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通流间隙质量控制指导意见.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416308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轮机通流间隙质量控制指导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汽轮机通流间隙质量控制指导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汽轮机通流间隙质量控制指导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汽轮机通流间隙质量控制指导意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汽轮机通流间隙质量控制指导意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轮机通流间隙质量控制指导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轮机通流间隙质量控制指导意见.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轮机通流间隙质量控制指导意见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落实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绿色火电站建设指导意见,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投产质量,特制定汽轮机通流间隙质量控制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提出了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质量控制的目标、措施,以及检验、验收、签证等环节的要求。第三条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系统控股建设的所有火电工程项目。第二章 管理职责第四条 集团公司负责汽轮机通流间隙质量控制的指导意见的制定、修改工作,并定期检查指导意见的执行情况。第五条 各分(子)公司负责督促检查项目公司落实指导意见,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考评,对最终质量结果提出考核意见。第六条 项目

2、公司应负责组织项目参建单位,将指导意见主要内容落实到合同条款、工程相关技术文件中,加强工程建设过程精细化管理。项目公司对项目安装完成后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如汽轮机热耗值达不到合格要求,则依据合同相应条款提出以下考核意见:1、在制造厂工地代表见证下,安装过程达到在制造厂工艺控制标准,但属制造厂原因导致汽轮机热耗实际值高于保证值的,因按照合同要求对制造厂进行索赔。2、由于安装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造成汽轮机热耗实际值高于保证值的,对安装单位、监理单位按合同进行处罚。第三章 控制目标及主要环节第七条 汽轮机热耗值是衡量机组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是控制汽轮机热耗值达到设计值的

3、主要手段。因此,火电机组施工中,严格控制汽轮机通流间隙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目标。第八条 火电施工中,汽轮机通流间隙控制目标要达到制造厂设计间隙范围内偏下限的技术要求。汽轮机实际热耗值应达设计值或国内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第九条 新投产机组热耗值的评价标准:机组试验热耗值达到或低于设计值为优秀,试验热耗值高于设计值1.5%为不合格。第十条 汽轮机通流间隙控制的关键部位:汽轮机轴系振动水平、汽轮机轴端汽封间隙、隔板汽封间隙、叶顶汽封间隙。第十一条 汽轮机通流间隙控制的主要环节:主设备和汽封选型;设备监造;运输和保护;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滑销系统安装;汽轮机轴系振动控制;启动试运;性能试验;验收及签证

4、。第四章 控制措施第十二条 设备选型及设计要求1、汽轮机设备选型按照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绿色火电站建设指导意见中的要求进行。原则上保证汽轮机热耗值在国内同类型机组中处于领先水平。2、汽轮机汽封在制造厂原有汽封型式基础上,尽可能选用成熟的、在同类型机组上有应用业绩的新型先进汽封,与制造厂在招标和合同签订时应明确。同时,在技术协议中应明确各部分汽封间隙标准,以及该标准的设计依据。为保证现场汽封间隙的精细化调整,汽封制造时应留有现场调整的余量。3、在签订设计合同时,应明确要求设计单位根据工程及汽轮机实际情况对热力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避免高能低用、热能和工质损失,减少不必要的冗余设计。第十三条 设备监造1、

5、项目公司应加强对设备监造的管理。建立并落实相应的考核问责制度,同时应加强对重要设备的监造力量,增派有关人员与监造单位一起工作,确保设备重要部件全过程跟踪监造到位,保证制造质量。2、监造人员与制造厂质监部门对汽轮机转子、隔板、汽封等关键部件共同检验,进行签证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对出厂前成套设备应进行共同检验后方可放行。3、监造人员对转子厂内动平衡进行现场见证,残余不平衡量应符合要求。4、整机出厂前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厂内总装,总装质量应符合合同要求。总装过程中,各部分汽封间隙应控制,留有在现场按下限调整的余量,以便现场最后调整。第十四条 运输与保护1、设备运输和保护方式应符合相应国家和行业标

