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襄城区欧庙镇杨集小学程明合一问题的提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德育始终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这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识。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6年来,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积极行动起来,从而形成了上下一致,齐抓共管,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局面。二、德育研究的目标加强德育研究,使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逐步
2、培养出新时代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1、在观察指导中渗透思想教育。观察是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方法,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注意以下几点:a、选好观察角度,找准客观事物与品德教育的结合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在的影响,因此,在观察指导中,必须对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全面分析,精心选择观察角度和对象,使学生在观察事物中汲取精神营养,受到美的熏陶,爱的教育。可以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德育目标,以美为主线选择观察内容,定观察角度。为让学生认识自然美,可引导他们观察田园风光,河流山川,风霜雨
3、露,繁星明月,丽日晴空等;为让学生认识社会美,可引导学生参观养殖专业户,生态植物园,社会福利院,超级大市场等;为让学生认识人物美,可让学生走出校园,到工厂,到农村,到科研单位,走访工人农民和科技工作者,让他们感受普通劳动者的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样,学生就能在“自然美、社会美和人物美”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和理的启示。b、注重广度。就是引导学生全方位,多侧面地了解事物,让其在对事物的全面了解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如:组织学生参观敬老院。院大门有一副醒目的对联,“尊长敬老中华美德,怜孤悯残社会佳风”。可以让学生说对联的意思和自己的感想。在院内看一看画墙、花坛和水塔,走一走老人的宿舍和
4、医务室,听一听工作人员的介绍和孤寡老人的心声,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敬老院,唤起学生们的同情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敬重老人、孝敬父母的意识。c、确保深度。在引导观察中,须通过点化,沟通客观事物与思想教育的联系,使学生在对事物的深入感知中受到教育。可以通过感情诱发而保证深度。如:三月清明节,可以组织学生给烈士扫墓。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烈士墓前,我问:当你们看到襄樊战役中,英雄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和机枪扫射,一批批倒下,又一批批冲上去,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华夏第一城池时,你们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以激发学生对烈士们的敬仰和缅怀之情,也使学生更
5、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还可以通过表象剖析,由表及里,保证深度。如:参观杨集街道集贸市场,当看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满大街的新鲜蔬菜时,我问:市场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让其明白是党的富民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给市场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也可以通过整体分析而保证深度。如: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栋栋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学生对少部分农民的住房仍然破旧不堪,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理解。我便引导学生从整体看发展变化步入小康是主流,我们一起分析少数农民不能脱贫致富的原因。在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中,感受党的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2、在课堂指
6、导中渗透思品教育。作文教学中的课堂指导,除了对写作材料的筛选和利用,写作技法的指导以外,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须予重视.若指导得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a,要学生写真人说真话。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根本和生命。因此,应把“作文求真”作为指导作文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条件,要求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所写内容真实,可以验证;所抒情感,能引起共鸣,令人信服。以此促进学生在写“真实事”中学做“诚实人”。b,注意写作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要开掘德育渗透的有效资源并合理利用,让学生在材料的广泛列举中受到思想
7、教育。如:“我爱家乡的”要这样引导:你爱家乡的哪些事物?学生对家乡的风景名胜、地方特产、优美建筑进行了广泛的列举,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但这些认识往往浮于表面,没有触及深层次的东西。因此,还要开掘材料的深度,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又问:我们的家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安康,是什么原因呢?使学生从家乡巨变,看到党中央政策的英明,从而对他们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品德教育。3、在读写结合中渗透思想教育读写结合是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重视读写结合中的德育渗透,要抓住德育与文本的结合点,巧用文本,以点带面,使之有机的结合起来,一般可用以下几种方式
