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复习指导、重点.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39037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复习指导、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医学心理学复习指导、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医学心理学复习指导、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医学心理学复习指导、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医学心理学复习指导、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复习指导、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复习指导、重点.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诞生标志(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1856年冯特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75年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909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2、研究范围1.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机制3.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规律5.研究如何将心理行为知识和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保持和疾病防治3、医学模式(medicine model):指

2、医学的主导思想,是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一种医学模式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 1977年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的 5、新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1.人或病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2.心身统一 3.人和环境密切联系,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健康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功能活动中有一定能动作用6、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 察 法(二)调 查 法(三)个案研究(四)相关研究(五)实 验 法(六)测验法 第二章 主要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主要理论内容:(一)

3、意识层次理论1. 意识2.前意识3.无意识或潜意识(二) 人格理论人格由自我、本我、超我三部分组成1. 本我享乐原则 (非理性心理活动部分)2.自我现实原则 (动力)3.超我至善原则 (要求)本我和超我起协调作用(三) 精神动力学理论将人格发展分为5个时期(只要求名称)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青春期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1、行为的概念行为:个体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包括主观体验、意 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2、行为学习理论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建行为主义学派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3、代表

4、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桑代克4、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作用机制(了解它们的具体内容):(1)强化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反应促进的过程。结合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形成越巩固(大脑皮质中建立的暂时性神经联系)。(2)泛化 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不仅条件刺激能引起条件反射,某些与条件相近似的刺激也能引起条件反射。(3)消退 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时,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便会消失的现象。5、操作条件反射(会判断)(1)正强化行为结果导致积极刺激增加,使该行为增强。(2)负强化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减少,使该行为增强(3)消退行为结果导致积极刺激减少,使行为反应减弱。(4)惩罚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

5、使行为反应减弱6、社会学习理论(示范作用)代表人物: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1925.12.04)概念:人可以通过对社会生活中的模型行为的观察和模仿,学会新的行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1、 主要创始人是美国的马斯洛和罗杰斯马斯洛将人本主义心理学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2、 内容:认为人的本质是高尚的,每个人的本质都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 自我实现: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将自己先天的潜能最大限 度的发挥出来。 对心理障碍的理解:社会环境不良,阻碍了个体的自我实现,使 “理想的自我”和“现

6、实的自我”之间差距扩 大,两者冲突所致。第四节 认知理论1、认知的概念 : 人们接受、处理、储存、再现和使用信息等加工过程。 2、认知的主要特点(理解性把握)(1).多维性 (不同角度)(2).相对性(塞翁失马) (3).联想性 (个体认知不真实反应客体,情人眼里出西施)(4).发展性(可塑)(5).先占性 (先入为主,第一印象)(6).整合性 (自我修订错误与偏见)第三章 人的心理1.感觉的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 物个别属性的认识。2.知觉的定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3、感受性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人对作用于

7、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的感 觉能力或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它是衡量感受性高低的标志。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成 反比关系(2)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感觉后象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停留一段时间的现象。 正后象:感觉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同。 负后象:感觉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 (4)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5)联觉 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例如:红色、黄色使人觉得温暖“暖色”; 蓝色、紫色使人觉得冷“冷色” 4、知觉的基本特征(1) 知觉的选择性:

8、人们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的把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对其产生清晰的印象,而把周围其余事物当成知觉背景。影响选择性的因素:主观因素:需要,兴趣,情绪等客观因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组合,对象的运动和变化等。(2)知觉整体性: 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的、互相依存的。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接近性、相似性、封闭性、连续性、好的形态(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

9、内改变时,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5、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1)知觉与感觉的联系 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知。(2)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感觉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 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10、6、记忆概念:记忆(memory): 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7、记忆的基本过程 (1).识记 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即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进行编码的过程。识记种类: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有无预定识记目的或是否付出努力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识记材料性质及对其理解程度 (2)保持: 保持是识记的信息材料在脑中牢固地保存、巩固的过程。(3)再现(回忆和再认):对储存信息的提取过程。 (1)再认: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感到熟悉并能识别确认的过程。 (2)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够重新回想起来的心理过程。8、记忆类型:根据记忆信息加工的方式和保持时间长短

11、分为(1)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 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 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特点及功能 按刺激的物理特性编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信息保持时间极短,约0.25-2秒; 记忆容量较大;记忆痕迹容易衰退,信息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2)短时记忆(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 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 特点 信息保持时间很短 在无复述情况下,信息保持的时间最长不超过1分钟,得不到复述,将迅速遗忘。 记忆容量有限:信息一次呈现后,被试能回忆的最大数量,一般为72(59)项目。 短时记忆的信息通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3)长时记忆

12、 学习的材料经过复习或精细复述之后,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或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特点 忆容量无限:意义编码,记忆容量非常大; 信息保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数年,乃至终生。9.遗忘规律 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有意义、形象、简单、运动性的材料不易遗忘) 遗忘的多少与个体心理状态有关 遗忘与个体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的特性:间接性 概括性 思维分类:根据思维方式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分类:求同思维(聚合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独立(创新)程度:常规思维 、创造思维影

13、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问题的呈现方式 (2)思维定势 (3)功能固着 (4)动机强度 (5)迁移 (6)情绪 (7)人际关系注意概念: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非随意注意)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情绪和情感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心身变化。需要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 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2)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常以内 心体验的形式存在,比较内隐。 (3)情绪多与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情 感多与社会需要有关。 (4)情绪是动物与人所共有的;情感则是人所独有 的。动物只有自然需要,没有社会需要。就个体 发展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表达,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往往反应情感的强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深含着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社会性情感的种类 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 道德感 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