6、准,避免运输过程中设备损坏。设备装卸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2、设备达到现场后,应及时进行开箱验收。验收时应按照清单逐一进行清点,并对设备外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并签证。3、开箱后如不能及时进入现场安装,应复箱封闭好;不能复箱或原无包装箱的,应采取相应密封和维护措施。4、设备保存地点应符合设备现场存放的要求,有防雨和防潮措施。5、设备存放期间应定期检查,检查防腐覆盖层及封盖应完整无损,干燥剂、防腐剂及涂层不应失效,设备应无污染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十五条 安装质量控制1、项目公司签订安装合同和监理合同时,必须明确汽轮机通流间隙等质量控制要求,在合同中明确奖罚条款。2、监理单位在安装前

7、应组织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施工方案中应包括保证汽轮机通流间隙的控制措施,项目公司、制造厂工地代表应参与审查并提出意见。3、安装开始前,项目公司应联系制造厂代表到达现场并进行安装交底。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参加,交底的重点在安装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要求。4、施工单位应依据制造厂安装说明书的要求和制造厂代表的交底要点编制汽轮机安装作业指导书,经监理单位和项目公司审查批准。作业指导书中必须明确保证汽轮机通流间隙的标准和控制措施。5、汽轮机间隙调整期间,制造厂工地代表应全程现场指导、监督并在相应质量控制文件中签证。6、滑销系统应满足汽轮机膨胀的要求。安装时,滑销和销槽配合间隙应符合制造厂安装规定,各

8、滑动配合面应无损伤和毛刺。7、为保证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后的安全,对汽轮机轴系调整应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轴系振动在优良范围内:(1)汽轮发电机组基础稳定,基础沉降观测记录符合规定,记录完整、齐全、准确。(2)汽轮机安装前,对轴承座、轴瓦、转子、汽缸、隔板等进行详细测量并记录,各部件流道应光滑。(3)汽轮机轴系初找中心应在安装标准范围内,初找中心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减少对轮连接前轴系中心最终调整量,汽轮机中心在汽封调整前应复测一次。初找中心结束后,方可进行隔板、轴封洼窝找正。汽轮机安装过程中转子中心、隔板中心和轴封洼窝中心应保持一致。7、汽轮机间隙调整前应设置施工控制节点,调整前应组织进

9、行一次全面检查、验收和签证。8、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工期编制应合理,留有充足的时间,不得在汽封调整期间抢工期。汽封调整工期应服从质量要求,不达到既定标准严禁扣缸。9、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中,应按以下标准控制:(1)在测量通流轴向间隙时,对于叶轮前后两侧的轴向间隙均要进行逐级测量,与设计值一一对应比较。对超标的所有数据逐一确认,对直接影响出力的应进行返厂处理。(2)对于通流径向汽封间隙测量及调整工作,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汽封间隙控制标准要与厂家协商,共同确定一个既可保证启动安全又要保证经济性的标准。原则上,应保证汽封间隙调整值在制造厂设计标准的偏下限值,不得超过上限值。10、汽封调整工艺(1)为保证

10、汽封调整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汽封间隙原则上采用全实缸调整,全实缸验收。采用全实缸进行,便于及时发现组装过程中间隙变化的部件,同时避免半缸调整后实缸状态间隙发生变化而造成的返工。对调整过程中两次扣缸间隙发生变化的部件要高度重视,必须查明原因消除,以防止部件径向组装紧力不同或存在局部卡塞、膨胀间隙不足而在启动过程中发生径向不对称膨胀导致动、静磨擦。(2)汽封间隙调整要充分考虑汽缸垂弧的影响,应进行现场实测。将现场实测数据与制造厂标准核对,发现问题要与制造厂协商确定间隙控制标准。(3)为汽封间隙测量的准确性,应根据作业过程不同情况采用压铅丝、滚胶布、塞尺测量相结合进行,以便相互比较、核对,不应使用单一

