜,绝不用于养鱼。鱼油作为工业用油。在挪威,每年有约8万吨病例死鱼和鱼类加工废弃物,在上述工厂中100%被利用,极大地保护了环境,并控制了致病菌的蔓延。 2.4扎实的科学研究 扎实的科学研究和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是挪威网箱养鱼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坚实后盾。该国的水产养殖科研,真正达国际领先水平(1991-1992年间,由peer review进行的国际性评价与结论)。各大学进行有关的基础研究,国家

10、海洋研究所主要研究内容有养殖新种开发,养殖技术的改进和提高,鱼病例防治等,该所有员工近500人,设有养殖研究室和三个养殖试验场院。挪威海洋技术研究所属企业性质和科技开发机构。重点是优质网箱、深水可潜式网箱、网箱去污设备及投饵机械等硬件的开发。 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应用高强度、低价格的新材料构建抗风浪的大型、超大型网箱,先进的投饵机械、死鱼捞除设施、检查设施,二令鲑的促长技术,饵料配方的改进,免疫制剂的应用等都显得十分突出。 2.4.1种苗培育技术 对催产、授精、孵化和幼体培育等环节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改进。如对人工养殖亲鱼的产的卵畸形率较高的现象,采取了必要的补救世主办法,包括将亲鱼在排卵前2-

11、3个月移入淡水或咸淡水中培育,在饵料中提高蛋白质会计师,减少脂肪含量,投喂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特种饵料,从面提高卵的质量,降低了畸形率。并用控制环境条件,特别是光照控制,辅以激素诱导等到方法来控制性腺发育,调节亲鱼的排卵时间。并使人工育出的种苗完全能满足养殖所需,功种价格也大幅度下降。 此外,还开展了种间杂交,雌核发育、三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等研究。 2.4.2二龄鲑的促长 研究表明,大西洋鲑鱼的生长、发育及耐盐性均受光照强度影响。据此,研究开发了新的二龄鲑生产方法,以减少淡水中幼鲑的生长期,提高幼鲑 的生产能力,使二龄鲑能淡季蓄养,从而保证全年可以提供各种规格的养殖鱼。具体方法是在连续光

12、照下培养的鱼苗被移至白昼少于10小时的室外养殖区(强调在养殖区周围晚上不能有任何光线),这样,原先需要18个月培养的二龄鲑现缩短为8-10个月,即从10月份至翌年5月份,就可生产出优质的二龄鲑。挪威育苗研究所产生的效益约为每年1亿挪威克朗(1500万美元)。 2.4.3人工光照促长 采用强灯安装在网箱表面化之上,1515m的网箱用1000-4000瓦的卤素灯或高压钠灯,并根据网箱深度及海水透明度适当调节光照强度。最佳的时间是在11月份开始,使鱼误以为夏天尚未过去从而阻止其性成熟,并继续增重。研究表明,此方法在11月至翌年5月的6-7个月时间内生长率加快明显,可使体重增加20%以上,低鲑率从25

13、%降至5-12%,同时鲑鱼不因性成熟而降低生长率,增加疾病和死亡的危险,也不使权成鱼质量下降。根据欧盟要求,光源现改为250-400瓦的常规灯。另外对改善鲑鱼肉的色泽也进行了研究。 2.4.4高效优质饵料 挪威网箱养鱼采用的配合饵料有赖于挪威生产的高质量的鱼粉和鱼油优势,在深入研究鱼的营养需要基础上,不断改变饵料的配方。减少养分的会计师,但不致于生长受影响,而尽可能接近鱼类最大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平。通过减少蛋白质(意味着氮的减少)和磷的含量,增加脂肪的含量,使饵料的营养更平衡。表明鱼类摄食的蛋白质和磷的大部分都供给生长,而不是作为能量的来源,或因超过体内需要而又被简单地排泄。用易消化吸收的原料供

14、鱼生长,而不是增加环境负荷。 实际的饵料配方在20余年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演变为目前的高脂肪、低蛋白、低碳水化合物。1972年的饵料万分为蛋白质55%,碳水化合物22%、脂肪8%,1997年改变至分别为40%、10%及28%(某些饵料33-34%)。收获单位重量鱼类的氮、碳负荷已降到70年代中期水平的20%(图2)。目前,商业饵料系数平均1.5,生物饵料系统核算为1.1。此处,开发应用了饵料投喂的自动控制系统,该 系统可使养殖鱼得到所需的最大饵料量,并使用权残饵减至最少。 2.4.5有效的防病技术 挪威鲑鱼养殖精干曾遭受病害沉重打击,并广泛使用抗菌素掏。主要疾病有

15、: 鳗弧菌病(Vibrio anguilarum):幼鲑从淡水至海水转移时的紧迫条件下的感染。 冷水孤菌病(气单胞菌Vibrio salmonicida)。此病在八十年代危害最大,并大量使用抗菌素控制病情。 疖疮病(aeromonqs salmonicida)。1986年从苏格兰带入,易使幼鱼感染,1991年至1993年在挪威大部分渔场蔓延,多用抗菌素掏,死亡大,到1994年减少。 鲑科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nfecriorus salmen anemia)。为IPN病毒,八十年代初发现,1984、85年曾对生产造成损失。 另外是ISA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性鲑鱼贫血病例)及寄生虫病(Lepeo

16、phtheirus salmonis)。 由于频繁发病,土霉素、呋喃唑酮、芡索林酸、磺胺嘧啶及磺胺增效剂等药物用量大增,最高的1987年全国养鱼用抗菌素达48.5吨,而全国人口年用抗菌总量也只不过20吨左右。药物在鱼体中的积累危及到食用安全性,社会呼声强烈,因此,把疾病的防治转入化大力气研究疫苗上来。 目前上述前四种疾病的疫苗已研制成功,并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其中前两种疾病的疫苗可以注射,也可浸泡,后两种疾病的疫苗必须注射。四种疫苗可以混合注射,方法是麻醉液中浸泡20秒,用注射剂注入鱼的腹部,一次注射后可终身免疫。疫苗的价格为每支1.5元币,每支1000ml,每条鱼只需注射4ml,因此,价格十分低廉。由于疫苗的普遍采用,抗菌素用量已降到目前的不足一吨。每生产一公斤鲑鱼所用的抗菌素下降了99.7%(图3)。此外,挪威还研究成功用隆头鱼作为清洁工鱼类对付鲑虱,还研制成功了新型饵料疗法,这种称对人和鲑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