8、:a插入式。言下字义,是指在文中插入某一条件,引导推理事情的发展变化和结果。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揠苗助长,可以这样引导:那拔苗人在拔苗时,如果有一老农来到田边,事情将如何发展呢?让学生想象,在老农的劝阻下,保住了部分禾苗。拔苗人在事实面前低下了头。以此加深对“不努力做事,违反事物规律,急于求成,往往把事情办砸”寓意的理解。b参与式。运用假设,引导学生参与文中事件,创设练笔的机会。如:幸福是什么读后可以进行拓展,如果智慧的女儿要你通过实践,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你们准备干什么?怎么干?让学生以“离开智慧的女儿以后”写一篇作文。有的写到道:如果是在2008年,我会随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奔赴灾区,
9、给那里的幸存小朋友们端水送药,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让他们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有的写道: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会在北京举办,离开智慧的女儿以后,我会当一名少年志愿者来到北京,为各国的体育健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听到外国运动员伸出大拇指说声:“中国少年真了不起!”时,那就是我真正的幸福。凡此种种,就加深了学生对幸福含义的理解。c变更式。可变换文中的某一条件,引导想象条件的变化对事情发展的影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这样引导: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走投无路的情境下,立即来到中国,结果会怎样呢?让学生以来到中国为题续编故事,想象小女孩在大年三十来到中国,善良热情的人们会送她到医院治病疗伤,使其脱离
10、险境,后来党和政府会为她安排温暖舒适的住房,免费让她上学等等。让学生从小女孩截然不同的境遇中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d探究式。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探究的内容是丰富而广泛的,教师可围绕研究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一个村庄的故事的课后,有一个关于环保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再把调查的情况整理出来,到全班交流。总结会上,有的学生说:我的家乡原来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河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而现在呢?森林被毁灭,建起了一栋栋厂房,工厂的烟囱里不分昼夜地向大气排放浓烟。再看那河水浑浊不堪,还散发着刺鼻难闻的气味。我问:
11、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长期这样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呢?在调查和探究过程中,学生已经明白:部分人环保意识淡薄,只看到眼前利益,不停地向堰塘、水库倾倒垃圾,培肥养鱼,毁林建房,是环境被破坏的直接原因。现在水质恶化,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森林无度的被伐,会造成水土流失、防洪能力降低,引发自然灾害,还会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破坏生态平衡等等。之后我又以我为家乡出份力为题要学生写篇作文,让他们为环境保护献计献策。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亲眼目睹环境被污染的现状,自然会引起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和保护。4、在作文批改中渗透品德教育在作文批改中要善于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通过批语,点拨诱
12、导,强化思想教育。a、引正。作文最大的特点表现为个性化,学生对同一种事物的认识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要利用批语巧妙地引导。模糊地帮助澄清,错误的引导纠正。如一学生在老师,我想对您说中写道:“老师,我要努力学习,等到将来考上名牌大学后,我就会有一份好工作,就不会在农村吃苦受累了”。对此,我这样提醒:你认为考上名牌大学是为了离开农村,不参加生产劳动吗?经过引导,学生对原文做了修改,澄清了认识:“老师,我原来的一些想法不对,这些都是听别人说的。其实,我们读书考大学不是为了离开农村,移居城市,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真实本领,更好地服务社会,建设我们的国家,是为了做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
13、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是有很多科学家一辈子扎根农村,献身农业吗?b、引深。如果学生的认识是肤浅的,可以抓住这方面有效的资源,通过批语往深处引。如我改掉了一个坏习惯中,一个学生把吃零食对身体健康不利作为唯一的原因。在批改中我这样引导:吃零食除了对身体不利外,还有什么不好?往深处想。该生有了更深更多的认识。他认为不吃零食就不会花去父母很多钱,不会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还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效遏制好吃懒做的不良行为,再说不吃零食就不会乱扔垃圾,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c、激励。在作文批改中,要善于抓住学生思想认识的闪光点,加以放大,进行鼓励,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如在学完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后,我布置了一个小练笔可爱的家乡。在作文的结尾,一个学生写道:“家乡啊!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把你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我这样批改:有理想的孩子,加油吧!可爱的家乡等着你!以上片断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几点肤浅的认识和做法。其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一个民族唯有成长起一批又一批体魄健壮,德才兼备的少年,它才能永远立足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2010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