11、方式进行。汽轮机间隙调整工艺采用汽封间隙贴胶布调整、验收的工艺时,要重视贴胶布的道数、位置,一块汽封块上根据情况一般选择2-3处,每处同时贴两道(间隙控制的上下标准)。进转子前,应对检查胶布粘贴符合要求,并测量胶布的厚度,做好记录。(4)汽封修理应采用刮齿机、背弧机进行,禁止用手工修理阻汽片、汽封齿。阻汽片加工不易一次加工到位,每次加工应控制在需加工量5070,防止由于测量、加工误差导致间隙超标。汽封块背弧加工不应超量加工后用捻、铆调整,应严格控制背弧捻、铆调整量,以保证背弧密封状态良好,避免一方面缩小汽封间隙,另一方面背弧密封状态不良漏汽。(5)汽封调整过程中,发现阻汽片超标应进行更换。现场

12、更换时,阻汽片倒角为最后工序,应在间隙合格后进行加工,严禁手工进行修刮,以防止由于倒角必然产生的不均匀导致产生径向波浪。(6)严格控制汽封间隙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汽封退让间隙,各部件膨胀间隙、组装受力状态、定位面拉伤情况的检查。严防由于退让间隙不足,膨胀受阻、卡涩致不对称膨胀发生动静磨擦。汽缸扣盖过程中,发现各部件有卡瑟现象时,严禁通过紧螺栓的方法强行将部件紧到位,应及时检查原因并消除。第十六条 启动运行1、汽轮机首次启动前,调试单位应编制启动方案,并经监理单位、项目公司审核,由启委会最终批准后执行。2、汽轮机首次启动前,调试单位应向运行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启动过程严格执行汽轮机启动操作票。3、汽

13、轮机启动前,汽轮机润滑油系统、EH油系统必须进行了大流量冲洗和油循环,油质经化验合格后方可开机。4、机组首次启动时,应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控制机组的汽水品质,防止通流部分积盐导致效率迅速下降。5、汽轮机启动时应按规程严格控制冲转参数。6、汽轮机首次冲转升速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升速率。在低速(600rpm)应停留,断汽听音进行摩擦检查,充分检查机组动静间摩擦情况;为保证各部位膨胀均匀,观测机组振动情况,中速暖机时间应适当延长;升速过程如发现振动增加,应避免强行升速,可采取多点暖机方式升速至额定值;如果确信机组发生了动静摩擦,机组强烈振动时,应立即打闸停机,原因未分析清楚并采取措施消除的,严禁再次启动

14、。第十七条 调试和性能试验1、设计时应考虑机组热力试验测点的布置,测点数量应满足机组投产性能试验和日常热力试验的要求,测点位置应既能满足试验的技术要求,又便于现场安装和试验操作。2、应通过试验确认汽轮机的各类汽封漏汽量,以检验安装效果。第十八条 验收与责任1、为保证安装质量,项目施工单位需编制汽轮机通流间隙施工质量计划,设置质量控制点(详见附录一)。监理单位和项目公司应对计划进行审查并批准。监理单位和项目公司对汽轮机安装过程应采取平行检验、巡视和旁站等手段进行检查和监督。安装的隐蔽验收项目必须经过监理验收签证。2、安装过程重点验收包括汽轮机间隙调整前、汽轮机扣盖前、冷态启动前整体验收和启动后验

15、收(含调试和性能试验)。验收过程应做好记录和签证,监理单位应加强安装过程中的监督和质量控制。3、安装工程验收由监理单位组织,项目公司、汽轮机制造厂工地代表和施工单位共同参加。未通过汽轮机调整前验收的,不得进入汽轮机间隙调整环节;未通过汽轮机间隙调整验收的,不得进入汽轮机扣盖环节;未通过冷态整体验收的,机组不得进入启动环节;未通过热态整体验收的,不得通过机组达标投产验收。 3 附录一 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质量计划施工单位: 设备代保管单位 : 编号 : 序号检查内容与要求检查结果检查单位备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控制方式签字放行控制方式签字放行控制方式签字放行备注:1、控制方式:通过设置H(停工待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